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星标,才能不错过每日推送!方法见文末插图 哥廷根曾是世界数学的中心,被誉为数学圣地。本文将主要介绍哥廷根数学学派的历史,包括柏林大学数学的兴起对学术研究的意义,着重于黎曼去世之后和克莱因之前多位伟大数学家的贡献与影响。哥廷根数学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历经起伏,其发展历程展示了数学发展与大学、人才、政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哥廷根数学学派的兴起堪称是数学史上最为璀璨的篇章之一,在20世纪的前30年里,哥廷根这座不起眼的小城绝对是世界数学的中心,被誉为数学圣地,有数学的“麦加”之称。伟大的数学传统、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每一个数学人陶醉,而哥廷根数学的人和事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哥廷根数学的伟大传统,为高斯(C.F. Gauss,1777-1855)首创。其继任者都是德国最有声望的数学家,如狄利克雷(P.G.L. Dirichlet,1805-1859)和黎曼(G.F.B. Riemann,1826-1866)。虽然他们推进了高斯的事业,但和高斯一样,他们都未能给哥廷根带来黄金岁月。不仅如此,1866年,随着19世纪最富独创性的数学家黎曼的去世,哥廷根大学的数学进入了一段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而与此同时,德国几乎所有的大学——莱比锡、哥尼斯堡、埃尔朗根、波恩——都有知名的数学教授。在克莱因(F. Klein,1849-1925)1886年到达哥廷根大学之前,哥廷根大学并不具有优势,数学教授席位一度空缺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这与当时柏林大学数学人才济济、兴旺发达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 柏林大学数学的兴起19世纪中叶的德意志远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为大大小小的邦国。哥廷根位于汉诺威王国内,柏林位于普鲁士王国内。其中普鲁士柏林大学的兴起绝对值得一提。 ![]() 哥廷根数学的阵痛![]() 柏林三巨头。从左至右:魏尔斯特拉斯(1815-1897)是柏林学派的领袖,在德国享有巨大的威望;克罗内克的老师库默尔(1810-1893);直觉主义的先驱——克罗内克(1823-1891) ![]() ![]() 黎曼的继任者——克莱布什![]() 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富克斯![]() 富克斯的继任者——施瓦茨(1875-1892)![]() 短暂的继任者——韦伯(1892-1895)![]() 哥廷根的其他教师![]() ![]() 莫比乌斯带最早是由利斯亭于1861年发现的,4年后莫比乌斯才对此作了描述。恰当的名字应该是利斯亭带,现在为其正名为时已晚 结语哥廷根数学第一教授哥廷根数学第二教授1886-1913 克莱因 ![]() 王涛,河北师范大学数学学士、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博士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
|
来自: taotao_2016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