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解放军主动撤出洛阳。 18日,国民党援兵到达洛阳,青年军第二O六师已被歼3天了。 邱行湘被俘后,和他的副参谋长符绍基一起,被押送到第十旅司令部。过了一会,巡视战场归来的陈赓带着随行人员走进屋来。参谋拿出一张邱行湘的照片来,陈赓看看照片,又看看邱行湘,把照片还给了参谋,吩咐立即给邱行湘头部伤口换药。 陈赓在一张楠木雕花椅子上坐定,望着惶恐不安的邱行湘说:“你是邱行湘吧?黄埔(军校)五期的。我们是同学,我是陈赓。” 邱行湘急忙抬起头来,惊奇地望着陈赓,这位将军的传奇事迹,广为传诵,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是无人不晓的。战场上的事迹,邱行湘也早有所闻,特别是“陈谢大军”挺进中原的行动,邱行湘知之更多了;如今在洛阳又亲自领教了他的铁拳。所以一面嘴上说着“久仰,久仰”,心中却真想从这位身穿和士兵一样军衣的将军脸上身上,看出点自己失败的道理来。 陈赓见他那副紧张的神情,宽慰他说:“放下武器就好啦。你是哪里人?” 邱行湘回答:“江苏溧阳。” “溧阳?”陈赓说:“那里是我们新四军老根据地呀!” “是的。”邱行湘讨好地说,“我家是贫农,陈毅将军在我家住过,您问陈毅将军就知道了。” 陈赓望着他做作的神情,笑着说:“如果真是这样,你的家庭成份倒还不错。可惜你是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服务,而且成了他们的帮凶。” 停了一下,陈赓说:“这次战斗,你们打得很苦,死伤很重。我们本来不需要使用这样大量的炮火,但你们固执不放下武器,而我们又想早点解决战斗,想使洛阳人民早点过安定的生活,所以不得不把这样猛烈的炮火加在你们身上。现在你们大概体验到了,你们工事做得再好,也无法阻挡解放军的进攻。” 接着,陈赓斥责了国民党以欺骗手段和特务统治,胁迫知识青年当兵,到战壕中替他们来送死,是残害青年的滔天罪行。 说话间,敌人飞机来头上盘旋,并进行扫射。邱行湘探头向窗外看,神情紧张。陈赓笑着说:“你们的飞机,除了来吊孝,还有什么用?” 陈赓和符绍基谈话,得知他是华侨。“我过去长时间住在旧金山、澳洲和新加坡,”符绍基说,“早就不愿意打内战了。希望陈将军将来能够允许我回南洋去。” 陈赓说:“我们深知,华侨身受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双重压迫,他们是有民族意识的。我将来一定帮助实现你的愿望。但是你要知道,不把蒋介石卖国政府推翻,华侨在国外的地位永远提不高。我们当前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放华侨。” 符绍基向陈赓提出,他的家属现在还在城里,希望能去探望一下。陈赓允其所请,派人跟他一起去找他的妻子,并叫人给她送去一笔现款和一些粮食作为安家之用……符绍基感动得连连道谢。 谈话结束时,陈赓对邱行湘说:“如今你被解放了。我相信,如果你能努力学习革命的道理,正确地认识过去的作为,改变对人民的态度,还能获得人民的谅解。重要的是自己解放自己。欢迎你们到我们解放区去学习。”陈赓当即吩咐参谋,给邱行湘、符绍基准备坐骑,带一批猪肉罐头给他们路上食用等。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先是大事吹嘘邱行湘“屡建奇功”、“卒败匪众”的南京国民党当局,洛阳失守后,又改口说他成了“忠烈”。正在解放军押送邱行湘等由孟津县北渡黄河,进入太岳老解放区的时候,南京政府还派人到江苏省溧阳县邱家桥邱行湘老家中去索要他的照片,准备为他开追悼会,表彰“忠烈”,振奋士气。 后来邱行湘从家信中得知此事后写道:“现在想来,可不是吗?旧的邱行湘已经死去,新的邱行湘还在共产党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着。”还说,“共产党把我从罪恶的深渊里拯救出来,使我获得了新生,这种天高地厚的恩德,真是没齿难忘。” 3月18日,敌整编第十一师、第四十七师和第一二四旅等部队,跌跌撞撞地进入洛阳,发现这里已是一座空城,工事全部被毁。兵力少了守不住,多的兵力又拿不出。4月3日孙元良部队撤回郑州,胡琏部队撤回到平汉铁路南段去了,洛阳城内只剩下一个正规军的团和一个保安团。 陈赓决心再克洛阳,4月5日,陈赓指挥第四纵队的第十旅和第十三旅包围洛阳城,钳制其增援部队;由第九纵队的第二十六、第二十七两个旅担任主攻。敌弃城东逃,被第九纵队追歼,第四纵队在追击中也俘虏不少,洛阳又告解放。解放军部队向东追击中,先后攻占了偃师、巩县、汜水、广武、荥阳等县城及虎牢关等地。第十三旅还击落敌机一架。根据《第二野战军战史》记载,此役共歼敌4600余人。 4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指出这次再克洛阳,可能巩固,必须注意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最后说“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如果应用对待国民党管理的城市的政策和策略,来对待人民自己管理的城市,那就是完全错误的”。 洛阳战役结束了,陈赓一直留在城内,检查部队的城市纪律,并督促部队有秩序地撤出城去。洛阳古都是陈赓兵团渡黄河以来解放的第一座举国瞩目的坚固设防城市,不仅在军事上意义重大,在政治上影响也很大。因此搞好部队的城市纪律很重要。在战役发起前,陈赓作为前委书记,就专门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与布置维护城市纪律问题,部队进城后,他立即向部队重申城市纪律,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整体来说,攻城部队模范地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纪律,真正实现了“光荣的进去,干净的出来”的要求,保持了“军政双胜”的光荣传统,获得了洛阳市民的称赞。 洛阳城内还没有最后解决战斗,西门和南门就安上了哨兵,除执行警戒任务外,主要是维护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证明都不许带东西出去。 下了几天雨,许多战士的鞋都坏了,特别是担架连,更是费鞋。但战士们宁愿赤着脚往来抬伤员,也不愿从敌人住房中乱扔的胶皮鞋中捡一双穿上,而落一个破坏纪律的名声。 一家花布行里放着几条金狮牌纸烟,陈赓部队在这个布行里住了两天两夜,纸烟没有少一盒。 有一天,陈赓看见几个民兵在街上抢东西,立即上前制止,教育他们说:“以后城市就是我们的了,不能破坏。”随后他就下令所有民兵撤出城去,并决定在城内秩序建立之前,不让农民进城。他认为,如果让他们大量拥入刚解放的城市,将城内搞乱了,将来恢复,还不是要农民负担吗? 第二次攻克洛阳后,中共中央发来指示,要求注意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各项城市政策。陈赓立即主持前委开会学习中央指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必须委派懂政策有能力的人担任”,决定派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刘有光为市委书记,老干部杨少桥为洛阳市长。中共中央指示中还说:“市委书记和市长应该对所属一切工作人员加以训练,讲明各项城市政策和策略。”因此陈赓只准经过学习和训练的人员进城,城内除留少数担任警戒的部队外,其他部队和人员一律撤出城外。 陈赓还特别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他参观白马寺时,给大家讲了唐僧“西天取经”的传说;到城南牡丹园,又讲了武则天和牡丹花的故事。附近有一座坟,传说里面埋着的是关云长的头。有人不以为然地说:“曹操的都城在许昌,怎么会把关公的头埋到洛阳来呢?” 陈赓瞪起眼睛说:“不管是真是假,先保护起来再说。破坏起来容易,修复就难了。”他的话给洛阳保护文物古迹的工作定了调子,使洛阳这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 由于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坚决,新区政策贯彻得好,所以陈毅和宋任穷先后去中原局路过洛阳时,对洛阳城市管理得好十分赞扬。 1988年周希汉回忆往事写了一首《祝洛阳解放四十周年》 的诗: 嗟峨残春乱,恶战古河惊。 壮士涂碧血,洛城牡丹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