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竟然一天三次,甚至有时候更多次,李师傅猜测可能是最近在外面吃饭,吃坏肚子了。 他也没太在意,觉得可能就是一时的肠胃不适,于是回家后多喝水,希望能冲刷一下肠胃。 可谁知道,这情况不仅没好转,反而还越来越严重了,腹部的不适感越来越明显,排便时的那种里急后重的感觉,真的让人非常难受。 最后,李师傅实在是受不了了,决定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结果竟然被诊断为了肠癌。 医生告诉他,其实那些排便的异常,就是肠癌早期的警示信号,可惜当时却没有重视起来。 说到排便次数,有的人一天三次大便,有的人却三天才排一次,那到底哪个才是健康的? 01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个更健康? 排便频率通常被视为肠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人们倾向于认为,每天至少排便一次是健康的表现,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徐志洁的说法,每天排便一到三次,或者两三天排便一次,都属于正常的健康范围。 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郑丽华也提到,每天一到两次的排便频率是比较理想的,通常情况下,一天排便不超过三次都是正常的。 然而,如果每天的排便次数超过三次,并且排便较为稀松,那么就可能属于腹泻。 这种情况通常与急性中毒、肠道肿瘤、急性胃肠炎或其他肠道非感染性疾病有关,建议患者有关及时就医。 另一方面,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并且伴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可能是便秘。 这可能与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器质性疾病,比如肠道肿瘤、药物反应等引起的。 02上厕所时出现4种异常,可能是大肠在求救 肠道不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当肠道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逐渐年轻化。 早期肠癌通常症状不明显,但下面这几种变化应该引起警觉: 1、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大便次数没有明显原因地增多,特别是伴随腹泻或者不明原因的便秘,比如便不尽感或里急后重,可能是肠癌的征兆。 2、大便形状改变 肠道如果有肿瘤生长,可能会压迫肠道,影响大便的形状。 如果观察到大便呈细条状、扁平或凹陷,这可能是由于肠道受到异常压迫。 3、大便中有脓血 出现粪便带血的情况应该尽快分辨是由痔疮还是肠癌引起。 肠癌通常导致粪便中出现脓血或黏液血,而痔疮引起的血通常是鲜红色血便。 4、想排又排不净 有便意但排便不尽,常常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可能是肿瘤刺激肠黏膜引起的,遇到这类症状时,建议尽早进行肠道健康检查。 03研究发现:一天排便次数在这个数,身体更健康 近日,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胞》子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指出每天排便的次数与长期健康息息相关。 研究显示,每天排便1-2次的人群,其身体健康状况更为理想。 研究团队收集了超过1400名健康成年人的详细信息,包括疾病历史、生活方式及生物学数据,并且根据他们的排便频率将参与者分为四组:便秘组(每周1-2次)、低正常组(每周3-6次)、高正常组(每天1-3次)和腹泻组。 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轻人及体质指数(BMI)较低的参与者排便频率通常较低。 此外,排便频率与肠道微生物组成密切相关,正常排便频率的人群中,纤维发酵细菌较为丰富,而腹泻或便秘的人群中发现了更多的蛋白质发酵细菌。 研究还揭示了排便频率与多种血液代谢物及血浆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暗示肠道健康可能与慢性病的发展有关。 例如,经常腹泻的人群中含有更多与肝损伤相关的代谢物,而长期便秘的人血液中则含有更多与肾功能衰退相关的代谢物。 为了更规律和健康的排便,平时建议做好下面这4件事: 1、多吃膳食纤维食物 糙米、坚果、豆类、蔬菜、水果(比如火龙果、西梅)和燕麦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 2、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增强膳食纤维的效果,建议每天的饮水量保持在1.5至2.0升之间。 3、多运动 定期进行身体运动,比如步行、慢跑或瑜伽等,可以帮助缩短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减少便秘的风险。 4、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尝试每天在固定时间(比如早上起床后或餐后)进行排便,帮助体内建立规律的排便反射。 避免在厕所内分心(比如使用手机或阅读),以减少排便时的干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