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胃,存津液”是养生治病的核心法则

 文香阁 2024-11-10
作者:程永民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 衄指出血,流血。衄家指经常流鼻血的人。经常流鼻血的人津液不足,如果再发汗,津液就更虚了,额头上的肉会陷下去。津液虚,脉还变得急和紧,紧和弦比较类似,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加快,向全身来输送津液。不仅脉急紧,而且看东西眼睛直了,因为眼部周围的组织得到的津液供应少了,眼睛也不能顺畅转动了。
不得眠,一般失眠病人头部的津液虚,大脑就兴奋起来反调津液,会造成失眠。津液虚有单纯的津液虚、因实致虚、阴虚阳亢等几种情况。阴虚阳亢,血液里的黏稠物质少了,但是人体的机能很亢奋,脉细数或脉顶手,这种情况也会失眠。
病人经常流鼻血,津液虚,发汗后额头的肉陷下去了。上周有一个病人,有20天没怎么吃饭了,瘦的皮包骨头,脸上的肉是深陷的,颧骨高,额头的肉也是陷下去的这个是因为多日未进食造成的。病人一直在住院,输一些营养液,肺部有痰饮,不能进食。这个条文也说明了存津液的原则。
“健脾胃,存津液”是养生治病非常重要的法则。津液虚,就不能再消耗了。从第83条文开始,嗓子干燥、小便淋漓涩痛、身上长疮这几种情况津液虚,都不可以发汗。
发汗后,淋家可能小便带血,身上有疮的人发汗后可能会身体僵紧。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身体的津液情况,保护身体的津液,不可以误治发汗、泻下和催吐。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是经常出血的病人。有一个20天月经不止的病人,晚上失眠,容易醒,醒了以后也不容易入睡,注意力不能集中。用了黄土汤加滋阴、去瘀血药,病人吃药后当天晚上睡眠改善了,三天后月经出血停了。
病人如果经常失血,津血不足,不可以发汗。发汗是指麻黄、桂枝两个药一起用,麻黄打开身体的毛孔,桂枝把身体的津液调集到体表,汗就出来了。
发汗要看病人身体的津液情况,一定要津液不虚才可以。如果津液虚,就不能大发汗。否则津液就更少了,可能出现坏病。
津液少人可能会感到怕冷。怕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寒后发烧,身体调集津液到了体表,体表温度高,同外界的环境温差变大,就会感觉到怕冷。另一种情况,是阴证,身体津液虚,也会怕冷。
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
汗家,是爱出汗的人,汗多的人。身体的毛孔本来就是打开的,继续用发汗的方法,津液就会继续损耗。津液少了以后,可能会影响人的情志,人会精神恍惚,内心烦乱。
就像刚才说的那个病人,20天月经不止,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了,津液虚,也是阴虚阳亢的表现。她的寸脉和尺脉都比较弱,是阴脉。既然寸脉都弱了,不是寸强尺弱,为什么说是阴虚阳亢呢?因为人体津液虚了,人会虚烦,身体会努力亢奋起来,来加速能量的运行,这也是阴虚阳亢。
真正到了阴证,会出现四逆的证,手冷到肘,脚冷到膝。这时怕冷,不是阳亢了,津液虚进入阴证,这个时候只能温里补能量。如果阴虚阳亢,一定要滋阴,不滋阴病就好不了。爱出汗的人,发汗后精神恍惚,内心烦乱,内心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小便后阴部疼痛,这个时候用禹余粮丸。成年人如果房事多了,也会消耗身体的津液,之后排小便时阴部疼痛,津液虚了。
如何补津液呢?用脾四味的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如果进入阴证,加炮附子。阴部疼痛可以用阿胶滋阴。如果小便发热涩痛,可以加滑石,滑石清下焦的热。可用白芍敛降津液。病人恍惚心乱,精神不稳定,上有虚热,用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如果是阴证的病人,就不用龙骨了,多用一些牡蛎即可。因为龙骨是阴性向下敛的能量,就好像人进了千年古寺,顿时感觉身心安静下来。现在真龙骨少,多用一些牡蛎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