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成搁笔起三叹

 夫复何言 2025-01-05 发布于广东
昨天温习了苏轼的尖叉韵咏雪诗,借着这股热乎劲,继续他的聚星堂韵。

说起聚星堂,自然还是绕不开他的恩师欧阳修。

欧阳修于皇祐元年(1049)三月,至皇祐二年(1050)七月任颍州太守,期间他的许多朋友不时来此,与他交流学问、饮酒作诗。欧阳修在颍州北城署衙大堂后建了个二堂,并亲自题名“聚星堂”,以供大家聚会小酌、切磋诗艺。

欧阳修对朋友们提出禁体物语的要求,简称"禁体",即在创作体物诗时,禁止使用世人孰知的体物语言,比如咏雪,须禁用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常用字,以此来激励创作者趋新避旧。

皇祐二年(1050)正月初七,欧阳修与朋友们在聚星堂宴集,众人分韵作诗并编成诗集,流行于世,许多未能参与此次盛会的四方文人墨客都非常遗憾。从此,聚星堂成为大宋文人心中的又一个圣地。

元祐六年(1091),苏轼出任颍州太守。他的恩师欧公当年创建的“聚星堂”依然完好,自然便成了苏轼燕集名流的场所。

这一年的十一月初一,苏轼祈雨,得天公眷顾,下起小雪。大家很高兴,一起在聚星堂喝酒。苏轼想起恩师欧阳修在此作太守时,与朋友相约咏雪,禁体物语,用字艰难却又能写出奇丽意境,四十多年来竟无人承继。

作为欧阳修的门生,苏轼自谦说不足以追配老师,但是当日宾客云集,盛况不减当年,而欧阳修的二公子也在,于是也如恩师一般要求禁体,各自写一篇咏雪诗,追忆当年的故人故事。

《聚星堂雪》

宋    苏轼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余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以为汝南故事云。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计持寸铁。

就这样,聚星堂韵,如尖叉韵一样,毫无悬念地成为咏雪的另一道加分题,由于最后一句“白战不计持寸铁”,也被称为“白战体”。在当时和后世,引发众多诗人接力挑战。

一直到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有人在腊月初五的纷纷大雪中想起了先生,还用聚星堂韵记录这一场飘了六百年的雪。

《十二月五日大雪用东坡星聚堂韵仍效欧阳公体》

清    彭孙遹

三年刻楮成一叶,五色玲珑粲干雪。

岂知雪态更姣好,天巧人工迥悬绝。

晓来窗纸𥰡𥰡鸣,冷压屋梁冻䲭折。

起行庭际没双踝,屐齿棱棱半明灭。

闭门高咏坡仙诗,爽气摩空霜影掣。

诗家体物好形似,有类隋宫剪綵缬。

醉翁旧令禁不为,未许眼中著金屑。

聚星堂上客星散,六百馀年一转瞥。

恨不同时厕宾从,徒慕昔贤守遗说。

诗成搁笔起三叹,卧听霜飙响檐铁。



幸运的是,岁月变迁,而颍州府衙一直被珍惜维护,一直到民国期间,聚星堂故址仍在,据说目前还留有匾额。颍州西湖如今也修浚一新,湖上建了座亭子,写着颍滨星聚,向这段故事致敬。

这场雪已经飘了近千年,希望我们的后人仍然有机会看到这样珍贵的奇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