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走向动画图,推荐收藏!

 吴TAO 2024-10-30

图片

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

了解人体经络一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图片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图片

大家知道十二经筋

为什么说十二经脉能否发挥其正常功能,有赖于十二经筋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为什么说“筋长一寸,寿长十年”,“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十二经的走向图和说明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这篇十二经筋的图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片

经筋基础知识


经筋是什么?
《灵枢经》明确记载经筋的循行,“它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上于颈项,终于头面,而不与内脏相联。”“位于人体表浅筋肉间。”
现今较公认的看法是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
实际上,经筋涉及的范畴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

图片

经筋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经脉着藏于经筋之中,经筋依靠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经筋的舒张收缩具有调节气血流量、流速的作用。其功用主要有:
1.主束骨、联缀百骸,构成身形支架与形体;
2.利机关,保证肢体正常运动功能;
3.系结肢节,保证正常运动;
4.为刚为墙,维络周身,内安脏腑作用;
5.经筋的整体调节功能;
6.反映局部和内脏病侯;
7.调着藏于经筋的经脉。
由此可见,经筋在中医外治手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调理手段用推、按、揉、拍、拨、拔、刮、灸等都是可以的。
图片

十二经筋图表

1、足太阳经筋


图片

足太阳经筋循行: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足太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2、足少阳经筋


图片
足少阳经筋循行: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足少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3、足阳明经筋


图片

足阳明经筋循行: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足阳明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实症: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养生之道:

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4、足太阴经筋


图片
足太阴经筋循行: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足太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养生之道: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图片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5、足少阴经筋


图片

足少阴经筋循行: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
足少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6、足厥阴经筋


图片
足厥阴经筋循行:起于足大趾上边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胫骨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之上,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经筋。

足厥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虚症:

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养生之道:

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7、手太阳经筋


图片

手太阳经筋循行:起于手小指上边,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内侧缘,结于肘内锐骨(肱骨内上踝)的后面,进入并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缘,向上绕肩胛,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分支进入耳中;直行者,出耳上,向下结于下额,上方连属目外眦。还有一条支筋从颌部分出,上下颌角部,沿耳前,连属目外眦,上额,结于额角。

手太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8、手少阳经筋


图片
手少阳经筋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结于肘部,上绕上臂外侧缘上肩,走向颈部,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额角处进入,联系舌根;另一支从下颌角上行,沿耳前,连属目眦,上额,结于额角。

手少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9、手阳明经筋


图片
手阳明经筋循行:起于食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肩髃;其分支,绕肩胛,挟脊旁;直行者,从肩髃部上颈;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直行的上出手太阳经筋的前方,上额角,络头部,下向对侧下额。
手阳明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实症:

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养生之道:

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10、手太阴经筋


图片
手太阴经筋循行:起于手大拇指上,结于鱼际后,行于寸口动脉外侧,上沿前臂,结于肘中;再向上沿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结于肩髃前方,上面结于缺盆,下面结于胸里,分散通过部,到达季胁。
图片

手太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实症:



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11、手厥阴经筋


图片
手厥阴经筋循行:起于手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内侧,上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向下散布于胁的前后;其分支进入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

手厥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12、手少阴经筋


图片
手少阴经筋循行:起于手小指内侧,结于腕后锐骨(豆骨),向上结于肘内侧,再向上进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向下,系于脐部。

手少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别着急走,右下角点在看👇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声明:文章中所列方剂或中成药或者西药仅供学习交流,不可私自服用,不听者后果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