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是王羲之的小楷作品,共有百行。原作是黄素绢本,宋代时被摹刻上石,拓本得以流传。此帖的书法严谨而气息超逸,展现出一种秀丽开朗的风貌。 关于它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在山阴有一位道士,想得到王羲之的书法,知道他酷爱鹅,于是特意准备了一笼肥美的白鹅作为回报。王羲之见到鹅后非常高兴,为道士书写了这部经文,并愉快地带着鹅离开了。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南朝的《论书表》中,提到王羲之书写的是《道》、《德》之经,但经过多次转述,就变成了《黄庭经》。 因此,《黄庭经》也被称为《换鹅帖》,没有署名,末尾标注的日期是“永和十二年五月”。现存的只是后代的摹刻本。 许多著名书法家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赵孟頫等都临摹过《黄庭经》,从中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获得美学的启迪。但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的笔法与王羲之的风格不符,因此对它的真伪存在争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学习小楷本着取法高古的原则。先从学习魏晋小楷开始。以钟繇《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赵孟頫《道德经》《汲黯传》等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