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诗正||“封疆大吏”的字有多好看,500年无人能及!

 冷雨雪 2024-12-30 发布于上海
直至目睹了他的墨迹,方才领悟何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启功先生曾幽默地表示,即便是赵孟頫见到这位杰出官员的书法,也会感到自叹不如,而他本人倾注了半生的心血,也仅能掌握其精髓的一小部分。

这位书法巨匠便是梁诗正。梁诗正,1697年降生,字养仲,号芗林,原籍浙江钱塘。他的人生自起步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尽管直到五岁才开始说话,但一经启蒙便能流畅背诵诗篇,其过人的天赋不言而喻。

图片

在雍正八年,梁诗正荣获探花之誉,由此开启了他的官场生涯,书写了一段灿烂的篇章。

他的仕途从翰林院编修起步,随后迅速晋升,历任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关键职位,几乎涵盖了“六部尚书”中的“五部”,唯独未涉足礼部尚书一职,这样的官场成就实属非凡。

梁诗正的书法初学于柳公权,柳体的严谨与刚劲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他的字体结构严谨,笔画刚劲有力。

之后,他深入研究赵孟頫和文征明的作品,吸收了赵体的圆润和文征明的典雅,使他的笔法变得更加精致和灵活。

到了晚年,他又学习颜真卿和李邕的风格,将颜体的雄浑与李邕的奇特多变融入自己的书法中,最终形成了一种端庄而遒劲、古朴而飘逸的独特书法风格。

梁诗正的行书被赞誉为“清朝最美行书”,甚至被认为是三百年来行书的巅峰之作。他的笔触细腻而灵活,无论是空中取势还是顺势而为,都显得得心应手。

他的行笔流畅而优美,擅长内擫笔势和直接下笔,这些特色都显示了他对王羲之书法精神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书法中,圆笔的使用尤为突出,书写精确而直接,调锋和连带的技巧既美观又巧妙,这些都是他对赵孟頫书法深入研究和借鉴的结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梁诗正的书法作品,其字体结构布局巧妙,错落有序,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感受。

他特别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协调和流畅,使得整个作品如同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自然而连贯,字里行间流露出深邃的学识和高雅的气质。

在乾隆十二年,梁诗正奉命负责编纂《三希堂法帖》,这部宏伟的书法集收录了从魏晋时期直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大师的300多件杰作。

其规模之宏大、收录之广泛、雕刻之精细,在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的刻帖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梁诗正其他书法作品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编纂典籍的过程中,梁诗正得以深入接触众多书法大师的杰作,这为他提供了临摹和学习这些珍贵墨迹的良机。他的书法技艺因此得到了迅猛的提升。

梁诗正将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刚劲、欧阳询的严谨、赵子昂的流畅以及董其昌的飘逸融汇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笔触自如而飘逸,创作出了清代行书的巅峰之作。

梁诗正的创新打破了清朝馆阁体的束缚,为后来的书法家开辟了新的道路和灵感。

他的《骆宾王帝京篇》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其精湛的技艺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梁诗正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他的时代,即便是在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对他怀有极高的敬意。

启功先生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梁诗正的书法艺术,虽然只掌握了不到两成的精髓,但这已经足以证明梁诗正书法的深邃和博大。

启功先生的“启功体”在笔法和结构上深受梁诗正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梁诗正的启发,就没有启功先生后来的“启功体”。

梁诗正与乾隆皇帝之间还有许多轶事流传。据清人王昶在《春融堂集》中的记载,梁诗正在上书房为乾隆皇帝书写大字时,恰逢宪皇(即雍正皇帝)驾临,众臣恭候一旁,宪皇命梁诗正书写,不料墨迹溅到了衣袖上,又命乾隆皇帝亲自为他擦拭。

乾隆皇帝酷爱诗歌创作,梁诗正不仅负责抄录,有时还会代笔,甚至有些署名“宝亲王长春居士”的作品也出自他的手笔,这足以显示梁诗正在乾隆心中的重要地位。

加入我们,分享美好:



书法资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望舒轩,需要你的“分享”“在看”
期待更多微信交流
侵权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