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卷现藏故宫,不能做复制品,但是小编找到了一幅同风格的金刚经复制品,也是很值得收藏的,装裱好的挂在客厅背景,或者挂在书房,也是很增加文化氛围的。对张即之小楷感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张即之生于公元 1186 年,字温夫,号樗寮,是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其家世堪称显赫,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更是中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八世孙。自幼便浸润于深厚的文化氛围之中,诗词音律、书法丹青,种种文艺熏陶如同春雨润物,滋养着他的才情与灵性。在当时,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楷书发展至宋代,研习者愈发稀少,传统笔法与风格陷入低谷。可张即之偏要逆水行舟,他凭借着自幼打下的扎实根基,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等唐代大家,汲取唐人楷书严谨法度之精髓;后又师法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采撷宋人尚意书风之灵动意趣。汉隶的古朴厚重、蚕头燕尾,晋唐经书的规整肃穆、平和简静,也都被他巧妙吸纳。他博采众长,独传家学,以张孝祥书风为主调,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张即之擅长楷书与榜书,尤爱书写擘窠大字,其书法名列当世四绝之一,享誉一时。《宋史》本传赞誉他 “以能书闻天下”,“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其《大字杜甫诗卷》更是被前人惊叹有 “长风破浪气象”。值得一提的是禅宗思想对他的深远影响。南宋时期,禅宗盛行,张即之身处其中,深受熏陶。《佛遗教经》,全称《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承载着无尽佛家智慧,它是佛陀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的精炼总结,是佛入涅槃前对众弟子最后的谆谆教诲,也是为后世所有渴望离苦得乐之人留下的得度因缘。《佛遗教经》不仅是佛门圭臬,更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诸如 “置(心)于一处,无事不办”,倡导专注的力量;“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 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传递持之以恒的精神;“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教诲世人修身养性。它以其深入浅出的智慧,成为僧俗共鉴的精神宝藏。张即之小楷《佛遗教经》卷,整体观之,字迹工整而不失灵动,笔画的粗细变化、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安排,都恰到好处,后人以 “如矮松偃盖,婆娑可爱” 来形容它,实在是精妙至极。下笔时,简捷凝练,毫无拖沓之感;运笔过程中,坚实峻健,笔锋在纸面上稳健前行,却又灵动多变。张即之善用侧锋,打破常规楷书中锋为主的笔法局限,侧锋的运用让笔画边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锐利感,骨力尽显,似嶙峋山石,棱角分明却又坚韧不拔。且,笔画之间顾盼生情,笔断意连。在《佛遗教经》中,偶尔可见隶书笔意的捺画,微微挑起,似燕尾轻扬,增添古朴韵味;又有经书的端庄布局,字距行距疏密得当,尽显静谧祥和。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