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 巷 老 街 】
文:谢云海
无锡,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有着诸多引人入胜的人文趣事。相传,泰伯奔吴,在无锡这片土地上开启了吴文化的先河。泰伯以其贤德,带领当地百姓发展生产,让这片土地逐渐繁荣起来。而荣巷,恰似一颗在无锡历史长河中孕育而生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荣巷老街安然坐落于无锡城西,百年前的荣巷街叫做青石板路,依偎在梁溪河畔。梁溪河就像一条翠色的绸带,轻柔地将荣巷环抱其中。那悠悠流淌的河水,波光粼粼,恰似一位忠实的见证者,目睹了荣巷的兴衰起伏。河水就如同岁月的使者,从远古流淌至今,见证了无锡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荣巷老街的往昔岁月。
当你踏入由西向东方向的荣巷老街,就仿佛瞬间踏入了一个与现代都市喧嚣截然不同的世界。街道狭窄而悠长,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深浅不一、斑驳陆离。这些路面仿佛是一部部史书,记录着曾经走过的脚步,有商人的匆匆步履,有孩童的嬉戏奔跑。街道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那浓郁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扑面而来。有些房屋的墙面上爬满了葱绿的藤蔓,宛如岁月为其精心披上的一件翠色衣裳。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宛如碎金般的光斑,恰似一幅天然的画卷。
这片古老而充满韵味的街区,就像一片孕育希望与梦想的沃土,孕育出了众多如繁星般璀璨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光辉事迹如同激昂的旋律,在荣巷的历史长河中久久回荡。
荣德生,这个名字在荣巷的历史画卷上宛如一座巍峨不朽的丰碑。荣德生出身贫寒,然而贫寒并没有磨灭他心中那壮志凌云的火焰。他与兄弟荣宗敬,在那个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代,凭借着非凡的商业洞察力和坚如磐石般的毅力,毅然投身于实业救国的浪潮之中。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国家贫弱,民族工业受到重重压迫。荣德生深知,只有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才能让国家走向富强,使中华民族得以振兴。
他的创业之路始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面粉厂。创业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资金的匮乏如同凶猛的拦路虎横亘在前,技术的落后好似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发展的脚步,外国资本的残酷挤压更如汹涌的浪潮试图将其吞噬。然而,这一切都未能让荣德生有丝毫的退缩之意。他事必躬亲,深入到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亲自考察各类机器设备,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聘请技术精湛的人才。在他的精心经营下,他的面粉厂所生产的面粉品质上乘,凭借卓越的质量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随着事业的逐步发展壮大,荣德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他又以无畏的勇气涉足纺织业等多个重要领域。他在荣巷创办的众多企业,就像一颗颗充满活力的种子,为荣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荣巷,更像涟漪一般扩散开来,为无锡乃至整个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荣德生先生对自己的家乡荣巷怀着深深的热爱之情。他在事业有成之后,积极回报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慷慨捐资办学,为荣巷的子弟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荣巷后代的前程;他热心兴修水利,改善了荣巷的居住环境,让荣巷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他的种种善举,就像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却又绵绵不绝地滋润着荣巷的每一寸土地。从荣德生的一生,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民族企业家应具备的担当精神与深切的家国情怀。他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书写了荣巷人勤劳、智慧、爱国的壮丽华章。
还有荣毅仁,这位令人敬仰尊崇的人物。他诞生于荣巷这片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成长于一个流淌着浓厚爱国传统血液的家庭。荣毅仁自幼便深受家族爱国思想的熏陶,一颗报国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使他胸怀壮志,立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做出了令人钦佩不已的壮举——将自己家族的企业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在新中国的建设进程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荣毅仁凭借着自己在工商界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卓越非凡的外交才能,积极活跃于国内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舞台之上。在国际舞台上,他以优雅迷人的风度和睿智机敏的谈吐,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新中国的崭新形象。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重要领域散发着炽热的光芒,成为新中国当之无愧的杰出人物,他的传奇故事,无疑是荣巷人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最为生动鲜活的写照,荣毅仁纪念馆坐落于老街的西部一侧,荣氏捐助偌大的荣巷学堂至今仍完整整地保留下来,让人无比怀念。
在荣巷老街悠然漫步,每踏出的一步都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历史那温热的脉搏。那些明清时庄重的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仿佛是一位位沉默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荣巷往昔的辉煌荣耀与历经的艰难困苦。街边那一口口古井,井水至今依旧清澈见底,它们宛如荣巷的一双双眼睛,曾经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荣巷人的心田,见证了荣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巷子里,偶尔会传来几声轻柔婉转的吴侬软语,那是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在闲适地聊天。他们的话语之中,饱含着对荣巷深深的眷恋。
无锡的历史与荣巷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古时,无锡的文人墨客云集,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这虽然是描写苏州的诗句,但无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荣巷的水乡风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与诗中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荣巷,正是这江南美景中的一抹独特亮色,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孕育着无数的希望,就像一位温婉而坚韧的江南女子,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伫立,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漫步在荣巷古街,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过去。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故事。那些杰出人物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这片土地。而荣巷老街本身,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细细品味、慢慢解读。它见证了无锡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我们应该珍视荣巷这样的历史瑰宝,就像对待一颗古老而珍贵的明珠精心呵护,让它的光芒永不褪色。荣巷老街,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将永远在无锡这座城市中占据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如同它所孕育出的杰出人物一样,永远被人们所敬仰、所铭记。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珍藏。无论是荣德生的实业救国,还是荣毅仁的无私奉献,都成为了荣巷不可磨灭的印记。沿着路的延伸,你可以依然看到几间铁栏的房屋,我想这可能就是过去的集贸易市场,专用于栓住家禽或者拴住马匹的地方,让人浮想联翩,似乎来到了遥远的茶马古道,这些印记与古老的建筑、清澈的古井、婉转的吴侬软语一起,构成了荣巷独特的风情。它不仅仅是一条老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象征。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街上,你会看到不远处的码头,若干年前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里的水路水路系统,同样发达商贸云集,各种叫卖声在此造就了什么是传奇。我喜欢静静地徘徊在岸边,看着不远处的拱桥那边的枫树林出神,感受着它的温度,心中充满了敬意。目前有157座具有时代烙印和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现存的民国建筑是中西结合的独特产物,门头上的欧式风格的装饰与屋脊上中式马头墙是最有看头的。荣巷老街,就像一首悠扬的江南小调,在岁月的琴弦上弹奏着,永远不会停止。它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而我们,都是这故事的见证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荣巷就像是江南献给世界的一枝春,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它的美,不仅仅在于那粉墙黛瓦的建筑,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底蕴。它是无锡的骄傲,也是江南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期待着荣巷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它的独特魅力,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简介:谢云海,笔名水到渠成,字溪勘、江苏高邮人。扬州作家协会会员,高邮作家协会会员。写简简单单的文字,表达最平凡真实的情怀。
编委会主编:谢云海 副主编:王春 吴开岭 梦竹凡 杜国富
执行主编:方雷
顾问:王三宝 蒋成忠 周瑞凤 付光前 张加庆 谢生林 黄桂英 山抹微云文学创作基地编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