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紫禁城》解说词第九集——思危

 蚂蚁上树啃大树 2024-12-2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一张看似不起眼的签条,清晰的刻印着一段历史,这是一张乾隆时期的白鹿皮千条,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鹿皮虽已泛黄,字迹也已模糊,但仍能看清签条上有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墨书。

图片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英吉利国王热沃尔日贡进自来火鸟枪一杆,签条上提到的这把自来火鸟枪,它是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也是唯一一把留存至今的火枪。

枪体采用木质髹漆,装饰金碧辉煌,并嵌有银花卉、武器等图案,枪管背面镌刻H.W Mortimer London的英文字母,代表着当时西方火器最高水平的生产商。

图片

在马戛尔尼使团进献给乾隆皇帝众多的礼品当中,这仅是其中一件,乾隆皇帝命人将礼品分类整理,妥善保存起来,但也仅是让他们安静地沉睡在各个宫殿内。从1793年到1840年,半个世纪过去了,没有证据表明清王朝曾对西方世界的最新状态产生探索的欲望。

乾隆皇帝对西方的态度还真切地体现在一封他于1793年写给英国国王乔治的信件中,他在信里是这样写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大概意思是啊,我们大清帝国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根本就不想与你们通商,互通有无。我们能够感受到乾隆皇帝对于大清帝国的自信和自豪感,他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想,在他的理想国度里,目光所及,到处都是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图片

他用这种奢华夸张的场面昭告天下,我们是一个强大、富有、万国景仰的国土。他的这种底气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所证实,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朝的国内生产总值早已稳居世界第一,远超英国及许多西方国家,或许当时的乾隆皇帝并不懂得GDP的意义,但他很清楚当时的大清帝国的确拥有全世界趋之若鹜东西。

图片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在清代茶文化尤为之盛,深受帝王喜爱。在今天的故宫武英殿内,展出着不同时代的精致茶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康熙时期的端庄典雅,雍正时期的素雅自然,乾隆时期的绝美华丽,紫禁城里的君王都是爱茶的,晚年的乾隆皇帝甚至感叹,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中国的茶叶不仅征服了紫禁城里的皇帝,也征服了英吉利民族,成为清代外销出口的大宗商品。

图片

乾隆二十二年,清王朝仅允许广州一口通商海关贸易,从这里出口的中国茶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成为每个英国家庭的必须消费品。

图片
图片

可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却很难有同样的销售业绩,渐渐地英国对华的贸易逆差成为常态,大英帝国以商业立国,资本的盈利或亏本看似是经济问题,最终成为政治问题。

图片

海战博物馆 讲解员:

这里面这就是一个当时在鸦片战争的一个画面,一个那么大的泱泱大国被打的令人惨不忍睹的状况。

图片
图片

当英国商人无法通过正常的生意经扭转贸易逆差时,资本的逐利性就开始寻求非正常突破,最终英国人将目标选中了鸦片。

图片

1836年2月,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一艘快速帆船试航成功,这艘船的名字叫“红海盗”号,可它的实际作用却是用于比海盗更可耻的鸦片走私,中国成为这种罪恶走私的最大目的地。英国人将鸦片宣传成延年益寿的补品,致使鸦片泛滥,侵入到大清子民的身体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这些照片下,吸食鸦片的人们面无表情,颓废堕落,身体被掏空,精神被榨干,清王朝的子民,民不像民,兵不像兵,官不像官,可以说鸦片的入侵让整个清王朝处于精神涣散的边缘。

图片
图片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朱诚如:

嘉道(时期)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康乾盛世以后,嘉庆想有为而不能为,结果留给道光帝的是个烂摊子,实际从嘉庆后期到整个道光时期,鸦片问题成了整个社会问题。历史上有统计数字,甚至南方的乡村里头,包括士人就是知识分子,都开始吸食鸦片,这个鸦片一旦形成风气,中国人还能打仗吗?

图片

公元1832年,广州连州地区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两广总督李弘彬率领六千余人前去镇压,却以失败告终。

道光帝派人调查战败原因,原来军营中有大量士兵在吸食鸦片,导致身体素质极差,没有了战斗力,这让大清的统治者极为震惊。

图片

这天夜里,道光帝接到一封让他坐立难安的奏折,“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简短的几句话,却预示着大清危机四伏,他知道这不是耸人听闻。当晚,道光帝在养心殿秘密召见写奏折之人。

这是林则徐到北京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第八次被皇上召见。当晚君臣密谈超过4个小时,林则徐是当时清朝一品大员中坚定的禁烟派,在道光皇帝眼里,他为官清廉、正直不阿,还具备与外夷沟通的能力,从各方面来看,林则徐都是帮他解决鸦片问题最适合的人选。

图片

这次密谈,道光帝给林则徐下了最后训令,鸦片务须杜绝。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其前往广东销禁鸦片,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就此开始。

图片

林则徐抵粤之后,迅速召集广州十三行的商人,要求他们在三天之内将手中的鸦片全部上缴,并且出具永不进口鸦片的保证书。短短五个月的时间,林则徐共收缴烟枪四万多杆,鸦片两万多箱。他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但夜长梦多,为了防止鸦片中途被偷偷换掉,经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在虎门公开销烟。

这是林则徐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他用一场历时23天的销烟之战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不会像鸦片屈服。

图片

当年因林则徐而闻名的虎门小镇,如今已成为国家一类口岸的国际港口。历史留下的斑驳痕迹,时刻提醒着这里的人们,曾经那场震惊世界的民族之战。

在这场禁烟运动中,林则徐是近代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秘密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支专职英文笔译队伍,其中三位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多方搜集英国情报,将英方对中国禁烟的反应都一一翻译成中文,采撷成册,然后将部分内容报送紫禁城,以便让皇帝了解英方动态。

图片

但是,无论林则徐多么清醒,多么具有前瞻性,也毕竟是经过八股取士,写着馆阁体奏章,年近六旬的东方人,他和西方人打交道时,依赖的依旧是经验和惯性思维。

无论是道光帝还是林则徐,他们都低估了虎门销烟后对英国利益的刺激。当道光皇帝在奏折上批复虎门销烟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时,根本没有做好必要的应对措施。

图片

紫禁城的高墙深院里,一切如常,甚至没有人察觉到英国人对清王朝由来已久的窥探。

早在1832年,英国便开始了一场精巧且神秘的海洋探测,一艘大型英国风帆战舰“阿美士德”号间谍船,出现在中国沿海领域上。

领头的是一位化名为胡夏米的英国人,与此同行的是一位披着传教士外衣的翻译兼医生,化名郭士立,他们对大清帝国的河道、港口进行详细测量,搜集军事情报,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的帝国。

图片

此次航行共计36个月,他们途经五大省,伪装身份进出重要海口、军营参观。今天,我们在上海吴淞口湿地森林公园内,找到了当时清军使用过的炮台。

图片

这在当时这两个外国人眼里是落后的、原始的武器,在郭士立的日记中曾这样描写道,“我们在这里参观了一处清军兵营,发现武器混乱,管理很糟,500名清军的检阅,发现大部分军人只有一把刀与一面藤牌,不仅如此,这里的炮台也很脏,而且上面几乎全生锈了”。

图片

对于当时吴淞口的军事设防,郭士立甚至断定,由大小不同的一千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一艘英国战舰。

图片

虎门销烟过后,林则徐收集的情报并没有让道光帝从中得出正确的判断。清王朝认为,此举最多引发边衅,也就是小范围冲突,英国人不会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但事实上,一场事关中国生死存亡的辩论已经在英国伦敦展开。

这是1840年英国伦敦的春天,一个普通的星期二,在英国下议院,一场异常激烈的辩论足足进行了三天,四百多位议员加入到这场论战中。争论的焦点是,英国政府到底该不该借鸦片之名,对万里之外的清王朝发动一场战争。

图片
图片

在这场资本与道德的辩论中,议员托马斯·斯当东备受瞩目。此时的他早已不是47年前跟随马戛尔尼访华,接受过乾隆皇帝礼物的小男孩。凭借着他对中国多年的研究与了解,他极力鼓动用战争取代对中国的外交谈判,最终资本利益战胜了国际道义,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的票数决定向清政府开战。

自定海之战打响后,送往紫禁城的战报一封接一封,定海距离北京1400多公里,因驿马传信速度慢,每份战报到达皇帝手中至少需要半个月,当道光帝收到第一封战报时,定海已陷落12天。很难想象,道光帝如何能从这些滞后且错乱的信息中理出头绪,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在这场错乱中,中国已经卷入到了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朱诚如:

从1840年开始,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了,这之前叫封建社会,到1840年开始,由于外国帝国主义侵略,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中国。

图片
图片

一百多年过去了,历史留下了一块孤零零的石碑,在那场糊里糊涂的战争中,清军连基本防御准备都没有,仓促出兵,激烈交锋,被迫后退。

图片
图片
图片

数千名清军将士全部战死,身负重伤的定海知县姚怀祥,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誓言,投水自尽,成为中英开战以来第一个殉国的地方官员。

图片

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馆长 王和平:

定海的知县姚怀祥,英国人占领定海以后,他实际上一边撤离老百姓,一边他把自己的铜边眼镜,把自己的纱布衫脱下来,交给他的亲弟弟叫姚怀轩,父母看到这些遗物时,我已经为国尽忠,也就是牺牲了, 他做好这样的打算。

图片

​今天,距离姚公石碑几公里外的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内,埋藏着一块历经150余年风雨侵蚀的墓碑。青山埋忠骨。当年,定海民众冒着生命危险,将千名抗英战士遗骸埋葬在山间,如今,站在竹山之巅,当年这段令中华民族无比屈辱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很可惜那场败仗没能让道光皇帝清醒地意识到,这场战争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起初他态度强硬地想要剿灭入侵的英夷,然后定海之战一个多月后,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一封4000字照会,改变了道光帝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图片

在这份照会里,前五分之三是对于林则徐禁烟活动的指控,并提出了五项要求,赔偿被销毁鸦片的货价、割让岛屿、赔偿行商欠款、中英平等外交、赔偿军费,从内容上看,仿佛显示出了英方态度的强硬。

图片

但是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点特别,“兹因官宪扰害本国在中国之民人,及该官宪亵渎大英国家威仪,是以大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求讨皇帝昭雪伸冤”

​求讨皇帝昭雪伸冤,如果这句话出自中国老百姓或官员,都不奇怪,但这句话出自外交往来的翻译文书中,很对道光皇帝的胃口。原来,英方代表为了让清政府接收信件,将里面所有的赔偿都翻译成了昭雪,所有的匡正都翻译成了伸冤。

如今,我们在广东虎门海战博物馆找到了这份照会,与当年不同的是,为了迎合清朝心态翻译的“求讨皇帝昭雪伸冤”,被替代为“英吉利民众受大清国委屈及侮辱”。

虽然不知这份国对国的照会究竟经历了什么,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当年经过一番文辞上的缓冲和装饰,道光帝的某种虚荣心得到了部分满足。英国的坚船利炮固然威猛,那也不过是用来告御状的,道光帝将要为他们主持公道,结果这封照会后,道光帝对英译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图片
图片

显然,道光皇帝将此次事件简单化,他化身天下共主,认为只要惩罚一个人,同英国的所有事端都能得到解决。曾力图拯救清王朝的禁烟英雄,就这样成为了一场中英外交事件的替罪羊。

道光帝下令将林则徐撤职流放,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另一方面,他听从主和派穆彰阿之言,派琦善跟英军议和。

昨日功臣,今日罪臣,昨日恩宠,今日责骂。临行前夜,林则徐在西安给妻子留下了两首离别诗,其中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道出了林则徐刚烈、浩然正气的性格。

尽管几年之后,林则徐再获道光帝启用,被派往西北镇压农民起义,但已被疾病缠身的他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片
图片

1949年,考古人员在沈阳故宫西七间楼清理旧物时,发现一件尘封多年的屏风,屏风上有一幅绝无仅有的传世孤本《两仪玄览图》。

图片

它是明末时期最大、最完备的世界地图,如今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内。这幅《两仪玄览图》由八幅图拼接而成,以著名的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为底本绘制,是努尔哈赤把它们带到了沈阳。

图片

如今地图的山脉轮廓仍然十分清楚,与现在的世界地图基本相近。图中详细绘制了五大洲及赤道、南北五带分区和南北回归线等,重点区域地名除了用汉字注明,皇太极特意命人用满文圈点,并作图解。

时隔二百多年之后,道光皇帝面对傲慢无礼的英国俘虏,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简单概括为,英国究竟在哪里?从英国到中国要经过多个国家?你们为什么要卖鸦片给我们?你们怎么会有一个22岁的女人当国王?她结婚了吗?道光皇帝一口气罗列出的问题,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可令人不解的是,道光皇帝最先提出的地理问题,本该他是最有资格来回答的,因为当年的那幅精美的世界地图,此时正沉睡在这紫禁城里。

图片

在此时的道光帝看来,紫禁城大门内的安宁似乎更为重要,在紫禁城的很多宫门上,辅首的造型为椒图,是龙生九子之一,因为有着面目狰狞的外形,它被赋予看守门户、镇守邪妖的职责,这是紫禁城里的帝王对这座宫城美好的愿景。

然而,纵然紫禁城里有着无数椒图守护,当一个王朝变得虚弱和破败,当紫禁城里的主人开始感到恐惧,终究抵挡不住来自外部世界的坚船利炮。

图片
图片

鸦片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林则徐的革职不可能满足贪婪的英国人,英军计划利用优势的海军力量,侵入长江一线,阻断南方漕粮的北上运输线,迫使清廷接受英国从华攫取巨额经济利益的贸易。连战连败的道光帝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图片

迎战还是议和?道光帝的选择无疑倾向于后者,这样的现实深深刺痛了朝中一位老臣。1842年6月8日,身兼东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王鼎拖着病体,身穿朝服,只身一人来到圆明园军机别院。

王鼎是林则徐的至交,在对待英国的态度上,他坚决反对议和,坚持国家主权寸土不让。当他得知条约即将签订,75岁的他星夜兼程回京,当面斥责主和派穆彰阿和琦善,并力荐林则徐。

情急之下,他抓住道光帝的龙袍,痛心疾首地说道,“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道光帝被激怒,拽出龙袍走出金銮殿。

绝望之下,王鼎决定以尸谏的方式来警醒道光帝,改变对英国的妥协态度。这天黄昏,王鼎在圆明园军机别院写好谏言后自缢身亡。

“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漠风”。远在西北的林则徐得知王鼎的死讯,悲愤难抑,写下了这首悼诗。只可惜,除了挚友林则徐,王鼎的死没能在朝廷上引起波澜,也没能改变道光帝。大清王朝的运势,已经不是一两个舍身成仁的忠诚官僚能够改变的。

图片

王鼎自缢以后,道光帝发下了与英军议和签订《南京条约》的谕旨。1842年8月29日,南京静海寺,钟声沉闷,香客稀少,失去往日的神秘和庄严,而停泊在附近的英国战舰“皋华丽”号,则炮口高扬,米字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图片

清廷议和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三人登上南京江面的“皋华丽”号上,留下了这幅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画面。

图片

几个小时,条约签订完毕,战争结束了,英军退出了。一位英国军官在其回忆录的结尾用大写字母写了一句话,“中国被一个女人打败了”。

图片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副主任 研究馆员 郭福祥: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道光皇帝是打击非常大的,据说他当时在签字的时候,提着笔,在屋里面来回的这么走,不去签这个字,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一声叹息,才草草地签字。早期的道光皇帝,实际上他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在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提倡节俭,提倡力戒宫廷奢华,所以在他这个文物或者印章里面也会有体现。

图片
图片

这是道光皇帝最为钟爱的一枚印章,寿山石材质,随形雕了灵芝葡萄,印面上有四个“恭俭惟德”,这四个字堪称他一生写照。

图片
图片

鸦片战争之前的20年间,道光帝励精图治,以仁治国,在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中,他是出了名的节俭皇帝,平时穿的裤子甚至打着补丁。

图片

他也曾调动上万清军横越边疆,金戈铁马,平定张格尔之乱,维护边疆统一,他一心想继承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辉煌,做一个好皇帝,可鸦片战争成了他一生的痛。

鸦片战争结束时,道光皇帝已经60岁了,在生命最后的八年,他除了隔几天去绮春园向皇太后请安之外,就是周而复始地祭祀、批阅奏折、苟安姑息。

1849年的岁末,道光皇帝最后一次来到太庙。他留下遗嘱,死后不立功德碑,不进宗庙。显然,他觉得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他是一位勤勉节俭的皇帝,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西方侵略者打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皇帝。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圆明园度过的,外面的世界是他从未感知过的。

在他被英国人击败以后,他依然不了解他的对手。可是换做他的列祖列宗,生活在他这个年代,如果依然是爱新觉罗的底色,依然是天朝大国的幻象,又能怎样呢?

图片

道光皇帝去世后的第一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英国伦敦水晶宫吸引了25个国家及15个英国殖民地参展,其中也有中国商人的身影,展品多达十多万件。

不同的机器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所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再次证明了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巨大变化。

图片

也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效果显著的这一年,一个叫洪秀全的农民领袖和他所领导的拜上帝会宣布起义,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将席卷南北。

图片

这一年是咸丰元年,爱新觉罗·奕詝(zhu),从道光帝手里接过大清206年帝国航船的接力棒,成为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朱诚如:

咸丰当了皇帝以后,他还是想振兴天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当时接受的是内忧外患的一个局面,一个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个问题就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问题,因为和英国签一个条约,其他的这些殖民主义国家,他们都想要在中国攫取利益,所以他们都一起来了。

图片

时间走到1856年,清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英军第二次入侵广州。1858年,英法舰队攻破大沽口并占领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咸丰帝一行逃往承德,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院 马勇:

中国历史上帝王,他就在皇宫里面做了很系统化的训练,培养很好的道德品质,爱民的思想,勤政的这种习惯。咸丰帝个人应该说他的素养也不错,但毕竟年龄小,而且他面对的还是一个更重要的变局,就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欧洲和美洲都在变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学者研究叫苦命天子。他苦命就是生不逢时,他作为一个帝王,特别是一个没有这种经验的这种少主,当然还是很痛苦的。

图片

1861年的中元节,咸丰帝是在热河行宫度过的,在这天晚上戏班的演出中,他点了一出节令戏曲《借饷》。

连日来,他渐渐摆脱那些烦人心境,搅人不眠的政务,戏曲花唱和美酒,使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也许咸丰皇帝想逃避现实中,一切理应由他解开却无能为力的难题,他知道回到北京势必要和获得亲递国书资格的英法使节打照面。与其屈辱地面对不愿跪拜如仪的洋人,不如留在热河,以宴饮和放纵,消耗所剩无几的健康。

图片

两天后,刚过完30岁生日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闭上了眼睛。

皇帝死了,紫禁城还在,紫禁城还是紫禁城,但它即将见证自秦始皇以来,中国王朝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新鲜事物,包括新的危机、挑战和苦难。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到来,好在,中国大地上除了爱新觉罗,还有百家姓,除了王侯将相,还有仁人志士。除了颟(man)顸(han)腐败,还有奋发图强,古老的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充满变革的路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