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摔倒后膝盖受伤。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X线可见髌骨下极有一个小的线性骨密度影,可能是未融合的副骨化中心。
https:///cases/23349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X线长箭代表髌骨下极未融合的副骨化中心,短箭头代表髌骨前表面正常的不规则骨化,T2WI证实无外伤相关的骨髓水肿。
https:///developmental-variants
12岁少年,跑步爱好者,膝盖慢性疼痛。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X线可见髌骨下极一小的线性骨密度影,T2压脂可见髌骨下极明显的骨髓水肿,结合病史符合Sinding-Larsen-Johansson病。
https:///developmental-variants
14岁少年,跑步时膝关节出现疼痛。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X线髌骨前下方可见小条状高密度影,髌前软组织肿胀,MRI证实髌骨骨软骨的层状撕裂,符合髌骨套状撕脱骨折。
https:///10.1007/s00247-010-1721-8
病例讨论
- 副骨化中心在8-12岁时出现,可出现在髌骨外上角、髌骨下极、髌骨外侧。
Sinding-Larsen-Johansson病
- 或者称为髌骨下极骨软骨炎,是未成熟髌骨下极与肌腱连接处的慢性牵引性损伤。
- 好发于10-14岁爱好运动的青少年,常见于一侧。若发生于成人,称“跳跃者膝”,机制一样。
- X线:早期无异常,后期髌韧带近端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性钙化或骨化。
- 是髌骨下极处的撕脱伤,包括软骨、骨或骨膜的撕脱,是由股四头肌突然剧烈收缩引起的。
- 它是儿童及青少年特有的髌骨骨折,主要发生在8-16岁间。
- X线可见髌骨下极软组织肿胀,如果软骨同时撕脱了一个小骨片,可以看到游离骨片。
- 如果怀疑诊断,MRI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法在平片上评估软骨损伤的程度。
- 移位的骨/软骨碎片存在显着位移(> 2 mm)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儿童或青少年髌骨下极的骨病变可能是正常变异(副骨化中心)、Sinding-Larsen-Johansson 病或髌骨套状骨折。副骨化中心可能是单个或多个,可能与髌骨分离,或融合。MR 成像对于儿童膝前疼痛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