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应被遗忘的新四军(91)粟裕千言电报力谏打高邮

 金色年华554 2025-01-14 发布于江西

鉴于津浦路形势严峻,12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陈毅等人:"据各方情报,蒋顽将集中力量打通津浦路。你们当前情况,即严重起来,望速作准备。对你们的战略要求,是消灭北上顽军主力,阻止顽军北上。如不能完全阻止顽军北上,亦须大量消灭顽军。"12月11日,陈毅、张云逸、饶漱石、黎玉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整个津浦线作战部署,其中要求:"粟、谭率王纵队、陶纵队、张震纵队,迅速集结津浦路南段,进行大的战略袭击,力求一举即能控制100里至200里的铁道,并相机能求得歼灭北上顽军的1至2个师。""以张藩纵队、管胡纵队力量,包围高邮";"王、陶两纵队,不宜用在高邮方面,而应专力应付津浦战场"。

12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陈毅,同意了这个部署,并要陈毅"电告张、邓、栗、谭,令王、陶纵队执行津浦路作战任务,不去高邮"。

上级的这些部署,让正在兴化准备高邮战役的粟裕心急如焚:此时,陶勇的8纵和王必成的6纵已经占领进攻出发地,待命出击高邮。

高邮城南临扬州,北向两淮,是苏中运河边上一个可攻可守的军事重镇。这里驻有一千一百多日军和四千多伪军。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要他们"维持治安"、"收复失地",拒绝向新四军缴械投降,并要已到达扬州的国民党第25军准备北上"接收"邵伯、高邮。国民党军队认为:"运河是道门,高邮是把锁,有了这把锁,就可以把共军锁在笼子里。有朝一日,开锁进门,国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置共军于死地。"日军也认为高邮地形险要,又有重兵据守,因此对新四军送去的通牒置之不理,并说:"要缴枪就缴给蒋委员长,他代表中国的正式政府,你们新四军没有资格受降。"日军还扬言:"奉命收复失地,北攻宝应。"

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粟裕的战略全局意识已经非同一般:国共两军肯定首先在华中地区展开鏖战,新四军必须开辟有利于打运动战的战场。为此,粟裕提出:在南线组织高邮、邵伯战役,打破国民党军队沿运河北进、分割华中解放区的企图;在北线组织陇海东段战役,华中与山东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

1945年12月3日,粟裕等联名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建议举行高邮、邵伯战役和陇海路东段战役。

12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粟裕的作战计划,并要求注意争取日军中立,争取孙良诚部反正,整个战役以在一个月内结束为好。粟裕马上带领部队进行战役准备。

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却改变决定,不打高邮。

张鼎丞焦急地说:"怎么办?扬州的国民党第25军有进占高邮的企图。"粟裕手捧电令,紧闭双唇,眼光直勾勾地盯着远处一个地方。

张鼎丞想起粟裕前几天在会上说:"高邮之战,势在必打,迟打不如早打。速战而胜,既利当前,又利长远。若失战机,后患无穷。"

"打!"粟裕长长地出了口气,一掌拍在大腿上,"发电报,我向中央呼吁!"

下面就是粟裕亲自起草的千言电报:

十一日关于津浦线作战之部署,此刻才收到。情况已有变化,特呈报如下:

(一)据各方消息,顾祝同为徐州行营主任,汤恩伯、李品仙副之,各该部正向徐州集结中。(此)刻徐州已有重兵,徐蚌段沿线亦已集结兵力,筑深沟高垒。因我王、陶两纵队北渡后过分疲劳,各纵未能迅速编成,致使有利的破袭机会已失去。目前,欲控制徐蚌间一段铁路,非集全力不可。如达目的,有调动除宿蚌沿线顽军对我之可能,对错乱顽方部署及对山东我军之配合均有利。但欲与顽军决战,以确保暂占之铁道线,恐非我华中野战军三个纵队所能胜任。

(二)据近日此间密息,孙良诚部拟调津浦线上滁县,其高邮防务将由顽二十五军接替,(此)刻高邮正准备粮草、房舍。另据侦察报告,顽二十五军之一部,已到仙女庙、砖桥之线,同时顽四十九军有运徐州之密息,但近日亦有由江阴北渡企图。据此情形,顽有解决孙部之可能,但亦可能将其西调,以加强控制。然顽军对高邮之控制,势在必行,尔后沿运河线北上,对我华中分割之威胁甚大。果如此,苏中部队将受其牵制,张藩纵队亦将长期留置运河线上,无法机动。

(三)根据目前顽集重兵于徐州、宿县、蚌埠及设立徐州行营的情况,判断该顽将全力对付我山东及华中,其今后第一步行动之最大可能,除加强徐(州)海(州)间铁道之封锁外,将利用淮北平原发挥其优势兵器,以重兵由徐州东南沿睢宁、宿迁向两淮前进。海州、淮南、运河线均为其辅助方向。如此,不仅华中将被分割与孤立,即华中对山东之配合亦将大减其效能。

为此,特作如下建议:

(一)为解除顽军自高邮沿运河向北分割华中之威胁,建议仍按原计划,夺取高邮、邵伯。(此)刻我各部已接近该线,当尽量争取政治上解决。如此举成功,则今后张藩纵队亦可离开苏中,先去淮北作战;更可使苏中区的经济、财政保证对华中之主要供给,否则今后之作战供应,亦将受极大影响。

(二)陇海线日军、日侨,已开始向连云港运输,徐州日军闻已解除武装,不久可能东运。为此,建议山东与华中部队于一九四六年一月间组织一次大战役,将徐海段铁路彻底破坏并完全控制之。此举有如下好处:使华中、山东连成一片,两个野战军能有效配合,战场扩大,尤其是控制了淮北平原,便于我大兵团机动,迫使顽军在我山东与华中两个根据地之间的起伏地带及半河川地区作战,便于我在运动中大量歼灭其主力。果如此又能获得成功,则顽军受挫后,势将暂时退守徐州,以待重整旗鼓。斯时,我再以一部破袭徐蚌段及徐郑段铁道,使徐州孤立,于我更利。

(三)但破坏徐海段铁道,正处在日军即将东运海州之时,顽军可能借口我军不让日军回国,鼓励日军与我作战。

(四)职对整个局势与情况不明,此仅系个人偏见,是否有当,速电示,以便决定部队行动。

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战役构想。新四军军部同意了粟裕的计划,但只给他第7、第8两个纵队,6纵留在淮海协同山东野战军在津浦路作战。

"主力部队三缺一,此战有把握吗?"不仅仅是个别人担心,"是不是等6纵归建后再打?"

可形势不等人啊!粟裕掰着指头算了算,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打胜还是有把握的。

1945年12月19日夜晚,战斗首先在邵伯打响。这是在高邮、扬州之间的一个镇子,粟裕把指挥班子带到了离这里不远的一个小村子。

粟裕果断地命令:"围三缺一,给日军留一个门!"日军果然突围,并从粟裕的指挥所前仓皇逃窜,门内的粟裕和警卫部队不动声色。

前面就是开阔地,狡猾的日军似乎知道中计,犹豫着想往后退。

晚了!粟裕一挥手,7纵把日军围困得铁桶一样,将二千多日伪军一举歼灭。

其他方向也进展顺利,新四军把高邮外围全部扫清。

高邮敌伪全部龟缩在城里,城楼上的警戒部队大部换上日军。白天扯起一面日本旗,孤零零地迎风摇晃。一到晚上鬼影绰绰,穿梭来去,并不时用速射炮连珠似地向外乱打一阵:三分向新四军示威,七分倒是为自己壮胆。

粟裕说:"别看敌人还在顽抗,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这些'武士'们是散了劲的。不过日军指挥官对日本投降的消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不让士兵知道真相。我们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

第二天一早,城上敌人就看到了醒目的大字:

"你们为谁流血?"

"你们的父母姐妹正等待着你们!"

"放下武器,保证生命安全!"……

大风筝捆上一包一包传单飘到高邮上空,啪的一声,点燃的线香在设计好的时间内烧断,成百成千张传单雪花似地满天飞舞,慢慢地落到高邮城里各个角落。

军区敌工干部和日本反战同盟组织了喊话组。日本战友宫本干脆跑出屋子,同敌人大声谈话:

"读段天皇诏书给你们听听,好吗?"

"再读段日本反战同盟代表给你们的信吧:'我以日本同胞的身份,奉劝指挥官及士兵诸君,携带武器来投八路军、新四军吧!我们绝对保证诸君的生命安全,尊重诸君的人格,待形势安定、交通恢复后,我们将送指挥官和士兵诸君返回我祖国﹣﹣日本'。"……

日本歌曲同时响起:

"……哟,经常的,为我们的命运祷告的好母亲,大概很健康吧!妹妹大概要出嫁了,我做哥哥的多么想买些东西,做你的嫁妆。山啊,海,遥远地隔离我们,怎么能到达那里……"

幽怨柔和的曲调,伴着熟悉的故乡歌声,一阵阵地飘荡在夜空,送进了这些日本"武士"们空虚的心灵。战斗的气氛显然变成了思乡的柔水,向日军缓缓地流去,战地一时寂静得了无人声。

虽然在敌军官指挥刀的压迫下,敌人仍然坚持不投降,但已经没有了战斗意志。

这时,情报人员报告:国民党反动派密令高邮敌伪"共同固守待援","坚决抵抗到底";国民党第25军第108师师长顾凤阳率领全部是日械装备并配有日军顾问的1个团,勾结日军五百余人、伪军三四千人,由仙女庙出动,向已解放的邵伯进犯,并企图增援高邮。

又高又厚的高邮城墙,既是敌人的军事工事,也是敌人的心理防线,不打开它,敌伪是不肯投降的。

粟裕下令总攻!

1945年12月25日夜,阴云密布,细雨蒙蒙,伸手不见五指,这是一个不利于攻城的天气。

高邮西门外紧挨公路、运河和高邮湖,地形极其不利。新四军炮兵又在东门猛轰,敌人根本想不到新四军会在西门这里重兵进攻。

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应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粟裕吩咐部队:"切记力争偷袭,准备强攻。偷袭不成,立即强攻,以收神效。"

著名的"老虎团"3连突击班班长袁金生,带着全班蹬过护城河,像一阵风似地把梯子靠到城墙上。夜幕里,城墙黑压压的显得特别高大,用三根竹子扎接起来的梯子,人爬起来吱吱呀呀的一软一滑,随时都有跌下来的危险。

而战斗组组长蒋万金带头,如猫一样窜上城头。

狡猾的敌人也早有对策。

城头突然伸出许多钩镰枪,这种特制的城防武器很厉害,矛头边带有弯钩,能刺能推还能拉。爬在几丈高竹梯上的人,本来就摇摇晃晃的,只要被钩镰枪带着一下就要摔下来。一下刺不着人,钩镰枪还可以把竹梯推倒或拉歪。

可是,新四军指战员的动作更快,人还未到,手榴弹已被扔上了城头。一声巨响,把日军吓得逃开了。就在这烟雾弥漫的一刹那,突击班的勇士们跃上了城头,与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战,打垮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保证了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城。

经过一夜激战,枪声渐渐停了。日军一面声称愿意投降,一面还坚持要同新四军代表谈判。

主持受降的8纵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带人来到日军司令部门口。一个年约五十岁的日本军官挎着指挥刀,笔直地站在那里,阴森的目光立即使人感到这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

他大声地说:"我是日本皇军派遣部队最高司令官,我只同你方最高代表谈判。"

此人是日军独立第90旅团的岩奇大佐,日本天皇都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一个小小的指挥官还要找新四军什么最高代表谈判!韩念龙看着这个装模作样的家伙实在又好气又好笑,就严厉地说:"我们就是最高代表,现在命令你们无条件投降。"岩奇看见新四军方面态度非常严肃,终于换了口气,但仍然十分狡猾,想讨价还价:"我们旅团中心在南京,我们愿意离开高邮回到南京去;城里的弹药、给养和重武器,我们可以全部留交给你们。为了到南京去时路上安全,我们的轻武器将随身带走。"

"你们只能无条件投降,你们天皇的命令,也是叫你们无条件投降。我们保证你们和你们家属的生命安全,不侮辱你们的人格,你们投降后的一切安排,我们自然会按我军优待俘虏条例妥善处理。"韩念龙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岩奇提出的无理要求,"现在,你和你的部属必须立即解除武装。"

3天以后,粟裕接见缴械投降的日本军官。岩奇大佐双手捧起一把紫光闪闪的指挥刀,向粟裕深深地鞠躬,说道:"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军!"

高邮城终于回到人民的手里,居民们挂出许多灯笼,街上到处都是兴高采烈的人群。天亮后,天空传来嗡嗡的飞机声。原来是国民党的运输机,它们乱七八糟地扔了许多给养。蒋介石还梦想勾结敌伪,保住高邮这个军事要地。

高邮战役至1945年12月29日胜利结束。新四军共歼灭日军一千二百余人、伪军八千余人,拔除了残留于苏皖解放区中心的最后一个日伪军据点,大大改善了华中南线的战略态势,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