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方言中,有一个俗语叫“五脊六兽”,比如说“给你闲的,五脊六兽的”,大意应该是指一个人无所事事闲的发慌的状态。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还有心烦意乱的意思。那么,到底什么是“五脊六兽”呢? “五脊六兽”最初是建筑用语。 所谓“五脊”,就是中国宫殿式建筑屋顶中庑(wǔ)殿顶的五条屋脊,包括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 ![]() 故宫太和殿(来源:故宫博物馆) 在古代建筑中,庑(wǔ)殿顶是等级最高的屋顶。而重檐庑殿顶则是庑殿顶的高级形式。多用于皇宫或者寺观的主殿。除故宫的太和殿外,还有像泰安岱庙天贶(kuàng)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而“六兽”,则是屋脊之上的蹲兽,其所处的位置,在垂脊、戗脊的下端,正是几坡瓦陇上端的汇合点,为封护盖住交会线的连砖的上口,必须在连砖上覆盖脊瓦;因其斜下,若无措施不免有下滑之虞,故在交梁上需用多数铁钉加固,为掩饰铁钉的痕迹,于是在钉帽上加饰了一系列的小兽形象,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后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铁钉,而走兽的形象却保留下来,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和建筑装饰构件。
一般而言,每条脊的两端各有一只兽,合在一起就是“五脊六兽”。正脊两端有龙吻(鸱chī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是镇脊之神兽,有祈福吉祥、装饰美观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
蹲兽的数量一般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而定,蹲兽数量与排列有着严格等级界限,明清两代有明确规定,全国除皇宫太和殿(金銮殿) 的蹲兽用十个外,其他建筑上都要用奇数,数目因建筑的等级高低而相应增减,蹲兽数量越多,建筑等级越高。常见的蹲兽数量为三个、五个、七个与九个,最少为三个,最多为九个。 三个:龙、凤、狮子。 五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 七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 九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 故宫太和殿则属于特例,用了10个。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记载,太和殿屋脊上的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后面跟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等异兽。民间也有顺口溜描述这些小跑:“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对于屋顶脊兽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故宫太和殿之上的小跑 |
|
来自: 新用户5761CeW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