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网最详细的智永《真书千字文》临摹教程

 山里的雨 2025-01-1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智永

生卒年不详,本姓王,名法极,历梁、陈、隋三朝,传百岁而终,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出于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永欣寺,整整住了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寺中,智永深居简出,每日临摹王羲之的字,从未间断。他在屋内备了几只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笔头写秃后就取下丢进簏子里。后来破笔头积了十大簏,智永便在屋前筑冢埋笔,人称“退笔冢”。当时向智永求书者甚多,常常踏破门槛,于是智永用铁皮裹上门槛,称之为“铁门限”。可见智永习书之刻苦,书名远扬,是我国历史上承袭“二王”书风又有自己风格的著名书法家。

图片

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册27开,每开纵38.6厘米,横51.3厘米,拓本原为朱翼盫先生收藏,后捐故宫博物院。
《智永真草千字文》行笔沉着流畅,绝无轻滑滞凝处,点画灵活自然,字势于平正中寓奇趣。宋大观三年(1109)薛嗣昌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摹刻,又称“关中本”或“陕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智永真草千字文,体现所谓'意在笔先,熟能生巧',达到了'神化自若,变态无穷'的意境。遒劲丽美,字体古雅,用笔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多奇趣,确非唐以后人所能至。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智永真草千字文》,气韵飞坮,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又如苏轼所评:“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智永千文书在锋颖的藏露、用锋的顺逆、运锋的正侧等方面,呈现出用笔多样性的特点,确乎是“精熟过人”、“精能之至。”

图片

书法家智永书写用笔

1.“时以尖锋入纸”,起笔处以露锋为多;行笔转折处以圆转为多;点画收笔处以藏锋为多。其笔画形质呈现出丰腴圆润的韵味,造就了其书“多肉”的面貌。
智永书虽“多肉”,但其点画仍不失柔中寓刚、华滋遒劲的一面。与折笔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智永书同样体现着真书“中锋以运笔、侧锋以取势”的奥妙。以横画为例:智永书中数横并排的字,其中的短横,多为顺锋平出之法写成的“左尖横”;其形如锥。而其中的长横,亦即字中的主笔(或在顶盖、或在中腰、或为底托),则有三种形式,或为“曲头横”,其形如钩;或为“方头横”,其形如刀;或为另一形式的“左尖横”(以顺锋侧出之法写成,即顺势落笔,侧势圆转运笔,笔画呈上平下孤之状),其形亦如刀。这就使智永书的横画呈现出短画如锥、长画如钩如刀的多种面貌。
横画而外,其他诸种笔画亦各尽其妙,其运锋或顺或逆,或正或侧,而露锋起笔则是其主导方法。智永书发笔处出锋如锥画沙、如抽刀断水,亦是“峻落”也。王羲之《书论》云:“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其《兰亭集序》即为千古楷模。
而智永书用笔的多样性,亦无愧于乃祖遗风。我想,这也就是古代大家们对智永书虽则从不同角度有褒有贬,但众口一词的称其“书法精审”、“精熟过人”、“精能之至”的原因了。
2、智永千文书笔画、部首之间“尖接”、“粘合”之处至为普遍。所谓“尖接”,就是笔画承接处多用尖笔相连;所谓“粘合”,就是各部首本来相离,而使之凑近、靠拢,使点画、部首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书家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宋苏轼《论书》)这种“尖接”“粘合”的结字之法是形成智永千文书茂密丰腴的手段之一。如前所述,这种“尖接”、“粘合”用的多是“尖笔入纸”的方法,既得轻捷之便,又泯灭、融合了起笔处过多的锋芒,正合了所谓“平顺而凛锋芒,健劲而融圭角,引伸触类,书之能事毕矣(明、项穆《书法雅言》)”的审美习惯,使智永书透出一种温文尔雅的“疏淡”风格。
3、参以行书结势。智永千文书以较多行草笔法以及一些连笔书写的娴熟技法,又与通篇楷法形态与笔法有机融合,字势内笔势流动,构成自然紧密、结势平和、极具乃祖二王笔法的意蕴,是学好二王笔法的简约途径,也是通向学习掌握行书笔法与结体的途径。
4、与结字紧密形成对照的是,在章法上,千字文篇承习了魏晋书的特点,字距、行距比较明显和宽疏,以静态取胜,不作大的起伏变化。惟其大小相杂,对比较为突出。但其字之大小,是随着笔画的疏密多少而变化的,出之于自然,非矫揉造作之态。

图片

临写此帖,笔不宜过大,须偏硬一点的精致小狼毫,笔锋要好,用墨

稍浓,纸宜偏熟,此帖临写要点:

一、因此帖楷书方整,法度谨严,一笔不苟,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中犹存古意,温润秀劲兼而有之。楷书起入笔有露锋萦带,所以书写时,把笔尖调整为一个小小的弯度,握笔如捉钢笔状,使用腕力弹跳,使字写得稳实而生动。草书藏头护尾,线条沉实而富有弹性,所以书写时二指抓笔,指实而掌虚,笔尖转动裹锋行笔,使线条挺拔而力透纸背;
二、注意横细竖粗,横生波折,竖挂垂铃的结字规律,行笔斩钉截铁,准确富有变化;
三、把篆隶笔法融入楷书,使楷书富有生气而动感十足;
四、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注。行笔须疾徐自如,笔断意连,空灵,具庙堂气。所以临写此帖,要有一支精致的狼毫笔,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套好的工具,可以事半功倍。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平和心态,不急不躁,方能把握此帖的精髓,使之既具形彩,又具神彩,最终达到形神兼备。

图片

第一部分  基础笔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部分  偏旁部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字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字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字框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部分  结字原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四部分   单字教学手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别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