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名腧(shù)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穴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 腧穴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
穴位的命名规则以山陵丘墟命名:如承山、大陵、梁丘、商丘、丘墟等,这些穴位通常位于人体肌肉隆起或骨骼突出的部位。 以溪谷沟渎命名:如后溪、阳溪、合谷、陷谷、水沟、支沟、四渎等,这些穴位多位于肌肉之间的凹陷处或关节间隙。 以海泽池泉渠渊命名:如少海、小海、尺泽、曲泽、阳池、曲泉、涌泉、经渠、太渊、清冷渊等,这些穴位通常与气血的汇聚或流注有关。 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等,这些穴位多位于人体上部或具有特定功能的部位。 以风命名:如风池、风府、风门、风市、秉风、翳风等,这些穴位通常与风邪的侵袭或气血的流通有关。 以动物名称命名:如鱼际、鸠尾、伏兔、鹤顶、犊鼻等,这些穴位通常与动物的形态或习性相似。 以植物名称命名:如攒竹、禾缪等,这些穴位可能与植物的形态或生长特性有关。 以建筑物命名:如天井、玉堂、巨阙、内关、曲垣、库房、府舍、天窗、地仓、梁门、紫宫等,这些穴位多位于人体内部或具有特定结构的部位。 以生活用具命名:如大杼、地机、颊车、阳辅、缺盆、天鼎、悬钟等,这些穴位可能与日常用品的形状或功能相似。 以解剖部位命名:如腕骨、完骨、大椎、曲骨、京骨、巨骨等,这些穴位直接以人体骨骼或肌肉的名称来命名。 以生理功能命名:如承泣、听会、劳宫、廉泉、关元、气海、血海等,这些穴位通常与所在部位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以门户、道路命名:如内关、外关、上关、下关等“关”穴,以及水道、神道、灵道等“道”穴,这些穴位通常位于人体经络的通路或门户处。 以人体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命名:如阳陵泉、阴陵泉、阴都、阳纲、三阴交、三阳络等,这些穴位体现了中医阴阳学说的思想。
凡是叫门的穴位,都是阴阳道上的枢纽;神门 凡是叫海的穴位,都是精气聚集的地方;血海 凡是叫泉的穴位,都是精气津液最多的地方;阴陵泉 凡是叫池的穴位,都是浅水坑;曲池,风池 凡是叫府的穴位,都是神的住所;中府 凡是叫谷的穴位,都是两大块肌肉相连的地方;合谷 凡是叫溪的穴位,都是两小块肌肉相连的地方。
穴位的电学特性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 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 穴位的位置特点绝大多数穴位所在的位置都是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而且一般处于骨骼间隙的两端和中间,如果不在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的,那么其穴位下面必定是有较大或较多的血管或体液经过,如手部和腹部。因为血液或体液流通时,容易滞留的这些位置上 穴位的作用穴位是经络的反映点:穴位能够反映经络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当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出现异常时,相应的穴位上就会出现压痛、皮下结节等反应,这些反应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穴位是经络的治疗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来实现的。 穴位与经络的关系穴位是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特殊部位 穴位与脏腑的关系穴位可以反应脏器的健康状态,也可以用于调节脏器的状态,某些穴位在按压时会产生酸痛、麻木或放射痛等感觉,这往往是脏器功能异常或气血不通的表现。 十二个原穴分别对应着身体的十二个脏腑器官 肺经的原穴——太渊 心经的原穴——神门 心包经的原穴——大陵 脾经的原穴——太白 肾经的原穴——太溪 肝经的原穴——太冲 小肠经的原穴——腕骨 大肠经的原穴——合谷 三焦经的原穴——阳池 心包经的原穴——曲泽 膀胱经的原穴——京骨 胆经的原穴——丘墟
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这些穴位多位于四肢的腕踝关节附近 刺激多长时间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较厚的部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刺激才能达到效果,一般可能需要30分钟左右。而皮下脂肪较少的部位,刺激时间可以相对缩短,大约15分钟左右可能就能看到效果。 个人健康状况: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或有特定疾病的人,按摩时间可能需要相应缩短,以避免过度疲劳。每个人的耐受程度和反应速度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调整刺激时间。 刺激方式:不同的刺激方式(如按摩、针灸、拔罐等)对穴位的作用时间和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按摩可能需要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才能看到效果,而针灸则可能只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 刺激力度:刺激力度的大小也会影响效果。力度过轻可能无法有效刺激穴位,而力度过重则可能造成损伤。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力度进行刺激。
如何判断效果穴位的数量穴位分类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穴位,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这些穴位有确定的名称、确定的位置和明确的经脉归属,即定名、定位和定经,如肺经的鱼际穴、大肠经的合谷穴、胃经的足三里穴、肾经的涌泉穴、肝经的太冲穴等。经穴是穴位的主要部分,占据了全身穴位的大部分。 经外奇穴不属于十四经穴的一些穴位,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以外,故又称为经外奇穴。奇穴有确定的穴名、确定的位置,但没有经脉归属,即定名,定位,不定经。如头部的四神聪、太阳穴;手部的十宣、外劳宫;腿部的胆囊穴、阑尾穴。 阿是穴不属于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的一些压痛点、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点(如有结节和皮下索状物)等,称为阿是穴。阿是即有痛的意思,因按压痛处,病人会“啊”的一声,故名为阿是。阿是穴的数量没有固定数目,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取穴。阿是穴多位于病变附近,也可以通过某些皮肉联系而发生在病变距离较远处。 如何刺激穴位针刺: 艾灸: 拔罐: 按摩: 刮痧: 穴位注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