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发表的书法册页是翁方纲和梁同书两个人书法册页集 ,喜欢的朋友,点击收藏。 第一部分 翁方纲书法册页 翁方纲(1733年~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著录》等。 书法于学人最为末节,然亦不可不讲曩予。应殿试试笔用乐毅论体苦不入格,乃日临多宝塔一过,及入试,谬为群公所许后试。保和殿书奏札,自觉结体太宽,未为合式,因悟古人作书,各自为体。碑版以严重为宜,简牍以踈散取态,若奏札自 当,和平匀整,以致恭敬。善书者,但见墨刻流传多,属往还书问遂,谓古人书以萧散简远为极,则痛抵院体,此见轻裘缓带之风流,而不知正笏垂绅,雍容廊庙,进退不失尺寸时也。士子以书法应世惟进。御最重外,此纪姓名耳,即令追踪羲献,不 过酬应取名誉于实用无补,尝见中翰中有高手,能以唐碑骨干泽,以晋人之圆秀心慕之,而不能工语。云: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乙酉秋九月八日灯下书。 右新安汪文端公论书一则,学书者所宜熟玩。凡诗文俱须辩体,如作试诗, 自比典丽矞皇为主与律赋一例,其根本在于熟精文选常看类函韵府等书。将来到京师可与谢蕴山同讲习之。至于古诗,宜看阮亭五七言诗选歌行音节尽于此矣。予有抄批七古二册在蕴山处,到京时可借看也。此外朱竹垞所选明诗综 极为雅道宜细看之。阮亭所选唐贤三昧集万首绝句选皆可看,至所选十种唐诗虽篇什无多,然持择极雅亦宣参看。五七律皆以杜为宗。如能领会有得可取李义山五七律参看之。杜诗仇氏祥注及钱牧翁杜笺俱可看。李义山诗近日程午桥(程梦星) 具补注本颇可观。晚唐人惟杜牧之、李义山二家可以问杜之津。元白之流勿轻染指,温岐而降风斯下矣。宋人苏黄陆皆大宗,而陆放翁太熟,黄山谷太生,此二家俱不易下手。苏诗横绝万古而脉理难寻而不可随口滑去,其七律却非正体但可参看 耳。高青邱(高启)何大复(何景明)、钱牧斋及渔洋竹垞诸家皆宜看。将来或在京师,或在外,如有所作时文及各体诗,时常附便寄览,期于此道有所成就,无负文字相知之谊,并多蓄见闻,以广知识,以养器识。勿忘勿怠,毋安小成,毋自满假,切望 切望。书此以代面谈,可时时观省之。是日漏下二鼓,覃溪手草。钤印:「臣翁方纲」、「覃溪」、「浓熏班马香」 题识: 1. 乙酉(1765年)秋九月八日灯下书。 钤印:覃溪 2. 覃溪手草。 钤印:臣翁方纲、覃溪 藏印:农薰班马香 第二部分梁同书书法册页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 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梁同书楷书董其昌跋文及行书赵孟頫诗词。 『黄素黄庭经、陶谷跋以为右军换鹅书。米芾跋以为六朝人书,无虞褚习气。惟赵孟以为飘飘有仙气,乃杨许旧迹。而张雨题吴兴《过秦论》,直以为学杨义和书。吴兴精鉴,必有所据,非臆语也。按,《真诰》 称称:「杨书祖效郗法,力同二王。」《述书赋》亦云:「方圆自我,结构遗名;如舟楫之不系,混宠辱以若惊。」其为书家所重若此。顾唐时止存草书六行,今此经行楷数千字。神采奕然,传流有序,岂非墨池奇遘耶。元时 赵吴兴曾得洛神赋十三行于陈集贤灏,自题此晋时麻笺,思陵极力搜访,仅获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仁跋作九行,宋末贾似道复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续于后,则于九行之跋不相属,遂以四行别装于后,以“悦生”印及“长”字款 印款之,今此本不知犹在人间否?余所摹秀州项子京藏,是宣和谱中所收,吴兴云更有唐人临本,后有柳公权(跋),亦神物也。视世传十三行宋榻何啻?霄壤耶? 唐律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腰袅,枇杷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年始惘然。 捣衣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白鸥自信无机事,玄鸟犹知有岁华。 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 令人苦忆东陵子,拟问田园学种瓜。 溪上 绝顶清秋凌翠烟,登临应费酒如川。 平 生能着几两屐,负郭何须二顷田。 初日出云光射地,双溪入湖波接天。 升高望远我所爱,青壁有路何当缘。 送场山 天门日涌大江来,牛渚风生万壑哀。青眼故人携酒共,两眉今日为君开。苍 崖直下蛟龙吼,白浪横空鹅鹳回。南眺青山怀李白,沙头官渡苦相催。 峨眉亭 钤印:梁同书印、山舟、百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