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说新愁强造词” ——滥用词语绝不是与时俱进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如果把它的词序颠倒成本文题目那样,意思就成了为标新立异解说“新(很多本是旧愁)愁”而硬生生的制造新词语或滥用老词语。 自从改开,特别是有了网络以后,我们引以为傲的大汉语言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被重新组合、定义。具体说来,就是不再好好说话,准确的说是不再用原来的字义去说话。当然,新生事物必须要由新的词语表达才能使其概念清楚明白,但原本就是个旧事物,却非要硬生生的造出一个甚至多个新词来代替,以彰显其“与时俱进”。 比如简洁准确的“漂亮”一词,如今非要表述为“美炸了”“绝绝子”“仙女下凡”;原本一句冷静客观的“这件事很有趣”,非得说成“这事儿简直太绝了,一整个爱住”……网络语言陷入了一种不断“膨胀”的怪圈。同样一句话,为了不产生误解,于是拼命地扩大表达的感情色彩。语言的表达一方面显得轻而易举,一方面又显得词不达意,有种想说点什么却越用力越无力的感觉。 当我们习惯了用这种方式交流,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的正式场合也不自觉地说出类似的话语,从而导致交流阻隔,给他人留下不稳重、不专业的印象。 比如“为人民服务”5个字,言简意赅,实用适用,却非要泛泛而谈,而写。还有那些被“滥用”了的政治术语,更是属于极端的不尊重。旷日持久完不成的任务目标被说成是“永远在路上”,某些不被劳苦大众理解的地方政策、企业规定被定义成了“新特色”...... 词语的滥用现象不仅影响了语言的规范性,还可能对文化传承造成负面影响,可能会传递出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认知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滥用“成功法则”来误导人们只要模仿他人就能成功,忽视了个人努力和内在实力的培养。“奥里给”、“偷感”等等很多无厘头的网络热词正在渐渐侵蚀着无数青少年的头脑。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普及语言知识、加强语言教育、严格广告审查和提高公众文化素养等措施,提升公众的语言应用能力,使词语的使用更加规范和得体,促进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并摘用部分网络文字) ——二〇二五年一月四日星期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