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共学勉之~ 《醒世诗》罗状元 醒世诗其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醒世诗其二: 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 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醒世诗其三: 为人不必苦张罗,听得僧家说也么?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锦衣玉食风中烛,象简金鱼水上波。 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待如何? ![]() ![]() 醒世诗其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赏析解释: 这首诗以富贵不可强求为起点,通过“骑鹤上扬州”的典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与其十事九如梦”揭示了世事无常,许多追求如同梦幻泡影,不如“三平两满休”,即知足常乐,享受平淡而满足的生活。 “能自得时还自乐”强调了自我满足和自得其乐的重要性,而“到无心处便无忧”则指出了超脱世俗烦恼的境界。 最后,诗人以“看破循环理”表达了对人生轮回的深刻理解,以“笑倚栏杆暗点头”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智者形象。 心得感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名利所驱使,忘记了生活的真谛。 罗状元的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富贵,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它启示我们,与其追逐那些如梦如幻的名利,不如珍惜眼前的平淡生活,找到内心的宁静。 ![]() 醒世诗其二 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 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赏析解释: 这首诗通过“戈盾随身”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争斗的厌倦。 “闲非闲是万千千”揭示了世间是非的纷繁复杂。 “一家饱暖千家怨”反映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而“半世功名百世冤”则指出了功名背后的冤屈和牺牲。 “象简金鱼浑已矣”象征着权势的虚无,而“芒鞋竹杖兴悠然”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云在青山月在天”以自然景象比喻超脱世俗的境界。 心得感悟: 在物质和权力的追求中,我们往往忽视了精神的空虚和社会的不公。 罗状元的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社会的关怀。它启示我们,要超越个人的得失,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 醒世诗其三 为人不必苦张罗,听得僧家说也么?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锦衣玉食风中烛,象简金鱼水上波。 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待如何? 赏析解释: 这首诗以“为人不必苦张罗”开篇,表达了对人生不必过于强求的态度。 “听得僧家说也么”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 “知事少时烦恼少”和“识人多处是非多”揭示了知识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它们带来的烦恼和是非。 “锦衣玉食风中烛”和“象简金鱼水上波”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物质享受的短暂和虚幻。 最后,“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待如何”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对富贵的超然态度。 心得感悟 我们常常被物质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所困扰。罗状元的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简单和宁静。 它启示我们,要减少对物质的依赖,简化人际关系,以达到内心的平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句话与罗状元的诗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它告诉我们,只有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的宁静,我们才能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END |
|
来自: 昵称503199 > 《微信:国学仓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