明朝年间,天下动荡不安。有一位大将军纵横沙场,足迹遍布四方。这位将军便是韩天爵的父亲。岁月的磨砺、征战的艰难以及恶劣的环境,使得老将军的身体每况愈下。 韩天爵,一位满怀孝心的青年,毅然踏上学习中医之路,只为能照料父亲。 韩天爵深知,疾病如敌,医术似武器。他日夜勤勉研读医书,四处拜访名医,竭力探寻治病之法。 最终,他创制出了声名远扬的化痰方剂——三子养亲汤。 此方剂犹如为老年人精心准备的礼物,尤其适用于肺中有痰、咳嗽且吐白痰的老人。然而,它的适用范围并非仅限于此,因其首先便是强大的化痰利器。 三子养亲汤由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味药组成。 白芥子恰似勇猛之将军,专克肺中之顽痰,化痰之力极为强大。紫苏子仿若聪慧之智者,在化痰的同时降气,使痰随气而行散。莱菔子为萝卜的种子,萝卜具下气之效,可使人体内之气更为通畅。莱菔子亦主降气,还能润肠通便,为肺中之痰开辟出路。 并且,莱菔子对于因痰湿阻塞肺脏、肺气上逆所致的咳嗽疗效显著,既能化痰又可止咳。 紫苏子与莱菔子性味较为平和,与相对厉害的白芥子相互配合,整体配伍温润平和。 《黄帝内经》有云:“肺为储痰之器。”身体所产生的痰大多会积聚于肺中,恰似一个仓库。 三子养亲汤的三味药协同作用,犹如进行一场大扫除,将肺这个“仓库”中的痰清理得干干净净。 然而,韩天爵并不满足于此。他明白,治病需标本兼治。痰的产生,不仅与肺相关,还与脾和肾紧密相连。如《黄帝内经》言:“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便会生湿,湿气久积则化为痰。 苍术、白术可健脾燥湿,干姜、炙甘草能温中健脾,为脾胃补充阳气,促使脾胃这个“加工厂”重新运转,使湿气得以燥化,从而避免湿气变为痰。 而肾阳不足时,水湿泛滥,亦会生痰。肉桂、淡附片能够温补肾阳,犹如为肾脏添一把火,使肾主水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调节水液代谢。 中成药痰饮丸,便是在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 痰饮丸 它由炒莱菔子、炒紫苏子、炒白芥子、白术、苍术、干姜、肉桂、淡附片、炙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 痰饮丸兼顾肺、脾、肾,治肺仅为治标,治脾与治肾方为治本。若出现咳嗽痰多,且伴有脾肾阳虚之表现,如畏寒肢冷、腰酸背冷、舌苔白腻等,温煦之力不足之时,痰饮丸便是极佳之选。 现在,痰饮丸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的问题。 |
|
来自: 孤山行者 >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