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的生态观念临床上的因势利导原则,因势利导与对抗治疗有五个不同点。在下面一一例举比较,以供认识。 一、 因势利导与对抗治疗 什么是因势利导?什么是对抗治疗?讲一个众所周知的题外故事。尧时天下洪水泛滥,民不聊生。鲧起而治水,用对抗法,堵水截流,九年不成功,获罪被杀。禹又治水,用因势利导法,因水势疏导引流而成功。这是因势利导与对抗的不同观念,不同行为,不同结果。 在临床医学中,生态理念的“因势利导”,早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经非常成功地运用,成为后世的典范。其中每一案例,现代人看来都是惊奇不已。 案例1、“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恶寒(T390C以上 )头疼身疼腰疼,呕逆,无汗而喘,这完全是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表现。张仲景以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水煎两杯,服一杯取微汗。汗出病愈止后服。试问:半剂药吃下汗出后病便痊愈了。剩下的一杯药可以扔掉不用吃了。以现代生理病理学来剖析此案;发热到390C以上或400C以上,身疼上逆头疼是免疫反应,免疫系统的抗病反应,有细胞体液免疫,还有神经免疫。病毒在体表者,免疫功能用排汗方式向体表排除病理物质。要排汗,先动员肌组织颤抖产热提高体温发汗。因而体表充血,体温提高。呕逆是向上的趋势,向上与向外是一致的。这种病理趋势明显是向外排汗汗腺不开张而不得汗。张仲景因其向外排汗的趋势,所以用麻黄杏仁开解汗腺,桂枝甘草通血脉以助发汗。服药后免疫趋势受到助力,汗出则病毒排除,所以热退身和而诸症皆除。病愈了。 这个流感病例如用对抗法,不过是退热、止疼、止呕、用什么药?用什么药也不可能一天两天甚至三四天能痊愈。而且你用药退热,无论什么药,都会伤害或压制反免疫反应。必须知道:仲景用发汗法意不在汗而在排毒。我本人常见有用解热药出大汗而多次出汗而不能退热的例子。 案例2,“阴明病,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脯潮热,谵语,如见鬼状,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脉弦者,大承气汤主之。“这个例,热性病已经出现脑症状,神志不清,谵语,摸床,不识人,正是危急之症。但其病毒物质是在胃肠道中而不得排除。因体温持续过高而伤耗水份,结肠因强吸收而使大便硬结,有毒物质在结肠吸收中进入循环,累及意识中枢而出现神昏谚语不识人等神经症状。在此内部关系中制约全局的是通大便以排除毒害物。免疫反应因结肠干燥造成排便障碍,其势已清楚。所以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以强化肠蠕动,芒硝水溶液在肠中不吸收,起到软化硬屎的作用,同时又是通肠的液体,大便排下,毒物随之排除而病愈。生态理念中的因势利异,明白如见五指。一个危急之症,复杯之间而痊愈。试问:如用对抗治疗,又该如何?其死是必然。 在东汉时,也有人用对抗疗法。对发热病,不问病因,只以冷水潠身退热。但在热性传染病中常因冷水降体温压制了免疫反应而致病情急剧逆转而造成危症或加剧病情,张仲景称为“坏病”,意为人为的逆转之病。在五、六十年代常见麻疹发热期中,有用大量抗生素退热的。其结果是热不退,或突然体温下降至正常以下,出现昏厥、内闭的危症。此时如不急用透表解毒之药急救,继续用抗生素退热者,必死。 二、 治本与治标。 生态理念是治病必求其本,什么是求其本呢?本即树木的根,病的本即病发生的根源。比如说,糖尿病的本是什么?目前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通常认为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合成障碍。胰岛组织是分泌胰岛素与胰高糖素两种相对抗而又相互调节的激素,这两种相对抗的激素调节着血中葡萄糖的生态浓度。从生态观念看可以说糖尿病为胰岛素分泌调节障碍,以致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与贮存的生化过程完全紊乱,可以引起许多种并发疾病。因血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细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加之蛋白质合成减少,使免疫能力下降,造成了感染以及溃疡不愈合。血中脂肪浓度增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大血管病如高血压、心血管、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和微血管病如下肢溃疡、趾端坏死、周围神经病、植物神经病、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等等。生态理念治病必求其本。本是什么呢?是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内分泌调节着营养代谢,而代谢障碍又影响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又是相互调节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应是启动神经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与免疫三者功能的良性循环,这便是治本。不是血糖高用降糖药,血脂高用降脂药,血压高用降压药,有一症便用一药,头痛治头,脚病治脚,心梗、脑梗做搭桥或支架,这种对抗治疗、对症用药的方法,结果是终身服药。 三、 数病同源与一方多治 生态理念的医疗中有数病同根同源同法同治同愈的临床实践。这同法同治的方法当然是一方多治了,也就是一个方剂能治愈多种疾病。比如生态同步疗法的强生粥与生化汤,同一个法同一个方剂对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周围血管病、微血管病、免疫系统中多种疾病都可治愈。这对不了解生态理念的人来说,真是天方夜谭。在对抗治疗中对高血压或心血管病或糠尿病,任何一病都不可能用同一种药。这是什么原因?很简单,生态医疗是对病理用药。在同一的病理上,无论发生多少病症,都在病理机制的制约之中。自然,一个治疗病理根源的方剂,便概括了所有病症。对抗疗法则大不相同,只能是一症一药,不同的症只能用不同的药。生态同步疗法的强生粥与生化汤的功能与疗效列下,以说明生态医疗有数病有同根同源同法同治与一方多治的特征。 强生粥与生化汤的功能与疗效。 平衡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与贮存。使营养代谢系统启动生态的功能运转。由于平衡了脂类代谢,使血管内壁粘附、沉积、渗入的脂类得以清除,因而大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微血管病完全消失。 由于营养代谢系统功能恢复生态运转,蛋白质合成增加,增进了免疫系统功能,提高了抗感染的能力、调节内环境稳定平衡的能力和监视能力,因而使免疫系统的疾病得到痊愈。 由于营养代谢系统恢复生态运转,消化系统各器官组织的功能进入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因而使消化系统的疾病得痊愈。 以下是强生粥与生化汤所治疗的疾病: 1、糖尿病 2、高血压病 3、冠心病 4、脑血管病 5、下肢溃疡 6、趾端坏死7、肢体麻木 8、足跟疼 9、周围神经病 10、植物神经病:大、小便失禁,大便困难、干燥 11、失眠与嗜睡 12健忘 13、微血管病,阳萎、阴冷,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 14、肾小球硬化 15、前列腺肥大 16、脂肪肝 17、风湿、类风湿 18、过敏性疾病,花粉过敏,食物过敏反应等。 19、乙肝 20、亚健康体 21、更年期综合症 22、慢性胃炎 23、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下垂 24、胃肠功能紊乱 25、口腔溃疡 26、溃疡不愈合 27、习惯性便秘 28、体重超标准与体重过低消瘦 29、神疲体倦饮食无味,口苦咽干,心烦气短 30、皮肤色素沉着,黑褐斑块等等。31、湿疹及皮肤瘙痒 32、囊肿 33养生保健。 四、 药的亲和力与人体抗药力 这个问题必需讲清楚。因为是临床上常见的,但却不曾有人讲过。一是方药的亲和力,二是抗药力。什么是亲和力呢?说一个临床中的故事:一剂中药汤,用药错误,与病相反,病人喝下,立即呕吐,再喝则再吐。换一剂切中病情的汤药,病人吃下去,立即有舒服之感,逐渐病情缓解。这是什么原因。与病相反的药与毒物相同,必会引起免疫反应。切中病情的,必然是顺应免疫趋势的,所以产生亲和性。换句话说:生态理念的因势利导之方剂是有亲和性的药物。亲和性的药物是永远不产生抗药力的。“抗药力”是什么?是指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某种药的能力。使这个药进入体内,它的药效消弱或消失。这是因为什么?请从头说起。 人感染了天花病毒发病一次获得了终身免疫,接种牛痘也可获得免疫。大家都知道是病毒进入体内,免疫系统抵抗病毒而产生抗体。免疫系统在体内的这道防御屏障是任何有毒有害的物质都不可能逾越的,凡是进入体内的,不论是口咽、或呼吸道或皮肤,或血液,或粘膜等等都逃不掉免疫系统的抵抗。对于毒物一是在神经体能抵抗中排出体外,如呕吐、下利、排汗、利尿、咳痰、溃疡等等方式,一是在体内引起生化消毒反应。总之,免疫系统担负着无论外来的,内部产生的有毒有害物的清除工作。人如此,一切动物都有这种能力。如蟑螂对于毒药只需六代便产生对毒药的免疫抗体。 人的免疫系统是生存的保卫系统。无论是外界侵入之“敌人”或内部产生的“坏份子”,还是各器官组织功能的平衡稳定调节,都处在免疫系统功能控制之中。因此,对于无毒无害而抗病需要的药物便产生了亲和力;相反,对有毒有害的药物便产生了抗药力。凡是生态理念因势利导的方药,都会产生产亲和力。比如,免疫向外排汗方式排除毒物,给排汗以助力的药物有亲和力。免疫系统以排便或以呕吐,或以利尿,或其它种种方式祛除病理物质的种种趋势的,利导药物都具有亲和力。因为因势利导,是顺应生理规律,是对免疫系统功能的推动,给以助力,所以免疫系统是亲和的。所谓亲和也可说是没有抗药反应。人体感觉是舒服;免疫反应为亲和。所以,中华医学都数千年了,还没有听说人体对哪一类中药方剂产生了抗体。另一类的生态理念的药物是营养丰富,没有任何刺激性味,没有任何毒性而机体需要的药物,同样是有亲和力的,与食物对人体的亲和力一样。 抗药力的产生是机体在免疫过程中,对不利免疫进行或有毒性的药物作出的免疫反应。比如抗生素,一种抗生素虽然对某种或某几种菌株有抑制作用,但同时具有毒副作用。当它进入机体虽然抑制了某菌株的繁殖,但其毒性也引起了免疫反应。久之,机体对它产生了免疫抗体,使这种药物的效能降低,或失掉。这便是抗药力,抗药力便是免疫抗体。 五、 无限整合与无限分割 中医在对生理病理的认识有着无限整合的倾向。例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再如张仲景对“表”、“里”的表述也是多种器官组织的整合的称谓。再如对三焦气机称为“少阳为命门相火之用,总领五脏六腑,营卫气血上下内外左右诸气,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这种整合是因为它的经验性认识而决定的。特别是“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以金木水火土代表宇宙万物,形成以生克制化关系相互联结的生态网络。这是对宇宙万物相互关系的整合,简直把人与宇宙万物整合为一了。但这种整合并不是错误,恰恰是中华医学的智慧!试想,两千年以来,在传统儒家观念与历史局限中,中医没有足够的人体解剖与显微手段来对生理病理进行研究,因而对器官组织的结构认识与功能认识阕如,它只能在经验观察和思考中得到诸多模糊性认识。这也是它整合的重要原因,谈它在人体器官组织功能认识中的模糊性,丝毫没有贬低它的成就之意。模糊认识与准确认识往往不能区分高下。比如说2是多少,3是多少。不存在绝对的2和3,只有相对的2和3。相反,正好表现出它的智慧。因为医学的终端是临床疗效。 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无限分割,是由于它对人体的解剖学的发展,显微技术的应用,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实验性认识,实现了它无限分割的手段与能力。它把人体分割为各器官、组织。器官、组织的组成物质,小到一个细胞,组成细胞的物质,今天已分割到“基因”物质。这种分割无疑是智慧。例如,一个胰腺组织,已知它分泌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在胰腺上分布着胰岛组织,分泌胰岛素与胰高糖素以致分割到胰岛合成物质。但是,分割性的方法并不等于认识了生理病理的全部内容。尽管你知道了胰岛素调节着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生化过程,也认识了胰岛素的合成物质,但是仍然没有治愈糖尿病。这就是说,无限整合与无限分割,只能是认识物质世界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面。我想合之而见其全,分之则见其偏! 六、 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在几十年以来常常说继承与发展,继承什么?向那里发展?如何发展?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也许很容易回答,但能正面写入医学史的回答怕是不容易了。“中西医结合”这个提法五十年了,五十年不是很短,没有见到有什么真正说得出的成果。麻黄素之类不是中西医结合,柴胡注射液也不是。那只能算是以中药为原料,提取成新药而已。西医早在六十年以前便有从植物中提取某种成分而成为临床用药的,其中没有什么中医的内容。再一个提法:“西医辩病,中医辩证”是结合吗?我说不是医的结合,只能是人的结合。因为辩病与辩证这两个概念不清楚。西医辩病,那只能是确诊为某病。中医的辩症并不是对症用药这个概念。辩症最初见于“伤寒杂病论”。在伤寒论中的辩证是辩明阴阳太少病在何经,表里气机病在何病位,病性、病势、是何病,何法、何治、何方、何药,这样一个体系。决不是对症用药的辩症。试想,这怎么能是医的结合,只能是人的结合。在这个题内,不可能有医的结合。 中西医结合,实际是医学的发展。其中必然有继承。古今中外任何一门科学没有一项是空中楼阁,都是在继承了前人的基础上发展的。一个学术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启动的。决不是一个人先订出个框子,然后按框架发展,不是的。 中医与现代医学有许多差异,其中最大的,最主要的,是中医的无限整合与现代医学的无限分割。中医早在东汉已整合到宇宙万物一体的“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中了,而现代医学今天已由细胞分割到组成细胞的物质而到了基因之中。从这个差异看,正好是一个切入点。无论中西,分割者需要的正是整合;整合者需要的是分割。如果用生态理念的慧眼,看一看微观世界,你会看到以前从没见到的东西。你的视野展得更大了,你的思路更丰富了,你对付疾病的方法更多更准确了。而在微观世界中讨生活的朋友,也需要认识一下“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的生态世界。在微观世界中的智慧决不是智慧的峰顶,当你走进了生态理念的世界,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你需要生态理念正如生态理念需要微观世界中的智慧一样。我想,这种融合就是发展,这种融合就是一场革命,不要有中西之分,古今之分,放下门户、流派、行邦之见,走到发展中来。医学的终端是临床治病,只要病治得好,便是成就。 当今之世,物竞新奇,人欲横流,竞争激烈,心情紧张。每日三餐,五谷、疏菜水果、肉类、蛋类那一个没有毒药,我们的饮水、瓶装以外,那一个是天然洁净?我们呼吸空气,那一口是没污染的?这一切都是造成人体内部环境生态破坏的因素,自然环境的生态破坏,已有环保人在艰难的治理着,人体内环境的破坏有甚于自然环境。一个害虫接受一种毒,而我们人是把用于动植物的有毒有害物统同吃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治病用的药品中,有几个是没有毒副作用的?人在生活中面临的生态破坏是多方面的。有心理方面,自然环境方面,饮食方面,医药方面。造成的破坏也是严重的。有的问题是已经知道了,但毫无办法。如为什么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有年轻化的趋势。为什么亚健康在日益增多,亚健康到底是什么病,怎样治?有没有人调查过医务人员中这些病的发病率?比其他职业的人高,还是不高? 我说这些,目的是提给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人体内环境的生态已经是非注意不可了。怎样保护身体内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后专题讨论。这里我只提出我们的生活离自然生态越走越远了!这包括我们医药。如果我们的医药没有毒副作用,那治愈疑难病就是很轻而易举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不会很远了。一个生态同步疗法治愈了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所有并发症的事实,已经证明了生态医疗的力量,同时预示出医学的发展的趋势,生态理念与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的微观认识的融合是必然的。这个融合是一场变革。这个变革是“因势利导与对抗的统一,是无限整合与无限分割的统一,是治本治标的统一。总之,是东西方医学的统一。殷望有志于此的同仁,携起手,各现仁智,为中西医学的统一做出贡献。 |
|
来自: 龚德无亮 > 《论中华医学之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