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潼南大佛寺 | 涪江岸定明山下南禅寺

 唯有时光7657 2024-11-30 发布于重庆

图片

  • 官方信息查询平台:

图片
本图来源:百度地图


— 01 —
地理位置

潼南大佛寺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5公里的定明山下,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 02 —
建造历史

潼南大佛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之后改称“大佛寺”。其大佛首凿于唐咸通元年(860 年),成于广明元年(880 年);佛身开凿始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 年),历时 26 年,于南宋绍兴二十一(1151 年)凿成,整座佛像开凿前后共历时 290 多年。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前两次(1151 年、1278 年)分别由邓利成、冯檝、清晖所建;最后一次是民国十一年重建。
图片

— 03 —
佛寺景观

  • 大佛阁:依山傍水而建,是七檐歇山式建筑,殿高 33 米,结构独特,巍峨壮观。阁内的释迦牟尼佛坐像高 18.43 米,神态庄严,俗称“八丈金仙”,通身贴金,是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位列“蜀中四大佛”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金佛,世界第七大佛,被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

图片
  • 顶天“佛”字:在陡峭笔立的岩壁之上,刻有高 8.85 米、宽 6.78 米的“佛”字,占据岩面 60 平方米,为清同治九年(1870 年)云岩弗乘所书,是我国第一大摩岩佛字。“佛”字质朴遒劲,刚健挺拔,笔力千钧,足踏江岸,头顶蓝天,所以也称“顶天佛字”,又叫“立地成佛”。

图片
  • 观音殿:位于玉皇殿和大佛殿之间,建于宋元年间,1946 年重建,内塑千手观音。观音列于佛祖右侧,这是潼南大佛寺有别于其他寺院丛林的地方。

  • 玉皇殿:始建于民国 11 年(1922 年),据说原是当地百姓为求雨祭天而建。潼南是道教太极创始人陈抟老祖故里,道教最高神玉皇大帝与佛祖释迦牟尼并尊,是佛道融合的有力见证。

  • 鉴亭:七情台下的鉴亭,又称“了翁亭”,为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先生创修,高 15 米,宝刹擎空,亭角飞翘,亭映碧水,秀丽壮观。

  • 七情台:古称“大佛洞”,又称“石磴琴声”。42 级宽大的石磴摩崖而凿,宛若 42 根琴弦,当游人拾级而上时,脚下会发出“咚咚”的琴音,其中七级回声特别清越洪亮,犹如槌击编钟,又似弹奏乐器,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七情台上有一亭,叫长乐亭,登亭远眺,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图片
  • 海潮音:在丹崖的最左面,岩顶有一块酷似老鹰的巨大怪石,因而人们又称“鹰岩”。当行人肃立岩前,平心静气,聚精会神,便会听到一片海潮轰鸣之声从岩壁深处传出,因此这里被称为“海潮音”。
  • 洪水标记线:七檐佛阁左侧的崖壁上,集中标刻有七个年代的洪水标记线和题记。题刻始刻于明,续有明正德十四年(1519 年)、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同治十二年(1873 年)、光绪十五年(1889 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和 1981 年的大洪水标记线,对探索古代洪水的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图片

— 04 —
文化价值

潼南大佛寺内保存着长达 1400 多年的儒、释、道三教摩崖造像 126 龛 928 尊,遗存有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书刻的题咏 87 通,造像记、题记 31 则,字体各异楹联 21 幅,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研究唐宋石窟寺造像艺术及宗教发展演变史、对外文化交流、儒释道三教融合等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