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问题,我有办法。请点击关注蓝色“安全易一道来”,可阅读更多原创安全文章。 书写“亲历、亲见、亲闻、亲悟”的文字,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真实和传播分享有意义的技法,有图有法有故事,听我“安全易一道来”—— 当拥有一种技术技能以及经验积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分享,不然,这种技术技能和经验就会随着时代被淘汰变成一种回忆了! 坐在家里没有事就看电视,父母爱情里一个片段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是什么故事呢? 看视频—— 用草绳子打行李包,干过电建的人看了这画面一定很亲切吧,视频中用草绳打行李包的场景,是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电建人,每到调动工地时必然要干的一个活儿。 每当收到调令,就会拿着调令到后勤去领草绳和草袋子,对了,视频中只有草绳,没有草袋子,草袋子是用来包裹箱子橱子等家具以免被碰上棱角的。 ▼将草绳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推回宿舍,就像电视剧的样子一样的。 ▼这时候需要一起调动工地的伙计们互相帮助,将草袋子从两边帮扎的细绳子解开,这样草袋子就变成一面草片子,将几个草片子将橱子或箱子或床头包裹起来,然后再用草绳子纵横缠绕进行帮扎,一个行李包就完成了,就像下面画面里的箱子一样。 ▼这样帮扎后,家具装卸过程以及装在车上后路上的颠簸都不会造成家具的损伤。当然,这要看帮扎技术,有的人缠绕捆绑帮扎技术不好,打的行李包就松松垮垮的,既不好搬抬装车,还会在路上因道路颠簸碰伤家具,所以,任何需要动手动脚的技术都需要动脑子并进行不断的实操训练才可以获得,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项目的时候不断推动专业班组进行实操训练的原因。 从这个电视剧搬家的场景来看,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一定见过那个年代搬家的样子,不然设计场景的时候不会细致到用草绳子帮扎箱子的场景,场景真实就显得故事也是真实的。 那个年代我们电建人是怎么打行李包的呢? 一个工地发电后,大批的职工就会调往下一个建设工地。每当收到调令,就会拿着调令到后勤科去领草绳和草袋子,对了,视频中只有草绳子,没有草袋子,草袋子是用来包裹箱子橱子等家具以免被碰上棱角的。这也说明在那个物质极其缺乏的年代,我们干电建的待遇还是比较高的。 我学会这种帮扎技术是参加工作在枣庄十里泉电厂工地调往龙口工地时学会的,是跟着老师傅们学习的,所以,想要掌握一门技术一定要向老师傅学习的,并动手动脚动脑子去做才行,做得少都不可能掌握一门技术。 那时候,有老师傅要调动工地,队里就会派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学员去帮助老师傅打行李包。最初只能是帮下手,但是,做着做着就成为打行李包的骨干了。等到我自己调往龙口工地的时候,自己打行李包已经是手到擒来的活了。 从枣庄到龙口,再从龙口到石横,再从石横去德州,再从德州去青岛工地,打的行李包多了,技术自然也就更娴熟了,而且,又是干起重的,这两个活的道理是相通的。 最后一次打行李包是调离青岛工地。 有一天我接到我对象的电话,说你回宿舍区一趟吧,我的同事搬家,只来了四个零工,他们不会打行李包,打的行李包松松垮垮的,路上会损伤家具的。于是,我骑装车搬家,而派来的4名零工呢是干土方的,他们也是刚来工地干活,还没有帮扎过行李包。于是,我对象就想起我来,让我来帮忙。搬家现场除了4名零工,还有一位调度员,加上我一共6个壮劳力,其他还有十几名女职工帮忙搬家。 打一个箱子的行李包,需要两人配合,打橱子的行李包则需要三个人才行。所以,任何一项工作都需人数的匹配,不匹配是干不好活的。 忙活了一个上午,到了封车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原来是锅炉起重班的人,也是他对象把他喊来的。有了我们两个干起重的配合,封车封的也是牢固可靠,绝对做到翻车后行李不会脱离车厢,这是封车的基本标准。 时过境迁,这已经是快30年前的事了,因为看到电视剧《父母爱情》里这个片段,想起自己曾经还会打行李包这个技术,只可惜,随着总部的固定,家庭也随之固定在一个城市,再调动工地,大都是一个人奔赴新的工地,而且工地一般都会提供床铺被褥,所以,也就不再需要搬家打行李包了,只需要拖着拖箱踏上去远方的路程就可以了。这也说明,有些技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会逐渐被淘汰的。 老电建人——你打过行李包吗?打的行李包质量怎么样?还记得自己打行李包的样子吗? 记得公司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时候,每名职工发了一个带有公司徽标的拖箱,每次出行都会拖着这个拖箱走出家门。即使这个拖箱已经维修过多次,也已经购买了一个新的拖箱,但是,每次出门时还是习惯了拖着这个带有公司徽标的拖箱出门;有一次出差,在火车站台上等车,一看拖箱,好几个和自己的拖箱是一样的,原来是不认识的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这也是辨识同事的一个记号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单位每隔上五六年,可以重新配发一个带有公司徽标的拖箱,作为公司员工出行的标配,愿意佩戴使用带有公司徽标的物件,本身就是忠爱企业的一种外在表现,这也是企业一种公共宣传的方式吧。 打行李包这种技术随着发展而被淘汰,其实,今天很多技术会被淘汰,很多经验也会变得无用,所以,这也是我努力分享自己经历经验的原因,时不我待! 往事如烟,但有记忆,许多事终将从刻骨铭心变成平淡的回忆;也有许多原本认为平平谈谈的事,变成点点滴滴在心头的回味。 往事并不如烟,都会留下记忆,有些事只是暂时的遗忘,一首歌、一句话、一个画面,就可能勾起埋藏在内心的记忆,比如用草绳子打行李包,当然,还有那赶路的站台。 ☞请阅读《我的“站台”》 来听一首走南闯北的电建人都能听得懂的歌曲——站台 唯有按照程序和规则做事,并养成这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才能“安安全全的工作,平平安安的生活”! 安全——是知行的结果! 平安——是行为的回报! 我是安全人,相信只要好好做安全,努力来分享,持续做传播,一定有人会因我而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