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果
我有一位男同事,叫郑清水,今年四十八岁,脾气特别好,就是为人处事特别古板较真。有时就连我们那刻板到天花板级别的领导,偶尔也会对他说:“老郑,有些事不要太刻板。”为此,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郑古板”。郑古板到底古板较真到什么程度,你看了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那天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间,大家都在玩手机。老郑突然问我们:“谁知道什么是违约红包?”
“是淘宝么?”我知道淘宝有违约红包,一般是店家规定时间不发货,或者货物丢失,平台监测到物流异常扣罚商家,给消费者的补偿。我凑过去一看,还真是这样。
半个月前,老郑在淘宝给母亲买了个健身按摩的物件,本来四天,最多五天就到的历程,但他那件快递硬是走了十多天还没到。
物流显示快递在路上卡了两次,第二次卡后再也没动。老郑觉得应该是物流装卸时,东西落在中转站了,便想咨询一下快递公司。
结果一联系,老郑才知道,这家快递公司压根没开通网上咨询。电话咨询,机器人客服让输入单号,但奇怪的是无论怎么输入,机器人客服都不读后三位数字,而且还一个劲地提示输入错误。
我们都让老郑投诉快递公司,老郑却说:“找到东西就好,投诉,快递会被罚钱的。”
老郑跟商家联系,商家说跟快递公司联系,让快递公司联系老郑。结果,过了三四天,快递公司也没联系他。
听老郑这么说,我生气地说:“这样的快递公司就该罚,什么通,样样不通。”老郑说:“谁都不容易,尽量别投诉。”“切,那你就容易了?老板和物流公司推诿,丢的是你的东西,他们当然不着急。”小赵也愤愤不平地说。
“人家就欺负你好说话呢,我给你投诉。”小赵一把夺过老郑手机,一通操作,“我去!这是家伪快递公司吧,竟然没开通物流投诉。”
我一看,可不,这家还真没开通物流投诉口。我说:“让店家重发。”小赵跟店家联系,店家答应补发。可过了三天,还是一点动静也没动静。
就在大家都愤愤不平的时候,老郑买的东西到了,他在网上签收的时候,意外地看到多了个违约红包。打开一看,是平台检测到物流异常,对店家做的处罚。
老郑这人太实在,觉得自己买的东西到了,要人家什么红包,就跟店家联系。那店家上来就甩了个二维码,毫不客气地说:“你把钱给我发过来吧。”
老郑说:“这个红包,不是现金,不买东西七天过期,我很少在网上买东西。”那老板看老郑这么说,委屈道:“你不用,也退不回来了,你不给我,算我倒霉。”
这件事从头到尾,大家都知道,老郑也不瞒我们,几颗脑袋挤在他边上瞅着。一看老板这态度,小赵说:“就这态度该罚,老郑,咱不买也别便宜他,平台罚他,他找物流,这是因果关系。”
老郑苦笑了一下,最后来了个折中,在商家店里下单,写商家地址。平台红包都要超过红包金额才能用,老郑这个老六,自己又给人补了几毛,把大家气得想起来就怂他。老郑却笑道:“不是咱的,咱不沾。”
老郑在公司里出了名的刻板和认真,这件事只是老郑做的类似事的其中一件。在公司里,你说郑清水,不一定都认识,但你要说郑古板,公司上上下下,包括门口的保安大哥,都知道是谁。
三伏天孩儿面,公历七月、八月是北方的雨季。早上还晴空万里,说不定中午一片黑云就下个不停。
那天傍晚临近下班,突然下起了大雨,看那浓厚的黑云,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停的。小赵说:“反正也走不了了,咱们就聊几毛钱的天算了。”我说:“天天中午瞎聊,都聊的谁家也没秘密了。要不今天来个别样的,一人讲一个故事吧。”老郑说:“这不错。”小赵说:“按年龄大小排,老郑你先来。”老郑说:“好,那我就先来。”
郑清水祖上,有一位老祖,是做杂货生意的。因为货物单调,生意一直没啥起色。有一次,一位去过南方的亲戚,跟他说起南方的见闻,郑清水这位老祖就有了心思。
他想,如果从南方买进北方没有的东西,自己店里肯定生意好。
这老祖也是个实干家,想到就做,几天以后,就踏上了去南方的征程。
以前不跟现在一样,出行有飞机、汽车、火车,那时不是两条腿走,就是雇马车。这老祖遇上顺路的马车就坐,遇不上就两条腿走,一边走还一边沿路勘察、了解有没有适合买入的特产。
这一天傍晚,老祖走到一个镇上,准备找一家旅馆住下。就在他找旅馆时,一个半大小子从他身后过来,抢了他背在身上的包裹就跑。
这老祖年过半百,又走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饿,地形也不熟悉,怎么能跑得过一个半大小子?那半大小子左拐右绕,一会功夫就不见了踪影。老祖就这样把盘缠、换洗衣裳和干粮都给丢了。
再往南也不能走了,老祖在街边坐了一夜,天亮后便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没了盘缠和干粮,老祖的回程艰难了很多,饿了能讨口吃的就吃,讨不到就饿着。晚上就找个草垛一歪,能睡就睡,睡不着就躺着歇会。
一天下午,老祖正走着,后边急匆匆来了一个年欲三十的妇人。
那妇人身上背着个破旧的包袱,约是怕天黑前到不了前面镇上,一路走走跑跑,老祖眼看着从那妇人破包袱里掉出一个东西,东西掉在路旁的草上,那位妇人一点也没发觉。
老祖捡起来,是个裹得很紧,硬邦邦的布包,打开布包,老祖的心跳加快,那布包里边是铜钱,他大约估算了一下,比自己丢的那些多了不止一倍。
老祖看了看那些钱,又看看那妇人的背影,本想喊住她,可嗓子发干,他咽了口唾沫,终是没喊出口,有了这些钱,自己的回程,就不用风餐露宿了。
来到镇上,老祖想先去买件衣服,然后找家旅店洗澡、吃饭、好好睡一觉。
他去一家当铺里,问有没有脱当的旧衣服卖,伙计瞄了他一眼,从柜台里扔出几件旧衣服,让他自己挑选。
正选衣服,当铺外边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老祖跟伙计走出店,看到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正坐在地上死死抱着一个披头散发妇人的腿在大哭。男孩一边哭还一边跟围过来看热闹的人说:“大爷、大娘们,快帮我拦住我娘,她要去跳河!”
有个认识这娘俩的女人过来,拉着那妇人问话。那妇人一把抓住女人的手说:“嫂子,活不了了!”原来,这女人的丈夫病了,家里穷,没钱治,一直拖着。可近来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就找了个郎中看病。郎中诊完脉说,这男人的病耽误的太久,再不治就要命了。要想治好,得需要几样贵重的药。
妇人的婆婆听再不治儿子就没命了,就对儿媳妇说:“媳妇啊,我自小要强,爱脸面,这些年,再穷都没求过娘家兄弟姐妹一次。可这一次,不卖娘这张老脸我儿就没命了。你替我去你舅舅和姨娘家里跑一趟,就说他们姐姐求他们救救外甥。”
妇人去婆婆娘家亲戚那里,把家里需要钱的事说了一遍。这些亲戚家境还算不错,知道自己姐姐要强,不是到了实在没办法,不会开口,各家都尽力拿出钱。并让媳妇捎话,说只要能救外甥的命,不论多贵的药都要买,没钱,大家一起想办法。媳妇走时,亲戚们还给她捎了些吃食什么的,整了满满一包袱。
妇人千恩万谢,急匆匆回家。哪知道回到家里,却发现包袱烂了,钱不知道啥时候丢了。
婆婆还没说啥,媳妇已经受不了了,好不容易借来的救命钱,就因为自己疏忽没了。没钱丈夫就没命了,家里顶梁柱若没了,这一家人可怎么活呀。
大家听妇人这么说,都感叹屋漏偏遇连阴雨,大家都不富裕,自发的放下一个两个铜子。妇人哭着说:“谢谢大家,你们都把钱拿回去吧,这点不管用。”
老祖在人群里听妇人说了经过,心里叹了口气,拿出捡到的布包,说:“妹子,我捡了个布包,你看看是不是你的?”
女人接过布包,看了看,一下笑了,接着又哭了,她趴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不住地说:“恩人啊!救命的恩人!”
妇人的婆婆这时也跌跌撞撞地追到这里,知道事情原委,也跪在地上,说:“谢谢大哥救了我们全家。”
老祖挤出人群,当铺伙计问他还要不要衣服,老祖苦笑道:“不要了。”
老祖回到家里,把自己在路上的经历,告诉给家人。老祖的老伴埋怨他:“你要开口跟那妇人要几枚铜钱,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罪。”
老祖说:“你是没看到她们一家人哭得那个惨。”老伴斜了他一眼说:“还可怜别人,你的钱还被偷了呢,也没见小偷好心对你。这挨千刀的偷儿,哪怕给你留下干粮也好。”
“一码是一码,我管不了小偷,只能管住自己。我如果留下那些钱,那妇人和他男人死了,我不知道还好,我要知道了,得愧疚一辈子。”说完,老祖叹了口气,接着说:“今个,我算是明白了,人这辈子行善积德,不一定就能得到好报。做不做恶事,得看自己过不过了自己道德最底限的那一关,跟别的,其实都没啥关系。”
郑清水讲完老祖的故事,说:“这些年我算是明白了老祖这话,保留底限,不越底线,跟什么品德高尚,积德行善,其实都没啥关系,只不过是自己过不了自己骨子里的那一关。”
听完老郑的故事,大家都沉默了。我心中一动,突然就明白了,老郑的古板,其实就是自己那一关啊……(本文已发表在2024年A版5期《民间传奇故事》刊物,编辑:夏刚老师。之所以把目录截图,是因为经常收到非原创举报。本人郑重宣告:本公众号所有文章,虽不是什么精品,但都是本人原创,百分之九十八的都已发刊物,也都有目录可查,不是抄袭先发公众号就是抄袭者的原创。感谢所有朋友,对本人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捧场,愿我所有的朋友春安、夏安、秋安、冬安,四季平安!关注公众号:秋果原创,你会看到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