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事于南郊赋》解读 (小河西)2911 此杜甫《三大礼赋》之三,作于天宝九载(750)末。有事于南郊:汉指南郊祭天。【《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yì)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宝年间指南郊合祭天地。【《旧唐书-玄宗纪》天宝二年二月:“辛卯,亲享玄元皇帝于新庙。甲午亲享太庙。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十载春正月乙酉朔。壬辰朝献太清宫。癸巳朝飨太庙。甲午有事于南郊,合祭天地。”】 有事于南郊赋(杜甫) 【原文】:盖主上兆于南郊,聿怀多福者旧矣。今兹练时日、就阳位之美,又所以厚祖考、通神明而已。职在宗伯,首崇禋祀(祭天之祀)。先是春官条(条奏)颂祇(祭地)之书,献祭天之纪。令泰龟(龟甲占卜)而不昧,俟(等待)万事之将履。掌次(官名)阅毡邸之则,封人(官名)考壝宫之旨,司门(官名)转致乎牲牢(牲畜)之系,小胥(官名)专达乎悬位(乐悬之位)之使。 【大意】:皇上在南郊设坛祭祀、笃念多福已多年。如今选择美好的日子及阳位祭祀天地,只是再次厚待祖先,沟通神明而已。此事属礼部,首当其冲的是祭天。首先,礼部尚书逐条上奏祭祀天地之纲要。莫忘以龟甲卜吉凶,然后待万事一步步落实。“掌次”检查皇上坐榻和屏风的规则;“封人”考查皇上临时宫室之规定。“司门”转而致力于祭祀的牲畜之圈养;“小胥”专门传达钟磬等乐器摆放之位置。(此段写南郊祭祀先期准备。) 【注释】:兆:四郊祭坛。《礼记-郊特牲》:“兆于南郊,就阳位也。”聿怀:笃念。《大明》(诗经):“昭事上帝,聿怀多福。”旧:《小尔雅》:“旧,久也。” 练:拣。《礼记-月令》:“选士厉兵,简练俊杰。”练时日:选择日期。《汉书-礼乐志-郊祀歌》:“练时日,侯有望。”就:《说文》:“就,就高也。”阳位:正南方位。祖考:祖先。《信南山》(诗经):“祭以清酒,从以骍(xīng)牡,享于祖考。”(骍牡:赤色的雄性牛马等。)通神明:与神明沟通。《汉书-礼乐志》:“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宗伯:周官名。《周礼-春官宗伯》:“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大宗伯之职:……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唐六典》卷4礼部尚书:“后周依周官,置春官府大宗伯卿一人。隋更为礼部尚书,皇切因之。……光宅元年为春官尚书,神龙元年复故。” 禋祀:祭天礼仪(烧柴升烟,加牲体、玉帛于柴上焚烧,意为让天帝嗅味以享祭);亦泛指祭祀。《周祀圜丘歌-昭夏》(北周-庾信):“重阳禋祀。大报天。丙午封坛。肃且圜。” 条:条奏。《后汉书-侯霸传》:“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颂祇:以歌颂祭祀地神。《甘泉赋》(汉-扬雄):“集乎礼神之囿,登乎颂祇之堂。”李善注:“为歌颂以祭地祇。” 泰龟:龟卜的美称。《礼记-曲礼上》:“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注:“命龟筮辞。”疏:“泰,大中之大也。欲褒美此龟筮,故谓为泰龟泰筮也。” 掌次:官名。掌王出行止息处所的帷幕张设等事。《周礼-天官-掌次》:“掌王次之法,以待张事。”贾公彦疏:“王出宫则幕人以帷与幕等送至停所,掌次则张之,故云,'以待张事’”。 毡邸: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贾公彦疏:“张毡案者,案谓床也,床上着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封人:掌管修筑王畿、封国、都邑四周疆界上的封土堆和树木。《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 壝(wěi)宫:天子外出住宿时设置的有土围墙的临时宫室。《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谓王行,止宿平地,筑坛,又委壝土起堳埒(liè)以为宫。”贾公彦疏:“止宿之间,不可筑作墙壁,宜掘地为宫,土在坑畔而高则堳埒也。”(堳埒,坛周围矮墙。) 司门:官职名。掌国门启闭等。《周礼-地官-司门》:“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贾公彦疏:“牧人六牲,至祭前三月,则使宠人系而养之。若天地宗庙系于牢,刍之三月。”牲牢:牲畜。 小胥:古代官名。乐官之属。《周礼-春官-小胥》:“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正乐县之位。”郑玄注:“乐县,谓钟磬之属县于笋虡(钟磬架)者。” 原文】:二之日,朝庙之礼既毕,天子苍然视于无形,澹然若有所听。又斋心于宿设,将旰食而匪宁。旌门坡陁以前鹜(野鸭),彀骑(张弓骑兵)反覆以相经。顿曾城之轧轧,轶(过)万户之荧荧。驰道端而如砥,浴日上而如萍(萍实)。掣翠旄于华盖之角,彗黄屋于钩陈之星。神仙戍削以落羽,魍魉幽忧以固扃。战岐栗华,摆渭掉泾。地回回而风淅淅,天泱泱而气清清。甲胄乘陵转迅雷于荆门巫峡;玉帛清迥霁夕雨于潇湘洞庭。 【大意】:朝享太庙礼毕之次日,天子望着无形的天地无边无际,心情恬淡似有所听。心神聚焦于斋宿之处的安排,宵衣旰食而心不安宁。旌门随山势起伏,前有野鸭,张弓骑兵旌门前反复经行。屯驻来自长安的车马,越过千家万户灯火荧荧。太阳升起如萍实,驰道端直又坦平。掣去翠旄从华盖之角,清扫黄屋为钩陈之星。羽衣合体的神仙从天降下,山川精怪忧伤只好关门隐形。岐山华山为之战栗,泾水渭水为之摆动。地回转而春风淅淅,天深广而空气清清。甲胄之声,似登临荆门巫峡听到迅雷;玉帛之美,似潇湘洞庭之夜雨后天晴旷远清明。(此段写设想天子赴南郊祭祀之情景。) 【注释】二之日:指周历二月。《七月》(诗经):“二之日栗烈。”孔颖达疏:“一之日,二之日,犹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此借指次日。 苍茫:无边无际。《哀永逝文》(晋-潘岳):“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视于无形:《礼记-曲礼上》:“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孔颖达疏:“视于无形者,谓视而不见父母之形。” 斋心:祛除杂念,使心神凝寂。《庄子-人间世》:“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宿设:指帝王斋宿之设。《周祀五帝歌》(北周-庾信):“司坛宿设,掌史诚陈。”旰食:因忙不能按时吃饭。多用于形容勤政。《左传》昭公二十年:“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旌门:行宫前树旌旗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贾公彦疏:“食息之时,则张帷为宫,树立旌旗以表门。”彀(gòu)骑:《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彀骑万三千。”司马贞索隐:“彀骑,张弓之骑也。” 轧轧:象声词。《自贻》(唐-罗隐):“汉武巡游虚轧轧,秦皇吞并谩驱驱。” 荧荧:小火;光闪烁貌;光艳貌。《六韬-守土》:“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高唐赋》(宋玉):“玄木冬荣,煌煌荧荧。”李善注:“煌煌荧荧,草木花光也。” 驰道:供君王行驶车马的大道。《史记-秦始皇本纪》:“治驰道。”集解:“驰道,天子道也。”砥:磨刀石。《大东》(诗经):“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浴日:指太阳从水面升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萍:萍实。吉祥之物。《说苑-辨物》(汉-刘向):“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 华盖、钩陈:星名。《晋书-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覆蔽大帝之坐也。”“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钩陈,后宫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翠旄:饰以翠羽的旗帜。《东巡颂》(崔骃):“升九龙之华旗,巡翠霓之旌旄。”彗:扫,拂。《东都赋》(汉-班固):“戈铤彗云。” 戌削:形容衣服裁制合体。《子虚赋》(汉-司马相如):“扬袘(yí)戌削。”郭璞注引张揖曰:“袘,衣袖也;戌削,裁制貌也。”幽忧:过度忧劳。《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成玄英疏:“幽,深也;忧,劳也。”固扃:牢牢关闭。《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杜甫):“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扃。” 战岐栗华:岐、华战栗。摆渭掉泾:渭、泾摇动。 回回:盘旋回转貌。《法镜寺》(杜甫):“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泱泱:《射雉赋》(晋-潘岳):“天泱泱以垂云,泉涓涓而吐溜。”李善注:“《毛诗》曰:'英英白云。’毛苌曰:'英英,白云貌。’泱与'英’古字通。” 乘陵:《风赋》(宋玉):“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清迥:清明旷远。《秋夕望月》(唐-张九龄):“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原文】:于是,乘舆霈然乃作,翳夫鸾凤将至。以冲融寥廓,不可以弥度。声明(声光)通乎纯粹,溟涬为之垠堮。驷苍螭而蜿蜒,若无骨以柔顺;奔乌蠖而蚴蟉,徒有势于杀缚。朱轮竟野而杳冥,金鍐成阴以结络。吹堪舆以轩轾,抢寒暑以前却。中营密拥乎太阳,宸眷(帝王恩宠)眇临乎长薄。熊罴弭耳以相舐(shì),虎豹高跳以虚攫。上方将降帷宫(帷幕行宫)之綝缡,屏玉軑以蠖略。人门(人围之门)行马(门前栅栏),以拱乎合沓之场;皮弁大裘,始进于穹崇之幕。冲牙铿锵以将集,周卫(警卫人员)轇轕(纵横交错)而咸若。月窟黑而扶桑寒,田烛稠而晓星落。 【大意】:于是,皇上车驾盛大出现,遮天鸾凤即将到达。天空充溢弥漫,寥廓不可测度。声和光通透纯粹,自然之气为之收敛。像乘四条青龙蜿蜒,如无骨一样柔顺。前行像尺蠖一样屈伸,徒然有斩杀束缚之势。显贵之朱轮遍野而渺茫,金光之马饰成阴而交错。风吹天地或轩或轾,争抢时间向前推进。天子驻足之地众大臣簇拥天子,帝王恩宠降临绵延的草木丛中。熊罴贴着耳朵相互舐毛,虎豹高高跳起徒然搏击。皇上刚摒弃“蠖略”前行的豪华车驾,降下行宫豪华的帷幕。人门行马,用来拱卫纷至沓来的行宫,戴皮弁穿皮裘的高官,开始进入高高的帷幕。玉佩铿锵的高官将在此云集,纵横交错的警卫各得其宜。月窟已黑而扶桑尚寒,田头灯烛稠密而晓星已落。(此段写赴南郊及初到南郊情事。) 【注释】:霈然:盛大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放后遇恩不沾》(李白):“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翳:遮蔽。《离骚》(屈原):“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备降:齐降。)《临终诗》(东汉-孔融):“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冲融:充溢弥漫貌。《晴虹赋》(唐-阎朝隐):“上下明媚。表里冲融。”《琅琊台观日赋》(唐-熊曜):“冲融青冥。遥浸大明。”弥度:测度其全高。《甘泉赋》(汉-扬雄):“直峣峣以造天兮,厥高庆而不可乎弥度。”李善注:“《尔雅》曰:弥,终也。言高不可终竟而度量也。” 溟涬:自然之气。《帝系谱》:“天地初起,溟涬蒙鸿。”垠堮(yín-è):界限。堮,边界。《西京赋》(汉-张衡):“在彼灵囿之中,前后无有垠堮。”《花萼楼赋》(唐-王諲):“洞复道而为临幸。矗层城而作垠堮。” 驷:《高唐赋》(宋玉):“王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玉篇》:“驷,四马一乘也。”苍螭:青龙。《甘泉赋》(汉-扬雄):“于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翳华芝,驷苍螭兮六素虬。” 蠖:尺蠖。一种屈伸虫。《说文》:“尺蠖,屈伸虫也。”《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原文为“乌攫”。或传抄之误。】蚴蟉(yǒu-liú):蛟龙屈折行动貌。《上林赋》(汉-司马相如):“青龙蚴蟉于东葙,象舆婉僤于西清。”郭璞注:“蚴蟉,龙行貌也。”“西清者,葙中清浄处也。”颜师古注:“蚴蟉、婉僤,皆行动之貌。”【原文误为“黝蟉”。】 杀缚:《史记-酷吏列传》:“吏之治以斩杀缚束为务。” 朱轮:《报孙会宗书》(汉-杨恽):“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竟野:《东都赋》(汉-班固):“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金鍐(zōng):马头装饰。《独断》(汉-蔡邕):“金鍐者,马冠也。高广各四寸,如玉华形。”结络:连结交错。《江赋》(东晋-郭璞):“龙鳞结络。”李善注:“如龙之鳞连结交错也。” 堪舆:《汉书-扬雄传上》:“属堪舆以壁垒。”颜师古注:“张晏曰:'堪舆,天地总名也。’”《甘泉赋》李善注引许慎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后因以称天地。 轩轾:车前高后低为“轩”,车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六月》(诗经):“戎车既安,如轾如轩。”朱熹集传:“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 中营:天子驻跸处。《甘泉赋》(汉-扬雄):“敦万骑于中营,方玉车之千乘。”宸眷:帝王的恩宠。《九日侍宴乐游苑》(梁-任昉):“物色动宸眷,民豫降皇情。”《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李白):“银章朱绂,坐荣宦达,身荷宸眷,目识龙颜。”长薄:绵延的草木丛;地名。《招魂》(宋玉):“路贯庐江兮,左长薄。”王逸注:“长薄,地名。”《挽歌》(晋-陆机):“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李周翰注:“草木丛生曰薄。”眇:通“渺”。 弭(mǐ)耳:帖耳;驯服貌。《淮南子-精神训》:“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乃熙笑而称曰:'我受命于天,竭力而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何足以滑和?’视龙犹蝘蜓,颜色不变,龙乃弭耳掉尾而逃。”《冥祥记》(齐-王琰):“虎弭耳下山,随者骇惧。”攫:《西京赋》(汉-张衡):“熊虎升而挐(ná)攫,猿狖超而高援。”李善注:“拏攫,相搏持也。” 帷宫:帷幕行宫。《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郑玄注:“谓王行,昼止有所展肆。若食息,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綝缡:綝纚。盛装貌。《西京赋》(汉-张衡):“佩綝纚以辉煌。”李贤注:“綝音林,纚音离,盛貌也。”缡为纚的通假字。 玉轪(dài):玉饰车辖;华丽的车;天子的车。《离骚》(屈原):“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蠖(huò)略::《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颜师古注:“蠖略委丽,蚴蟉宛蜒,皆其行步进止之貌也。” 【蠖:原文误为“蠷”。】 人门:《周礼-天官-掌舍》:“无宫,则共人门。”郑玄注:“谓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观,陈列周卫,则立长大之人以表门。”《孙子-军争》:“交和而舍。”曹操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行马: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用于遮拦人马。【周礼-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bì-hù)再重。”注:“梐枑谓行马。”合沓:纷至沓来。《旱云赋》(汉-贾谊):“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 皮弁(biàn):古冠名。《周礼-春官-司服》:“眡朝,则皮弁服。”孙诒让正义:“皮弁为天子之朝服。”穹崇:《长门赋》(汉-司马相如):“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李善注:“穹崇,高貌。” 冲牙:佩玉部件之一种。《礼记-玉藻》:“佩玉有冲牙。”孔颖达疏:“凡佩玉必上系于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后以县于璜,中央下端县以冲牙,动则冲牙前后触璜而为声。所触之玉,其形似牙,故曰冲牙。”周卫:禁卫兵士;指宫禁。《后汉纪-明帝纪上》(晋-袁宏):“至秋冬,乃振威灵,整法驾,备周卫,设羽旄。”《汉书-司马迁传》:“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轇轕(jiāo-gé):纵横交错。《九叹-远游》(汉-刘向):“潺湲轇轕。”王逸注:“言蛟龙升天,其形潺湲,若水之流,纵横轇轕。”《西狩赋》(魏-应玚):“属车轇轕,羽骑腾骧。”咸若:《尚书-皋陶谟》:“咸若时,惟帝其难之。”(使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连帝尧都感到很困难。)《驾幸天安宫赋》(唐-吕令问):“惠及豚鱼,则鸟兽咸若;化被草木,则行苇不伤。” 月窟:传说月归之处。扶桑:称东方极远处或日出处。《吴都赋》(晋-左思):“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田烛:郊祭时田头的火烛。《礼记-郊特牲》:“乡为田烛。”郑玄注:“田烛,田首为烛也。”孔颖达疏:“六乡之民,各于田首设烛照路,恐王祭郊之早。” 【原文】:肃定位以告洁,蔼严上而清超。云菡萏以张盖,春葳蕤以建杓。簪裾斐斐,樽俎萧萧。方面曲折,周旋寂寥。必本于天,王宫与夜明相射;动而之地,山林与川谷俱摽。 【大意】:肃穆确定天位以告诉上天祭品之洁净,对天和蔼尊敬而清雅高超。云像荷花一样张开华盖,春意盎然以北斗斗柄所指方向定时节。显贵们文采斐斐,盛祭品的樽俎萧萧。四方祭拜,曲曲折折;进退揖让,冷清寂寥。祭礼必以天为本,日坛与月坛相互映射;祭礼运用到地上,山林川谷的百神皆挥之使去。(此段写天地并祭。) 【注释】:定位:《礼记-礼运》:“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孔颖达疏:“天高在上,故云定天位也。”告洁:《礼记-郊特牲》:“宗人举兽尾,告备;举鼎鼏(mì),告洁。”(宗人举起兽尾,告兽完整无残缺;掀开覆鼎之巾,告鼎洁净。”严上:《礼记-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示民严上:向民众表示对天帝要格外尊敬。) 菡萏:《芙蓉赋》(魏-曹植):“芙蕖骞翔,菡萏星属。”杓(biāo)建: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确定四时、节气。《汉书-律历志上》:“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杓:斗柄。 簪裾(zān-jū):显贵者服饰;显贵。《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北周-庾信):“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斐斐:文彩鲜明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郁郁斐斐,众香发越。”樽俎(zǔ):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 方面:四方。《石阙铭》(晋-陆倕):“区宇乂安,方面静息。”刘良注:“方面,四方之面也。” 周旋: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陆德明释文:“还,音旋。”孔颖达疏:“周谓行礼周曲回旋也。” 本于天:《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礼必然以天为根本,运动而到达地上,陈列而贯穿于各种事项,变化而遵从时序。)王宫、夜明:《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郑玄注:“王,君也。日称君。宫、坛,营域也。夜明,亦谓月坛也。”孔颖达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月明于夜,故谓其坛为夜明。”山林川谷:《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 【原文】于是乎,官有御,事有职。所以敬鬼神,所以勤稼穑。所以报本反始,所以度长立极。玄酒明水之上,越席疏布之侧。必取先于稻秫曲糵(niè)之勤,必取著于纷纯(玄纷之镶边)文绣(刺绣)之饰。虽三牲八簋,丰备以相沿,而苍璧黄琮,实归乎正色。 【大意】于是,官有人管,事有人办。这是敬贵神之因,也是勤农耕之因。这就是报答本源反哺原始,这就是比较长短树立准则。祭品以淡酒清水为贵。祭祀置身于蒲席粗布之侧。必事先致力于稻梁的种植与曲酒的酿造,必执著于“纷纯文绣”的朴实之饰。虽也是三牲八盆,祭品丰盛沿袭往年,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实际上回归到天地本色。(此段写南郊祭祀天地之重要。) 【注释】:官有御:《礼记-礼运》:“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稼穑: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伐檀》(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毛传:“种之曰稼,敛之曰穑。”报本反始:报答本源,回到初始。《礼记-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孔颖达疏:“丘乘者,都鄙井田也。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乘。唯祭社而使丘乘共其粢盛也。”粢盛:盛在祭器内供祭祀的谷物。(只为社祭,各地都要以丘乘为单位贡献祭祀谷物。这样是为报答大地生养之恩。” 度(duó)长:推测长度。《过秦论》(汉-贾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xié)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礼记-月令》:“制有小大,度有长短。”立极:树立最高准则。《周礼-天官》:“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郑玄注:“极,中也。令天下之人各得其中,不失其所。”《说文》:“极,栋也。” 玄酒:祭祀用的清水或淡酒。明水:祭祀用的净水。疏布:粗布。越席:蒲席。《礼记-郊特牲》:“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蒲席)稿鞂(gǎo-jiē)之尚,明之也。”【酒醴虽美,但祭祀崇尚玄酒明水,以“五味之本”为贵。绣有黼黻图案的织品虽好,但祭祀崇尚粗布,以回到“女功之始”。蒲席加竹席虽舒服,而祭祀时只用蒲席或只铺一层秸秆就行,因为这是神明所用。】 取著:执取贪著。纷纯:玄纷纯。即黑丝带镶边。《释器》:“缘谓之纯。”《周礼-春官-宗伯》:“莞筵纷纯。”(黑丝带镶边的莞席。)席有多种,莞席是莞草编席,一种较粗的、铺在底层的草席。此外还有“缫席”、“次席”等。席的镶边也有多种,除“纷纯”外,还有“画纯”、“黼纯”等。文绣:刺绣华美的丝织品。《管子-小匡》:“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汉书-文帝纪》:“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三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 簋(guǐ):盛食品的器皿。《伐木》(诗经):“陈馈(kuì)八簋。”毛传:“圆曰簋,天子八簋。”《礼记-祭统》:“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 苍璧黄琮:《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礼神者必象其类。壁圆象天,琮八方象地。”疏:“《易》云,天玄而地黄。今地用黄琮,依地色,而天用玄者,苍玄皆是天色,故用苍也。” 【原文】先王之丕业(大业)继起,信可以永其昭配。群望之遍祭在斯,示有以明其翼戴。由是播其声音以陈列,从乎节奏以进退。《韶》《夏》《濩》《武》,采之于训谟(训教谋画);钟石陶匏(乐器),具之于梗概。变万形于动植,听宫征(宫音与征音)于砰磕(象声词)。英华发外,非因乎笋簴(钟磬架)之高;和顺积中,不在乎雷鼓之大。 【大意】:相继兴起的先王大业,相信可以永远光耀天地。在此遍祭山川星辰,向其明示应辅佐拥戴。为此,以陈列之乐器播放声乐,根据其节奏整齐进退。《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这些歌舞,采之于古人的训教谋划;钟罄陶匏这些乐器,都应大致准备齐全。倾听音乐的“砰礚”之声,似能听到草木禽兽千变万化。精英华彩显示于外,并非因钟磬摆放之高;和睦顺从积于内心,不在乎雷声鼓声之大。(此段写郊祭奏乐。) 【注释】:丕业:大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不可贬也!”昭配:《汉书-律历志》:“陛下躬圣发愤,昭配天地。” 群望:山川星辰。(望:望而遥祭。)《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杜预注:“群望,星辰山川。”《东京赋》(汉-张衡):“元祀惟称,群望咸秩。”薛综注:“群岳众神,望以祭祀之,皆有秩次。”翼戴:辅佐拥戴。《左传》昭公九年:“文之伯也,岂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汉书-晁错传》:“辅天子之阙,而翼戴汉宗也。” 播其声音:《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金,钟也;石,磬也;匏,笙也。”陈列:《礼记-礼运》:“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gǔ),以降上神与其先祖。”节奏:《礼记-乐记》:“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韶夏濩武:《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是古之武舞。”训谟:谋略和训诲。《尚书-胤征》:“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孔传:“圣人所谋之教训,为世明证,所以定国安家。 钟石:钟和磬,乐器。陶:瓦器。匏:葫芦。陶匏:祭祀器皿或乐器。《说文》:“匏,瓠也。”《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梗概:《后汉书-杜笃传》:“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李贤注:“梗概犹粗略也。” 宫征:宫音与征音;乐曲。《琴赋》(魏-嵇康):“羽角俱起,宫征相证。”(五音:宫,商,角,征,羽。)砰磕(pēng-kē):象声词。《雷电赋》(东晋-顾恺之):“壮鼓崩天而砰磕。”《海赋》(梁-萧纲):“长风鼓怒,涌浪砰磕。” 英华:精英华彩。《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笋簴(jù):悬挂钟磬的架子。横架为筍,直架为虡。雷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注:“雷鼓,八面鼓也。” 【原文】既而膟膋挂罥(缠挂)、柴燎窟块。騞砉(破裂声)擘赫,葩斜晦溃。电缠风升,雪飒星碎。拂汩涎濙,眇溟漎萃。圣虑岑寂,玄黄增霈。苍生颙昂,毛发清籁。雷公河伯,或𩣚騃以修耸;霜女江妃,乍纷纶而晻暧。 【大意】:之后,缠挂牲血肠脂于柴堆,点燃满是牲血肠脂的木柴“窟块”。柴燎之声“騞砉擘赫”(象声词),柴燎之状“葩斜晦溃”(火如花斜,烟雾晦暗,牲血乱流)。电光闪闪风吹烟升,如雪飞舞如星破碎。又如大风吹散细水,向着渺溟深处聚汇。圣上思虑高深寂寞,天地之间增加泽霈。苍生温顺而昂扬,清风吹来毛发飒然。雷公河伯,或快步跑来然后伫立观看;青女江妃,或手脚忙乱而后又遮遮掩掩。(此段写柴燎。) 【注释】:膟膋(lǜ-liáo):祭祀的牲血和肠脂。《礼记-祭义》:“取膟膋。”郑玄注:“膟膋,血与肠间脂也。”柴燎:同“燔燎”。烧柴祭天。《闲居赋》(晋-潘岳):“天子有事于柴燎。”李善注:“《尔雅》曰:'祭天曰燔柴。’郭璞曰:'既祭,积薪烧之。’”《梁书-范云传》:“天监元年高祖受禅,柴燎于南郊。”窟块:或指柴燎的形状。柴燎或在窟中,或分若干块。 騞(huō):破裂声。《庄子-养生主》:“奏刀騞然。”砉(xū):《集韵》:“砉,皮骨相离声。”擘(bò)赫:形容柴燎声音。《玉篇-手部》:“擘,裂也。”《广雅-释诂一》:“擘,分也。”《说文》:“赫,火赤貌。”《河桥赋》(唐-阎伯玙):“竹笮其维,不虞于奔涛擘赫。金锁斯缆,何惧于层冰皑峨。” 葩:花。《说文》:“葩,华也。”《高唐赋》(宋玉):“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后汉书-马融传》:“葩华蓱布,不可胜计。”晦溃:《太医箴》(唐-柳公绰):“睿圣之姿,清明绝俗。心正无邪,志高寡欲。谓天高矣,氛蒙晦之。谓地厚矣,横流溃之。圣德超迈,万方赖之。”晦之:暗之。溃之:乱流之。 拂汩:风吹动貌。《甘泉赋》(汉-扬雄):“帷弸彋其拂汩兮。”李善注:“拂汩,鼓动之貌。”弸彋(péng-hóng):风鼓帷帐貌。【原文拂汩误为“拂勿”。】涎:《江赋》(东晋-郭璞):“喷浪飞涎。”《峡哀》(唐-孟郊):“漠漠涎雾起,龂龂涎水光。”【涎:原文为延字前有亻字旁,或抄误。】濙:《甘泉赋》(汉-扬雄):“梁弱水之濎濙兮。”《注》:“濙,绝小水也。”涎濙:小水。 眇溟:渺溟。渺远。“眇”古同“渺”,远,高。《云门山投龙》(唐-赵居贞):“大壑静不波,渺溟无际极。”漎萃:迅速聚集。漎,水流汇成江河;萃,聚集。【原文为“苁淬”:苁:《广韵》:“苁,草貌。”淬(cuì):淬火。朱鹤龄注:“苁淬未详,疑当作漎萃。”】 岑寂:高而静。《舞鹤赋》(南朝宋-鲍照):“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李善注:“岑寂,犹高静也。”玄黄: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絪缊玄黄。”颜师古注:“玄黄,天地色也。” 颙(yóng)昂:《卷阿》(诗经):“颙颙昂昂,如珪如璋。”毛传:“颙颙,温貌。昂昂,盛貌。”郑玄笺:“王有贤臣,与之以礼义相切瑳,体貌则颙颙然敬顺,志气则昂昂然高朗。”清籁:清亮的声音。《滕王阁序》(唐-王勃):“爽籁发而清风生。”《听霜钟》(唐-戴叔伦):“虚警和清籁,雄鸣隔乱峰。” 雷公:雷神。《远游》(屈原):“右雷公以为卫。”河伯:黄河水神冯夷。𩣚騃(pī-sì):快跑貌。《西京赋》(汉-张衡):“众鸟翩翻,群兽𩣚騃。”李善注:“薛君《韩诗章句》曰“趋曰駓,行曰騃。”修耸:高峻,挺立。 霜女:青女,传说中的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江妃:传说中的神女。《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晻暧(ǎn-ài):盛貌。《朝云曲》(梁-萧衍):“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兴芳晻暧。”晻:同“暗”。 【原文】执帗秉翟,朱干玉戚。鼓瑟吹笙,金支翠旌。神光倏敛,祀事虚明。于是,涾沱乎涣汗(帝王号令),纡余乎经营。浸朱崖(珠崖)而洒朔漠,汹旸谷而濡若英(神木之花)。耆艾(老者)涕而童子舞,丛棘(囚犯人处)坼而狴牢(牢狱)倾。是率土之滨,覃酺醵以涵泳;非奉郊之县,独宴慰(闲居)以纵横。玄泽(圣恩)淡泞(清新明净)乎无极,殷荐绸缪乎至精。稽古之时,屡应符而合契。圣人有作,不逆寡而雄成。 【大意】:一手执舞具一手持尾羽,左手持红色盾牌右手执白玉大戚。鼓瑟吹笙,带有金支的翠旌飘动。神光忽敛,祀事办得清爽光明。于是,皇上号令如水波推涌,迂回曲折使天下得以经营。浸润南海之珠崖,洒向北方之朔漠;汹涌东方日出处,润泽西冥之若英。老年人流涕孩子们跳舞,拘留所崩坼牢狱坍塌。凡率土之滨,广布“酺醵”,而沉浸其中;非侍奉郊祀之县,独自闲居无拘无束。圣恩澄清深邃没有极限,盛大的荐祭筹划周详精妙。远考古代,总是应验符命合契若神。凡有圣人出现,从来不恃众凌寡以雄武求成。(写祭毕之广施皇恩。) 【注释】:执帗秉翟:《简兮》:“左手执龠(yuè),右手秉翟(dí)。”龠:乐器,如笛。翟:野鸡,此指野鸡尾羽。帗(fú):一种舞具。《周礼-春官》:“凡舞有帗舞。”【帗:原文误为“绂”。】 朱干玉戚:朱红盾牌、玉饰斧头。礼器。《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隋书-音乐志三》:“文舞六十四人,……十六人执帗,十六人执旄。……武舞六十四人,……左执朱干,右执大戚。” 金支:一种乐器的黄金饰品。《汉书-礼乐志》:“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虚明:空明;清澈明亮。《楚茨》(诗经):“祝祭于祊(bēng),祀事孔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东晋-陶潜):“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涾沱(tuó):水波推涌貌。《海赋》(木华):“长波涾沱,迆涎八裔。”李善注:“涾沱,相重之貌。”涣汗:帝王号令。《宋书-范泰传》:“是以明诏爰发,已成涣汗,学制既下,远近遵承。”《南郊颂》(梁-萧纲):“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纡余:迂回曲折。《上林赋》(汉-司马相如):“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 朱崖:红色山崖;珠崖。旸谷:传说日升处。《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若英:若木花。《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汹:《说文》:“汹,涌也。” 耆艾:《汉书-武帝纪》:“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颜师古注:“六十曰耆,五十曰艾。”童子舞:《史记-乐书》:“乐之末节也,故童子舞之。”丛棘:囚犯人处。《易-坎-象》:“寘于丛棘。”孔颖达疏:“谓囚执之处,以棘丛而禁之也。”狴(bì)牢:牢狱。 率土之滨:《北山》(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覃:广施。《旧唐书-王承宗传》:“顺阳而布泽,因雷雨以覃恩。”酺醵(pú-jù):《汉书-孝文本纪》:“酺五日。”索隐:“《说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饮酒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涵泳:浸润;沉浸。《禘祫议》(唐-韩愈):“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 奉郊之县:侍奉郊祀之县。《汉书-郊祀志下》:“上始祀南郊,赦奉郊之县及中都官耐罪囚徒。”宴慰:闲居。《翫月城西门廨中》(南朝宋-鲍照):“休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李善注引《方言》曰:“慰,居也。” 玄泽:圣恩。《晋武帝华林园集》(晋-应祯):“玄泽滂流,仁风潜扇。”李善注:“玄泽,圣恩也。”淡泞(zhù):清新明净。《海赋》(晋-木华):“泱漭澹泞。”李善注:“淡泞,澄深也。”殷荐:《易-豫-象》:“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疏:“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荐:进献。绸缪:《陆平原机羁宦》(梁-江淹):“契阔承华内,绸缪逾岁年。” 稽:考。《晋书-裴頠传》:“博学稽古,自少知名。”应符:应验符命。《后汉书-苏竟传》:“皆大运荡除之祥,圣帝应符之兆也。”合契:对合符契。《后汉书-张衡传》:“合契若神。”逆寡:恃众凌寡。《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事。” 【原文】尔乃孤卿侯伯,杂群儒三老,俨而绝皮轩,趋帐殿,稽首曰:臣闻燧人氏已往,法度难知,文质未变。太昊氏继天而王,根启闭于厥初(最初),以木传子,摅终始而可见。洎虞夏殷周,兹焕炳葱茜。秦失之于狼贪蚕食,汉缀之以蛇断龙战。中莽茫夫何从,圣蓄缩(退缩)曾不下眷。 【大意】:于是,朝廷高官、州郡诸侯,间杂群儒及三老,弃绝华车,毕恭毕敬地趋走皇上帐殿,稽首跪拜曰:臣闻燧人氏以前,法度难以知晓,而文华与质朴未变。太昊氏继天而王,最初之根源,以木传子,其传播自始至终可见。到了虞夏殷周时期,更加昭彰茂盛。秦因狼贪强力蚕食诸国而失败,汉因蛇断龙战而连缀。(自汉至唐)期间茫茫无所适从,圣人退缩不曾眷顾。(此段从历术角度写。从太昊起至汉。汉至遂“圣人蓄缩”。) 【注释】:孤卿:少师、少傅、少保;泛指朝廷高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侯伯:侯爵与伯爵;泛指诸侯。三老:掌教化的官。《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 俨:《尔雅-释诂》:“俨,敬也。”皮轩:虎皮装饰之车。《上林赋》(汉-司马相如):“前皮轩,后道游。”郭璞注引文颖曰:“皮轩,以虎皮饰车。” 燧人氏:传说钻木取火发明者。《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文质:文华与质朴。《春秋左传序》(晋-杜预):“史有文质,辞有详略。”孔颖达疏:“史文则辞华,史质则辞直。华则多详,直则多略。” 太昊氏:《左传》昭公十七年:“大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大意:太昊氏以龙为朝纲,所以官员皆用龙名。我高祖少昊挚即位时,刚好凤鸟来朝,所以朝纲就以鸟,官员皆用鸟名。凤鸟氏,正历法;玄鸟氏,掌春分秋分;伯赵氏,掌夏至冬至;青鸟氏,掌立春立夏;丹鸟氏,掌立秋立冬。(古称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汉书-律历志》:“炮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摅(shū):传播。 虞夏殷周:《国语-周语》:“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礼记-表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焕炳:明亮;昭彰;词采明丽。《论衡-超奇》(汉-王充):“列宿焕炳。”《后汉书-应劭传》:“文章焕炳,德义可观。”葱茜:草木青翠茂盛貌;华美;喻才华横溢。《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南齐-谢朓):“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茜。” 狼贪:《淮南子-要略》:“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蚕食:《战国策-赵策一》:“秦蚕食韩氏之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论》:“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蛇断龙战:《汉书-高祖本纪》:“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易经-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蓄缩:畏缩,退缩。《酬乐天江楼夜吟》(唐-元稹):“隼猜鸿蓄缩,虎横犬迍邅。”眷:眷顾。《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 【原文】:伏惟道祖,视生灵之磔裂,丑害马之蹄啮。呵五精之息肩(失职),考正气之无辙。协夫贻孙以降,使之造命更挈。累圣(唐诸帝)昭洗,中祚触蹶(触突颠蹶)。气惨黩乎脂夜(女妖)之妖,势回薄乎龙蛇(女妖)之孽。 【大意】:想到尊敬的太上老君,他看到百姓在战乱中“磔裂”,他愤怒那些害群之马之蹄啮。他看到正气不见踪迹,他呵斥五方之星失职。他协助后代子孙,使之“造命”更加契合。大唐的诸位圣帝昭洗天下,帝位中期又遭颠蹶。天昏地暗啊遭遇“脂夜之妖”,世事无常啊遭遇“龙蛇之孽”。(此段写道祖老子为发祥之本。) 【注释】:磔(zhé)裂:《长杨赋》(汉-扬雄):“分剺单于,磔裂属国。”吕延济注:“磔裂,破也。”害马:《庄子-徐无鬼》:“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蹄啮:用蹄踢和用嘴咬。《周礼-夏官-庾人》:“攻驹。”郑玄注:“攻驹,制其蹄啮者。” 五精:五方之星。《东京赋》(汉-张衡):“辨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薛综注:“五精,五方星也。”息肩:卸去负担。《后汉书-陈蕃传》:“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道德经》第27章:“善行,无辙迹。” 贻:《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 造命:造或指示鬼神的六祈之一“造”。命或指通上下亲疏远近的六辞之一“命”。《周礼-春官-大祝》卷25:“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guì),四曰禜(yíng),五曰攻,六曰说。……天神、人鬼、地祇不和,则六疠作见,故以祈礼同之。……造祭于祖也。郑司农云:'类、造、禬、禜、攻、说,皆祭名也。’”“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此借指示鬼神通上下亲疏远近的祭祀。挈:通假“契”。 昭洗:昭雪;洗清。《狄明府》(杜甫):“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宫威仪重昭洗。”祚(zuò):帝位。《东都赋》(汉-班固):“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中祚:帝位中期。触蹶:触突貌。《西都赋》(汉-班固):“穷虎奔突,狂兕触蹶。”吕延济注:“言虎兕穷迫,自相触突而颠蹶。” 惨黩:昏暗貌。《为宋中丞祭九江文》(李白):“今万乘蒙尘,五陵惨黩。” 脂夜:女妖。《汉书-五行志》:“《传》曰:思心之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雾,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心区霿(昏昧)则冥晦,故有脂夜之妖。一曰,有脂物而夜为妖,若脂水夜污人衣,淫之象也。一曰,夜妖者,云风并起而杳冥,故与常风同象也。” 回薄:循环相迫变化无常;盘旋回绕。《鵩鸟赋》(汉-贾谊):“万物回薄兮,振汤相转。”李善注:“斯则万物变化,乌有常则乎。” 龙蛇:女妖。《汉书-五行志》:“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时则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阴气动,故有龙蛇之孽。” 【原文】伏惟陛下勃然愤激之际,天阙不敢旅拒,鬼神为之呜咽。高衢腾尘,长剑吼血。尊卑配,宇县(天下)刷。插紫极(帝宫)之将颓,拾清芬(高洁德行)于已缺。炉之以仁义,锻之以贤哲。联祖宗之耿光(光辉),卷夷狄之彯撇(飘散)。盖九五(登基)之后,人人自以遭唐虞;四十年来,家家自以为稷契。王纲近古而不轨,天听贞观以高揭。蠢尔差僭,粲然优劣。宜其课密于空积忽微,刊定于兴废继绝。而后睹数统从首,八音六律而惟新;日起算外,一字千金而不灭。 【大意】:想到尊敬的陛下勃然大怒之际,皇宫大门不敢违抗,令鬼神为之呜咽。(指剿灭韦后。)大道腾起烟尘,长剑怒吼见血。尊卑有序匹配,天下得以清刷。将倾之大厦得以扶正,高洁德行得以补缺。以仁义熏陶臣民,用贤哲治理天下。承接祖宗之光荣事业,席卷夷狄使之随风彯撇。皇上登基后,人人自以为遇到尧舜;四十年来,家家自以为遇到稷契。朝廷纲纪近于古代又不因循,天子所闻贞正可观可以“高揭”。愚蠢的僭越失度之辈,相比之下明显优劣。课历法之疏密至于“空积忽微”,修改审定历法以兴废继绝。而后,按新历“数统从首”,改革八音六律;“日起算外”,一字千金不灭。(此段写玄宗配尊卑、刷宇县、播仁义、用贤哲。还特别提到修订历法,颁布《大衍历》) 【注释】:旅拒:聚众抗拒;违抗。《后汉书-马援传》:“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宜。”王先谦集解:“旅距,聚众相拒耳。” 刷:洗刷。《魏都赋》(晋-左思):“洗兵海岛,刷马江州。”宇县: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裴骃集解:“宇,宇宙;县,赤县。” 紫极:星名;借指帝王宫殿。《西征赋》(晋-潘岳):“厌紫极之闲敞,甘微行以游盘。”李善注:“紫极,星名,王者为宫以象之。”清芬:清香的芬芳;喻高洁德行。《文赋》(晋-陆机):“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耿光:《书-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孔传:“能使四夷宾服,所以见祖之光明,扬父之大业。”彯撇:飘飞;飘散。《筝赋》(汉-侯瑾):“微风彯撇,冷气轻浮。” 九五:《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五,阳爻(yáo)得阳位,五为位于上卦中间位置,象征即中有正,后因以指帝位。《辩圣论》(梁-沈约):“若不登九五之位,则其道不行。” 唐虞:唐尧与虞舜。《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稷契:稷和契,尧舜时代贤臣。《春日家园》(齐-王俭):“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 天听:帝王之闻。《谏表》(唐-独孤及):“百姓不敢诉于有司,有司不敢闻于天听。”贞观:《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注:“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疏:“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高揭:高耸;高高张贴。《甘泽谣-红线》(唐-袁郊):“出魏城西门,将行二百里,见铜台高揭,而漳水东注。” 蠢尔:《采芑》(诗经):“蠢尔蛮荆,大邦为讎。”朱熹集传:“蠢者,动而无知之貌。”差僭(jiàn):僭越失度;差失。《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孔传:“在位不敦平,则下民僭差。”《茅舍》(唐-元稹):“不使及僭差,粗得御寒夏。” 灿然:《荀子·非相》:“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灿然者矣,后王是也。”杨倞注:“灿然,明白之貌。”【原文为“粲”。粲是燦(灿)的本字。】 课密:《汉书-律历志》:“课诸历疏密,凡十一家。”课:计算。空积互微:极小的数目。《汉书-律历志上》:“非黄钟而它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空积,若郑氏分一寸为数千。忽微,若有若无,细于发者也。”刊定:修改审定。《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兴废继绝:《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 八音:通常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质材所制乐器之音;泛指音乐。《史记-五帝本纪》:“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抱朴子·博喻》(东晋-葛洪):“故离朱剖秋毫于百步,而不能辩八音之雅俗。”六律:律即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个。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 数统从首:汉《三统历》以十九年七置闰为一章,八十一章为一统,天、地、人三统为一元。据统术推算某年天正朔日。用六十除积日,余数(大余)首日干支与统首日干支同。算外:指此余数外一日,才是朔日干支。《汉书-律历志》统术:“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盈统,除之,余则地统甲辰以来年数也。又盈统,除之,余则人统甲申以来年数也。各以其统首日为纪。……推正月朔,以月法乘积月,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者名曰小余。小余三十八以上,其月大。积日盈六十,除之,不盈者名曰大余。数从统首日起,算外,则朔日也。” 【原文】上曰:吁!昊天有成命,惟五圣以受。我其夙夜匪遑,寔用素朴以守。于嗟乎麟凤,胡为乎郊薮(郊野草泽)?岂上帝之降鉴(俯察)及兹,玄元之垂裕(流传丰裕)于后?夫圣以百年为鹑鷇(鹑居鷇食),道以万物为刍狗。今何以茫茫临乎八极,眇眇讬乎群后?端策拂龟于周汉之余,缓步阔视于魏晋之首。斯上古成法,盖其人已朽,不足道也。 【大意】:皇上曰:吁!上天已有成命,惟五圣接受天命。本人日夜工作勤奋不懈,坚持朴实无华。感叹啊麒麟凤凰,为啥在郊野草泽?难道是上帝到此地监察?难道是玄元老子流传丰裕于后?圣人可以居无定所生活简朴一生,大道视万物为刍狗。如今为啥面对茫茫无边的八方天下,托付细微之事与州郡诸侯?为啥可以在在周汉之后端策拂龟,在魏晋以来诸朝中阔步昂首?那只是上古成法,当时之人都已腐朽,不足道也。(此段写玄宗崇尚朴素夙夜匪懈。) 【注释】:昊天:《昊天有成命》(诗经):“《毛诗注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成命:既定的天命。《昊天有成命》(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五圣:《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八载闰六月:“丙寅,上亲谒太清宫,册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皆加'大圣皇帝’之字。” 夙夜匪遑:夙夜匪懈。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蒸民》(诗经):“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遑:《玉篇》:“暇也。”寔:实。《西都赋》(汉-班固)“寔用西迁,作我上都。” 麟凤:《麟之趾》(诗经):“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于嗟,叹辞。”《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 降鉴:俯察。《黍离》(诗经):“悠悠苍天。”毛传:“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宋史-乐志十一》:“神灵降鉴,天地回旋。”垂裕:留下业绩或名声。《尚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孔传:“垂优足之道示后世。”《中和节颂》(唐-白居易):“微臣作颂,垂裕无穷。” 鹑鷇(chún-kòu):鹑居鷇食。鹑:鹌鹑。鷇:雏鸟。《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郭象注:“鹑居谓无常处也。”“鷇食者言仰物而足也。”鷇食:雏鸟不必亲自求食。喻无心而自足。《尸子卷下》:“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刍狗:祭祀时用草扎的狗。《老子》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后以喻微贱无用者。 眇眇:《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孔传:“眇眇,微也。”《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颜师古注:“眇眇,犹言细末也。”群后:四方诸侯及九州牧伯。 端策拂龟:喻指细数蓍(shī)草拍击龟甲卜吉凶。端:仔细地看。策:卜筮(shì)用的蓍草。《说文》:“拂,过击也。”《卜居》(屈原):“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淮南子-说林》:“卜者操龟,筮者端策。”缓步阔视:《列子-黄帝》:“缟衣乘轩,缓步阔视。” 【原文】于是,天子默然而徐思,终将固之又固之。意不在抑殊方之贡,亦不必广无用之祠。金马碧鸡,非理人之术;珊瑚翡翠,此一物何疑?奉郊庙以为宝,增怵惕以孜孜。况大庭氏之时,六龙飞御而归。 【大意】:于是,天子默默沉思,终将坚持固守。不在于是否抑制远方之进贡,也不必扩大无用祭祀。敬拜金马碧鸡之类神物,不是治理百姓的办法。这些神物只是珊瑚翡翠之类有何可疑?以敬奉郊庙作为美德,更加兢兢业业日夜孜孜。何况到了大治之时,皇上车驾又将飞驰而归。(此段写敬事天祖不同于淫祀祈福。) 【注释】:金马碧鸡:传说中的神名。古人以之作为祥瑞的征兆,后用作歌功颂德的谀词。《汉书-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jiào)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如淳注曰:“金形似马,碧形似鸡。”理人:治理百姓。《郡内闲斋》(唐-张九龄):“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宝:美德;善道。《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人乎?”皇侃疏:“宝犹道也。”怵惕:恐惧警惕。《尚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孜孜:《尚书-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孔颖达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史记-滑稽列传》:“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 大庭氏:传说中的古帝名或古国名。《左传》昭公十八年:“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杜预注:“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处作库。”孔颖达疏:“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曰大庭氏。”《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 …… 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成玄英疏:“已上十二氏,并上古帝王也。”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借指天子车驾。(古代天子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故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