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胭脂扣》发现:男人贪生,女人贪爱,才是人生常态

 阅书君 2024-11-25 发布于上海

读经典 🔹品人生

《胭脂扣》是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发表于1984年,故事讲述了倚红楼红牌阿姑如花,与富家公子十二少陈振邦的情爱纠葛。

1988年,《胭脂扣》被改编成了电影,男女主人公分别由梅艳芳和张国荣领衔主演,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并获得了多项大奖。

相比其他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风格可谓独具一格,因为别人写爱情都是写人,而李碧华却是写鬼,写妖,写仙。

像亦舒写爱情中的女人,大多是看穿爱情的真相后,选择独立洒脱地活下去,即使内心渴望爱,也绝不依附于男人去索取爱。

而李碧华笔下的爱情,则是女人为爱痴狂,将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最终以惨烈悲凉的方式,来揭穿爱情的真相。

李碧华的基调是悲观的,但悲观的背后,却给了读者缓慢又回味悠长的警示,触动内心深处对人生的思考。

《胭脂扣》这部作品,就诉说了一个惨淡悲凉的爱情故事,它揭露了男女在爱与生死之间,贪爱和贪生的复杂心态和残酷现实。

01.

为爱苦等53年,不惜赌上下辈子的命

故事发生在20世纪的香港,这天晚上,报社员工袁永定正在等女友凌楚娟,一起下班吃饭。

这时,一位身穿复古旗袍的冷艳女子走了进来,怯怯生生的想要让袁永定帮他登一段广告。

此时的袁永定,不知道眼前女子是从阴间跑上来的,名叫如花,看着她的穿着打扮,还以为是参赛的香港小姐。

如花说:“请你写: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

袁永定问如花姓名,如花一问三不知,说得话也莫名其妙听不懂。

当如花说自己,没有你们使用的钱时,袁永定有些不耐烦了,他觉得眼前这个女人,肯定是那种靠姿色勾引男人的人,于是态度冷淡地起身收拾东西,把如花赶走了。

这时,女友凌楚娟打电话过来,告诉袁永定不能同他一起吃晚饭了。

袁永定只得神情落寞地准备回家,谁知路上,如花却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苦苦哀求说:“先生,我一定要找到他,我只申请了七天假,你就同情我吧。”

没错,如花在阴间苦等了53年,始终不见爱人前来相见,于是为了找心上人十二少,她不惜牺牲了下辈子七年的阳寿,来换取和爱人见面的机会。

听罢如花娓娓道来,自己上一世和十二少的情缘后,袁永定大惊失色,才知如花不是人间女子。

爱情中,对感情投入太满太多,往往受伤越深,因为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投入很多,就会因为“沉没成本”而难以放弃关系。

哪怕是这段关系对自己不利,把爱情视为生命的痴情女子,也会自欺欺人不肯放手,如花便是如此。

02.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不堪一击

原来,如花自幼被卖青楼,经过严格训练之后,才二十出头,便成为了倚红楼的红牌,她风情万种,一人千面,举手投足韵味十足。

十二少陈振邦,是南北行海味中药铺的少东家,家世显赫,风流倜傥,是风月场的常客。

那晚,如花一身男装,妩媚中透着英姿,把一首《客途秋恨》唱得百转千回,一颦一笑,深深印在了十二少心里,使他难以忘怀。

于是,十二少开始疯狂追求如花,先是送了幅浓情蜜意的花联,紧接着各式珠宝服饰,纷至沓来,甚至还花几百大洋,将百货公司最名贵的铜床,声势浩大地送到了如花的香巢。

十二少在风月场追女人的手段,虽然是惯用的用钱砸,但也包含着真心和爱意,坠入红尘的如花,自然是被深深感动了,彻底沦陷在了十二少的温柔和热情里。

然而,家世显赫的陈府,怎可能让一个青楼女子进门,况且,十二少已经订婚,女方家世背景很是匹配,因此陈家父母坚决不同意,并狠心断了十二少的经济来源。

十二少不愿放弃心爱的如花,负气从家里搬出来在外租了房,与如花生活在一起。

现实是残酷的,有情饮水饱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十二少心里很清楚,自己没有了家庭的资助,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两人的生活,他决定去拜师学艺来养家糊口。

可从小到大,没有为一日三餐犯愁的十二少,压根儿就没想到,在外讨生活竟如此艰辛和不易,他不仅要打杂伺候师傅,还要从跑龙套做起。

书中写道:“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差,变成怨偶。一点点意见便闹得鸡犬不宁,各以毒辣言语去伤害对方的自尊。”

家境优渥的富家公子,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忽然从衣食无忧一掷千金的日子,跳进了需要为一日三餐犯愁的阶层,内心的恐慌和不安油然而生。

很显然,十二少吃不了这样的苦,更让他受不了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如花为了养家,又重操旧业,回到了倚红楼。

简·奥斯汀说:“婚姻最终的幸福,在于双方的门户相当。” 

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就是一段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的悲剧,两人的身份差异,注定了爱情之路充满坎坷。

03.

女人贪爱,精心谋划算计,谁知却阴阳两隔

内心煎熬、心灰意冷的十二少,染上了鸦片,靠着短暂的腾云驾雾来缓解烦恼,如花见十二少这么痛苦,也陪着他一起抽几口。

电影中,陈家父母带着未来儿媳到戏院听戏,看到儿子居然在台上跑龙套,于是去后台找到十二少,痛斥他一个堂堂阔少,真是丢人现眼!

并许诺,如果十二少肯回来,还是有一大家子人伺候着他,从此既往不咎,脱胎换骨。

早已承受不住生活压力的十二少,终于动摇了,他向如花提出了分手。

如花听罢悲痛欲绝,她知道如果十二少就这样回家去,她和这个男人从此就再也不相干了。

如花不甘心,萌生了殉情的念头,既然不能和心上人在一起,那还不如一起死去,于是便极力劝说十二少和自己殉情,十二少不知道如何拒绝如花,只得含糊答应。

如花看穿了十二少下不了决心,为了怕他临阵脱逃,在分手那晚,提前在酒里放了大量安眠药,心想着就算十二少,不肯和自己一起吞鸦片结束生命,安眠药也会要了他的命。

此时的如花,已然有了疯癫的魔性,她不能失去十二少,就算到了阴间,也要和十二少长相厮守。

1934年3月8日11点,两人相约黄泉再见,暗语是3811。

李碧华在书中写道:“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看不破世情,放不下心事,把自己折磨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如花便是如此,对十二少的爱沉重又决绝,像枷锁牢牢束缚了自己,使她迷了心智,更丧失了理智,爱的初心,早已不复存在。

04.

男人贪生,宁愿辛苦讨生活,也不愿赴死

为爱成魔的如花,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倒是先去了黄泉路,心上人十二少却并没有死。

原著《胭脂扣》中,十二少不知酒里有安眠药,被哄着喝下去后,眼见着如花吞服鸦片倒了下去,吓得他转身就逃。

十二少被家人花费财力救活了,他再也没有想着去死,而是与未婚妻成了亲,还生了儿子。

婚后的十二少挥霍无度,吸食鸦片,渐渐败光了家产,与儿孙也没有了联系,最后只得到片场跑龙套勉强度日。

书中,袁永定和凌楚娟根据线索,带着如花来到了片场,只见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言语粗俗随地吐痰,令人心生厌恶。

而此时的如花,却突然不见了踪影,再也没有回应和出现。

李碧华没有说明,这个粗鄙的老人是不是十二少,也没有交代故事的结局,更没有提及如花为什么突然消失不见,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深思和回味。

但电影里的结局,却让人心痛怅然。

影片中,如花看着粗俗衰老的十二少,顿悟自己53年的等候,竟是那么的不值得,于是她扔还了当年十二少,送给她的一枚小小的胭脂盒,彻底结束了这场痴狂又虚妄的爱情。

如花对十二少说:“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盒我挂了53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然后转身离去,决绝果断。

年迈的十二少在身后哭喊:“请原谅我。”

那一场精心策划的殉情,终究是如花一厢情愿,她贪爱,他贪生,53年的苦苦等待,只是她自己梦里的痴情。

05.

原著中,如花对十二少的心理描写更加现实:“自己辛苦经营,竟成过往云烟,真是不忿,自己得不到,谁也不可以得到。”

正是有了这种不甘心,在分手的那晚,如花给自己的殉情计划上了双重保险,对爱的贪婪和占有,已然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

而十二少侥幸活下来后,却再也不想去死,哪怕年老体弱辛苦谋生,也不肯到阴间和如花相见。

书中写道:“十二少捡回一命,哪在乎休养生息,静中思量一场断梦,整个人失魂落魄。他甚至不敢猜测,孰令致此?”

于是,贪爱的人,苦等爱人不来,贪生的人,宁可苟活于世,也不肯与爱人相见。

如花和十二少是相爱的,但他们的爱情是虚无缥缈的,是没有落地到现实生活的,当爱情里的人没有了面包,开始权衡利弊,人性的自私和欲望便会显现出来。

人生短暂,无能无力的事情,当断则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即舍,只有放下心中烦欲,才能回归内心的安宁。

关注公众号“元景花开”,一起读书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