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花数百元给孩子网购“特殊插座”,竟意外牵出一起案件……

 荆楚棋客 2024-12-15

“窃听插座”

程某曾是一名技工,有电路焊接经验。他在看了电影《窃听风云》后受到“启发”,决定大显身手。2024年4月,他在网上采购了拾音器、信号接发器等设备,随后购入插座等日常生活用品,通过拆解、焊接、拼装后,打造出几款具备远程操控、实时监听、录音回放功能的“插座”、“台灯”等,并通过网店对外销售牟利,定价400元至700元不等,还附赠视频指导操作。

图片

“窃听插座”(图片来源于“上海普陀检察”公众号)


2024年5月,小潘为实时掌握其子女生活学习动态,在程某的淘宝店内购买了一台“窃听插座”,经测试后认为效果良好。但小潘在同事提醒下,开始意识到使用“窃听插座”既侵犯子女隐私、破坏家庭和谐,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于是,小潘前往派出所上交插座。经鉴定,小潘上交的插座实际是窃听专用设备,内含有微型拾音录制装置、无线传输录制等装置,可配合手机软件,在无明显提示状态下进行录音和监听。

根据小潘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很快将程某抓获归案。程某依靠销售上述器材,短短月余非法获利一万余元。程某到案后悔恨不已,主动退缴违法所得。

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程某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依法应予处罚。但程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愿意接受处罚,依法可从轻处罚。人民法院审理期间,程某退缴违法所得,可酌情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予以考验。最终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处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窃听充电宝”

事实上,这并不是非法窃听设备首次伪装成日常用品,此前也有类似案件出现在公众视野。

2023年,黑龙江省饶河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窃听窃照器材案,将一条从技术研发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成品组装、销售的特大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黑色产业链连根拔起。

在抓获现场,警方发现伪装成充电宝、打火机、插座、灯泡等物品的各类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让在场民警大为震惊。

今年,山东青岛警方侦破一起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警方查获的器窃听材从外观看就是一个常见的充电宝,有充电宝的标识,并标注着电压和容量。虽然外观上没有任何异常,但打开后却大有玄机。“保密观”当时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分析。

加强防范

伪装成日常用品的非法窃听、窃照设备具有较高的伪装性和隐蔽性,一旦被非法使用,社会危害,极易产生窃密、非法调查、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等一系列犯罪,不仅威胁公民的个人隐私、人身财产安全,更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持续提高打击治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设备犯罪工作质效。本周三,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教育、警示、震慑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惩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设备犯罪典型案例

对于普通商家和人民群众而言,该如何应对非法窃听、窃照设备?

商家应提高法律意识。对于商家而言,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甚至会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商家务必要提高法律意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对于专用器材的管理规定,加强对产品的合规性检查,防止窃听、窃照设备流入市场。

人民群众应抵制窃听、窃照行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在未经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带有“窃听”“窃照”功能设备的行为,都是为法律所明令禁止的,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受到刑事制裁。使用“窃听插座”监控孩子,既侵犯子女隐私,也违反法律规定。广大人民群众应当树立尊重他人隐私、坚守法律底线的理念,从源头上抵制窃听、窃照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在酒店民宿等环境中发现有异常设备、异常无线信号等情况,应当提高警惕,必要时可以选择报警。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新华社、央视网及中国普法“上海普陀检察”“上海普陀法院”公众号)

本期编辑:任 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