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位院士和中医药专家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特邀评述,分析中医药学术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菌心说 2025-01-08 发布于北京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华中医药学会自2020年起持续开展“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遴选和发布工作。在张伯礼院士陈凯先院士的指导下,学会组织专家对2020~2023年度入选和候选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受邀撰写了题为《基于2020~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分析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亮点与趋势》的评述性论文,近日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发表http://engine./doi/10.1360/SSV-2024-0293

图片

论文从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与作用、提高中药全链条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总结回顾近年来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亮点指出近年来中医药学术研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合推动了中医原创理论、针灸生物学基础及中药疗效作用机制的科学解读;高质量临床研究, 特别是以中药或针刺为干预措施的临床试验, 彰显了中医药在防治重大慢病和难治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中药资源保障、新药研发、临床安全用药等领域的研究, 促进了中药全链条创新能力的提升;中药监管科学体系的发展, 则为中药新药创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同时论文也指出,虽然近年来中医药学术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原创优势发挥不足、中医诊疗优势未充分显现、重大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深度不够等挑战依然存在。未来, 中医药学术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中医药原创理论优势, 加强人工智能、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 推动中医药原理解读研究范式转变与方法学创新, 推动中医药理论取得新突破;二是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 优先选择中西医具有共识、临床需求未被满足、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诊疗具有优势、中医理论具有原创性的疾病, 推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 形成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新模式, 提升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贡献度;三是加强中药全链条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 从资源保障、新药研发、工业制造、合理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创新适合中药的研究方法, 构建符合中药特色的中药全链条创新策略, 推动形成复杂疾病的药物研发和应用新理论。
论文的发表,有利于帮助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了解中医药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激发中医药科技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原创理论和诊疗实践优势,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