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理论】唐林蕴《拨镫序》(全录本)及概述

 率我真 2024-10-31

《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

《拨镫序》概述

《拨镫序》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文献,由唐代书法家林蕴所著。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林蕴从他的老师卢肇那里学到的书法执笔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拨镫法”。拨镫法的核心要领包括“推、拖、捻、拽”四个字,这些要领不仅涉及执笔的方法,还包括了运笔的技巧。

作者背景

林蕴,字复梦,是唐代元和年间的书法家。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曾经担任过礼部员外郎和邵州刺史等职务。林蕴通晓经史,善于书法,他的书法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拨镫法的解读

拨镫法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一些书法家认为它是执笔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包含了书法中的指法。拨镫法的基本要领是推、拖、捻、拽,这些动作反映了书法运笔中的各种变化和技巧。例如,推可能指的是手抵物体使之移动,拖则是曳的意思,捻是指揉的动作,拽则是拉的意思。这些动作在书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拨镫法的历史传承

拨镫法被认为是由卫夫人传给钟繇、王羲之等人,再传给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等人,一直流传到今天。然而,尽管拨镫法历史悠久,但世人对其真正的理解和实践却并不多见。南唐李煜在《书述》中提到,拨镫法传自晋卫夫人,比林蕴传自韩愈说早了四百余年。

现代研究与争议

尽管拨镫法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直到现代,对于它的解读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不同的书法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拨镫法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些人的观点被认为是真知灼见,而有些人则是望文生义,玄谈臆说。例如,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拨镫法解释为执笔的状态,而其他人则认为它是捻管法或者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结论

《拨镫序》作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拨镫法的宝贵资料。尽管对于拨镫法的理解和实践存在争议,但它无疑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对《拨镫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书法家对于书法技巧的认识和追求。

林蕴·拨镫序

推、拖、撚、拽四字法

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岁余,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翰林禁经》云,笔贵饶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画尔,非书也。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推、拖、撚、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蕴加以久罹戎事,笔砚多亡,终不能穷其妙。亦犹古之有得不死之术者,人将从学焉,未至,得术者物故,叹恨不极。人或讥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耶?客曰:昔有善算术者,临终,传于子,终不能晓。乃传于人,他人尽其妙。彼何妨得而不能演哉。愚虽受卢公之命、既不能自益其要妙,敢恡复传于智者。


《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