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有幸成为重庆市政协“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课题组的一员,我可能没有机会走进青海那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循化县;也不可能走进那相当小众的历史文化地标——骆驼泉。 2022年7月27日,我们不仅去了,而且至今都还保留着对撒拉族文化的好奇与敬仰。 骆驼泉,坐落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东边。当我站在骆驼泉边,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古老的建筑风格,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两棵古老的榆树静静地伫立着,仿佛两位忠诚的守护者,见证着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它们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为这片圣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泉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据说,这眼泉水就是撒拉族先民迁徙至此的见证,它如同一条时光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 传说在七百多年前,撒拉族的祖先尕勒莽、阿合莽两兄弟带领着族人,牵着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从遥远的中亚撒马尔罕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当他们走到循化时,白骆驼卧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来。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意识到,这是真主的指引,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下来。白骆驼死后,变成了一泓清泉,这就是骆驼泉的由来。 站在骆驼泉边,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撒拉族祖先们艰难跋涉的身影。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勇敢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这种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泉水静静地流淌着,似乎在诉说着撒拉族人民的历史和故事。我把手伸进泉水中,感受着那份清凉与纯净。这泉水,不仅是撒拉族人民的生命之源,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 沿着骆驼泉边的石板路,我们从长长的浮雕壁画中,仿佛听到从中亚传来骆驼嘶鸣和撒拉族人迁徙的脚步声。我走进旁边的撒拉族历史博物馆,一股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展厅里陈列着文物和图片,静静地讲述着那段艰辛的历史。古老的器具、精美的服饰、泛黄的文献,都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人感受到撒拉族先人的智慧和勇气。在一幅描绘迁徙场景的壁画前,我驻足良久。画面中,人们背着行囊,赶着牲畜,在茫茫沙漠中艰难前行。狂风呼啸,黄沙漫天,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他们一同感受着那份对新生活的渴望和执着。 ![]() 撒拉族的迁徙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他们远离故乡,穿越茫茫沙漠和崇山峻岭,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在循化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还与当地的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撒拉族文化。这种文化,既有着中亚的风情,又有着青藏高原的特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出博物馆,我来到了撒拉族祖寺街子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气势恢宏,建筑风格独特。白色的墙壁、绿色的穹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走进清真寺,内部装饰精美,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氛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撒拉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漫步小镇的街头,微风轻拂,带来了一丝凉爽。不远处,几位身着撒拉族传统服饰的妇女走过。她们的服饰色彩鲜艳,绣工精美。靓女们头戴“盖头”,有的是绿色,有的是黑色,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衣服的领口、袖口和下摆都镶着彩色的花边,走动起来,裙摆摇曳,宛如盛开的花朵。帅哥们则多穿着白色的对襟汗褂,外套黑色的坎肩,腰间系着色彩斑斓的腰带,显得英武而潇洒。 ![]() 当我还正沉浸在这美丽的服饰文化中,一阵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原来是不知不觉一家撒拉族的餐馆,门口的招牌上写着“特色美食”。走进餐馆,热情的老板为我们推荐了几道招牌菜。首先上桌的是“手抓羊肉”,鲜嫩的羊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只需轻轻一撕,肉便从骨头上脱落下来,入口鲜嫩多汁,让人回味无穷。接着是“撒拉族面食”,那精致的造型如同一件件艺术品,口感筋道,麦香四溢。还有那“酸奶”,表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吃一口,酸甜可口,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 ![]() 品尝完美食,我继续在街子小镇漫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承载着撒拉族的历史和记忆。远处,几位老人坐在树下,讲述着撒拉族的古老传说和故事。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阳光下,骆驼泉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历史的长河在流淌。离开时,我频频回首,心中感慨万千。撒拉族的先辈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撒拉族的精神和他们的故事,将如同骆驼泉的水一样,源远流长,永不干涸。 以下是循化自然风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