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旅 旅长张鹤鸣 第四十六团 第四十七团 团长宋维藩 (该二团从沈阳调山海关,组成第十九旅,4000人,原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张鹤鸣任旅长,退出山海关后编入山东解放军第七师) 第二十一旅 (以原第十二团为基础,9月在本溪扩编成旅,13000人,驻抚顺浑河南) 旅长杨树元 政委刘光涛 第十二团 团长金振中 政委罗文华 第六十一团 团长宋庆昌 参谋长徐彪 (在抚顺建团) 第六十二团 团长张瑞林 (在沈阳建团) 第二十二旅 (以原第十八团为基础9月在锦州扩编成旅,全旅7000余人,驻锦州、北票、朝阳) 旅长周家美 政委吴宗鹏 第六十四团 付团长张智魁 付政委胡导环 第六十五团 团长邹茂昌 政委谢家祥 (在兴城建团) 第六十七团 团长张晓冰 政委宋一民 (在北票建团) 第二十三旅 (10月底,以辽阳卫戍司令部的部队为基础,以延安来的干部为骨干组成旅,14000余人,驻奉集堡、姚千户一带) 付旅长宁贤文 付政委徐国夫 第六十六团 团长刘远生 政委马顺天 第六十七团 团长佘慈贵 政委王金明 第六十八团 第二十四旅 (原第十八团保卫干事翟文阁在清源先建第六十九团,原第十八团付团长马骥9月底奉命到清源以六十九团为基础扩建成旅,14000人余人,驻清源、东丰、西丰、西安县一带) 旅长马骥 政委陈金玉 第六十九团 团长贾静 政委翟文阁 (在清源县建团) 第六十八团 团长高衡 政委盛武 (在开原县建团) 第七十团 团长王祖美 政委赖文雄 (在海龙县建团) 第七十一团 团长侯越 (在铁岭县建团) 第二十五旅 (10月底在鞍山组成旅,5000人,不久该旅撤销,第五十六团补入第三五九旅,第七十二团编入辽东第二纵队一支队) 旅长李忠智 第五十七团 团长王光石 政委李耀奎 第七十二团 团长崔喜峰 政委李耀奎(兼) (由崔喜峰组织的鞍山保安一旅改编) 鞍山工人独立团 第三十旅 (该旅和第二十二旅原为一个旅,10月下旬分编为第二十二旅、三十旅,该旅近7000人) 旅长张甦 政委许乃彬 第六十六团 团长赵文隆 政委张冠军 (由北镇、台安、盘山、辽中、新民县公安中队合编) 第六十八团 团长赖秉林 政委闫忠 (由阜新煤矿工人组成) 第六十九团 团长陈旺 (由锦州工人教导团改编) 炮兵混成旅 (10月在沈阳建旅,其第三团为步兵团,全旅4500人,火炮24门,1月移驻锦州) 旅长王衍 政委甄一明 第二十五旅(第二个) (9月由原第十五军分区的第十一团在朝阳、北票扩建成旅,3000余人,驻朝阳、凌源、北票一带。后改为晋冀纵队第三旅) 旅长赵文进 政委周志国 第一O一团 第一O二团 第一O三团 东北朝鲜义勇军 (原第十六军分区朝鲜义勇军支队300人,在沈阳扩兵千余人,从延安来的武亭、朴一禹、朴孝三率领的朝鲜族干部队和从太行来的朝鲜义勇军队伍在大石桥汇合合编,800人。两部于1945年11月在沈阳郊区组成东北朝鲜义勇军) 司令员武亭 政委朴一禹 付司令员兼参谋长 方虎山 第一支队 司令员金雄 政委方虎山(兼) 第三支队(后去北满) 第五支队(后去东满) 第七支队(后去吉林) 冀热辽军政干部学校 (扩大到千余人) 教导团 团长闫锐 (由第十六军分区教导队政本溪招收青年学生扩大成团,1500人,移驻安东后改编为辽东军区军政干校) 第五十八团 团长李冀泉 政委罗衡 (原第十六军分区干部王木林和中共地下党干部罗衡于1945年9月在通化组建,后经整顿,团长被清洗,12月被编入通化支队为第一团) 特务一团 团长贾子华 政委王泽卫 (10月调往锦州,后编入第二十七旅) 特务二团 团长南品 (由原特务团二个营和新民县保安队编成,后编入保安旅) (1945年8月15日后,抗日军被俘人员在沈阳设“蒙难军人收容所”,集中2000余人,曾克林进沈阳后将其改编为第十六军分区特务团,团长南品,政委高光鉴,不久扩编为特务一团、二团) 第一四六团 (由原第十二团田作成营在四平地区扩建,后归辽北军区) 第一四七团 (由原第十二团田作成营在四平地区扩建,后补入黄克诚部队) 第一四八团 (由第第十二团田作成营扩建后补入黄克诚部) 营口独立团 (1000人,后补入第三纵队) 铁岭独立团 (1500人,后补入第三纵队) 新民彰武独立团 (1800人) 铧子沟矿独立团(四个团,以抗日军被俘人员为主组成,6000人,后补入第三五九旅等部) 沈阳工人大队 (四个大队,在铁西区组建,3000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