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个短命的统一王朝:隋 文帝杨坚之死⑺

 金色年华554 2025-01-22

病成这个样子倒也罢了,更沉重的打击还在后面呢。

父亲既然卧病在床,作为儿子的皇太子杨广自然要入内殿服侍,这是一个规矩,被称之为“侍疾”。此时,他急于登基做皇帝,已顾不得再矫饰了,就写信向杨素询问即位事宜。杨素的复信偏偏被宫人误送到杨坚的床前。杨坚阅后已经大为不满。哪知杨广得意忘形,这天大早,陈氏出来上厕所,杨广竟欲乘机奸污。陈氏拼命挣扎着反抗,才逃回了杨坚床前。杨坚见她神色大变,奇怪地询问原因。陈氏说了句“太子子无礼”,委屈的眼泪早已夺眶而出。这下子把杨坚气得七窍生烟,擂床大骂:“畜生何足托付大事,独孤皇后真是害了我啊!”马上把兵部尚书柳述与黄门侍郎元岩唤至床前,吩咐道:“快召我儿进来!”柳述等准备去传唤杨广,杨坚摇手说:“是杨勇!”柳述与元岩走出寝宫,刚刚把圣旨拟好,杨素已经得到了消息并急忙转告了杨广。杨广立即假传圣旨,逮捕了柳、元二人并关进了监狱。紧接着,杨广又征调东宫禁军,接管了杨坚仁寿宫的警戒任务,在宫廷内外戒严,宫门口更是禁止出入,并命令自己的亲信右庶子——即东宫总管张衡进入寝宫“侍疾”。张衡把陈宣华、蔡容华以及后宫中所有一同侍疾的嫔妃、宫女、宦官等全部赶至“别室”。不一会儿,里面就宣布:皇帝已经驾崩了!这是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间事,隋文帝杨坚在位23年多一点,享年64岁。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没有悬念了: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隋炀帝杨广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关于杨坚之死,无论《隋书》、《北史》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明确地说他是被儿子杨广害死的。尽管史官撰史,往往多有避讳,尤其是对于皇帝之死,如果仅看某一种史籍,往往使人如堕云雾之中;然而,涉及到隋文帝杨坚,倒也怨不得史官:既然那个张衡已经将寝宫中的所有人都赶出去了,那么杨坚的床前就只剩下张衡与奉旨“侍疾”的皇太子杨广了,谁能证明杨坚是被害死的呢?不过,上述三种史籍,却又在在显示,或者在在向人们暗示:杨坚死于亲生儿子杨广之手。尤其是《资治通鉴》,在“俄而上崩”之后,又有一句:“故中外颇有异论。”元人胡三省先生在后面加注说:“此上叙帝所以见弑。”肯定了杨坚是“见弑”身亡。而所谓“异论”又是什么呢?司马光紧接着又在《通鉴考异》中转引了两段史料,一段是隋末唐初赵毅的《大业略记》:

“杨坚在仁寿宫病重,召唤杨广来侍候自己。而杨坚在嫔妃中最宠爱的只有陈夫人与蔡夫人。杨广把蔡夫人唤到别的房间,蔡夫人回到寝宫时头发散乱,脸上还有伤痕。杨坚询问原因,蔡夫人哭泣着说:'皇太子非礼!’杨坚大怒,恨得把手指也咬出血来,急召兵部尚书柳述与黄门侍郎元岩等,命令他们唤庶人杨勇进宫,准备废黜杨广,让杨勇复位。杨广见事情紧急,连忙唤来杨素与张衡带着毒药进宫,又挑选了三十名健壮骁勇的官奴,让他们都身穿女人的服装,妆扮成宫女,却又暗藏兵器,在宫门外、巷子口担任警戒。杨素等人随即进入寝宫,杨坚就暴崩了。”

另一段是唐朝中期马总的《通历》:

“杨坚病重,在仁寿宫与文武百官诀别,一一握手,感伤叹息。后来,只剩下皇太子杨广与陈宣华夫人在寝宫侍疾。杨广对陈夫人无礼,陈夫人告诉了杨坚,杨坚大怒,骂道:'死狗,哪能把后事托付给他!’急令传召杨勇。杨素怎会执行或怎么会让人去执行这道命令?反而把杨坚身边所有的人都赶了出去,然后命令张衡进入寝宫,对着杨坚的胸部猛击。杨坚顿时口吐鲜血,溅满屏风,惨呼冤痛之声直达户外,不一会儿就断了气。”

两段记载虽有不同,却都肯定杨坚是被害身亡。而《隋书》与《北史》在陈宣华的传记中,杨坚死后有相同的记载:

“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

《资治通鉴》则记为

“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

试想,如果杨坚是正常死亡,哪有什么“事变”、“闻变”?陈夫人与后宫的那些嫔妃宫女乃至宦官们又怎会“股栗”、“战栗”,恐惧到那种程度?她们可是一大群人哪!杨广等焉能掩尽众人之口?可叹雄才大略、统一南北的隋文帝杨坚,竟然死于自己的亲生儿子之手!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4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