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中正面战场的22场会战

 李阿爸 2025-01-22

原创2023-05-06 03:28·北君呀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之间进行八年的斗争,一共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今天北君带大家介绍一下这22场大会战。

图片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1日):

参战主要将领:顾祝同、陈诚、张治中等。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历时三个月,双方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武器落后和指挥不当导致失败最后匆忙撤退,打破了把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词。此次战役虽然失败了但也改变了日军侵华路线,战略性属于胜利的。

图片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3日):

参战主要将领:唐生智、宋希濂、孙元良等。淞沪会战后,日军又进攻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由于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寻找目标还不明确,受到惨败,南京30万人民遭到屠杀。

图片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937年11月):

参战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等。由于国军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突围,虽然英勇抵抗但也不能力挽狂澜。此役歼敌2万余人。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平型关大捷不为人知的真相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中心特别制作了20集系列节目《揭秘胜利》。邀请旅日抗战史专家萨苏,站在70年后的历史方位,从日本的大量史料中挖掘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以全新的视角,解读经典战例,揭秘胜利内涵。每天早上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播出。





说到平型关大捷,堪称脍炙人口。但是,当我第一次到平型关的时候,看到平型关大捷战场,心中却有异样的感受,八路军摆下的包围圈居然长达五公里。在很多将帅的回忆录之中都曾讲到,在平型关大战之时,中日两军曾同时去争抢老爷庙制高点。八路军先行一步占领了这里,而日军离他们只有几十步。这个时候,我们居高临下将日军打了下去,才奠定了胜局。既然八路军打的是伏击战,怎么可能不先占制高点呢?为什么不把部队布置在离制高点非常近的地方呢?我们开始查阅史料,结果发现了一个与我们平时想象不一样的平型关。

04:08

图片

开战前突然发现另一只日军部队


在日军第21联队联队史之中存有一张地图,就是当时在平型关下中日两军交锋的作战地图。在这张作战地图上我们才明白,原来平型关下八路军打的根本就不是一路日军。在一般的认识中,平型关大捷似乎是这样的:一支日军辎重部队从灵丘县城出发,前去平型关下支援日军作战,在途中的关沟遭到八路军伏击,并将其歼灭。但实战是怎么样的呢?日军确实有一支辎重队从灵丘出发,他的指挥官是桥本顺正中佐,因此被称之为桥本部队,八路军要伏击的也正是桥本部队。但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战斗即将打响的一刻,八路军却发现了另外一支日军也在靠近包围圈,这就是正在从平型关下朝灵丘方向前进的日军新庄淳中佐指挥的约250辆汽车组成的摩托化部队。

图片

怎么办?打还是不打?当时在平型关下,八路军的指挥官也面临严峻的抉择。最后八路军的选择是什么呢?正像刘伯承元帅所说的那样,“两强相逢勇者胜”,八路军做出的决定就是两路日军一块打。这样的结果就是当八路军打出第一排子弹时,居然就正好击毙了日军新庄部队指挥官新庄淳中佐。随即八路军攻占老爷庙制高点,对新庄部队形成了歼灭之势。

图片

平型关战斗中第一一五师某部的机枪阵地

与此同时,桥本顺正所指挥的辎重队也落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八路军为什么要拉一个五公里长的战线?就是不能让两支日军汇合,于是被分割的两支日军先后遭到了八路军的围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是预先像我们想象的那种单纯的伏击战,而是一场伏击战加运动战。所以八路军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桥本顺正中佐、新庄淳中佐,两名中佐先后被击毙,他们所率领的部队也大部被歼。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无敌神话


查阅日军史料的时候,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是几个小时后,日军援军到达平型关战役的战场时所看到的情景。当时进入战场的一名日军士兵,在战史之中如是回忆:“他们进入到关沟之后,看到的是一百多辆日军汽车正在前方燃烧,而附近日军的尸体层层叠叠,这就是被八路军消灭在这里的新庄和桥本部队。”日军这些描述让我们对平型关大捷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八路军并不是不会打仗,正相反,八路军是敢于打硬仗,才会在平型关下同时对两路日军下手。

图片

在当时的山西战场上面,国民党军正处于节节败退之时,士气低落。以至于当八路军上前线的时候,很多阎锡山的部队在劝他们不要往前走,因为和日军是没有办法打的。结果平型关一战大捷,打破了日军无敌的神话。它最重要的贡献是让所有的中国军队认识到,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

讲述人:萨苏

采制:中央台记者穆亮龙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1938年5月21日):

参战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王铭章等。日军打通津浦线,扩大占领区。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后来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虽然会战失败,但是在台儿庄获得了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

图片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1938年6月):

参战主要将领:程潜、薛岳、桂永清、邱清泉、宋希濂、杜聿明等。豫东兵团对孤军深入的土肥圆师团进攻作战,最后被迫炸开花园口大坝阻止日军前进。此役日军没有达到战略目标,但是由于花园口大坝被炸导致中国上千万百姓丧生。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938年10月):

参战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薛岳、张发奎、孙连仲、王耀武等。由武汉失守而结束,从此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此期间,薛岳指挥的万家岭战役,消灭上万人,获得万家岭大捷。

图片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1939年5月20日):

参战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张自忠、李品仙、孙震等。日军为了消灭鄂北、豫南地区的中国军队而发动的作战,国军消灭1.3万日军,自己也受到较大牺牲。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939年10月):

参战主要将领:薛岳、杨森、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等。日军动用10万大军,企图占领长沙,却在中国军队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伤亡高达2万余人,最后被迫撤退。

图片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参战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等。中国军队抵抗日军破坏国际交通线进行的作战。国军调动10个精锐师对日作战,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从而改变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1940年6月18日):

参战主要将领:李宗仁、陈诚、张自忠、汤恩伯、孙震等。此役是日军对第五战区发动的作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但没有歼灭第五战区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不幸的是张自忠将军殉国。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1941年2月7日):

参战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孙震、李品仙等。日军企图歼灭汤恩伯集团,在信阳以北地区发生战端,最终在日军伤亡9000余人后撤退。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1941年4月9日):

参战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等。日军企图消灭赣北地区的国军。由于孤军深入,被国军包围而撤退,歼敌1.5万余人。

图片

13、晋南会战(1941年5月-1941年6月):

参战主要将领:卫立煌、傅作义、杜聿明等。日军企图消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最终导致国军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紧伤亡国军的12分之一,成为抗战史最大的耻辱。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7日-1941年10月9日):

参战主要将领:薛岳、杨森、王耀武、王甲本等。日军企图占领长沙发动的进攻,总兵力高达12万余人,歼灭日军3万余人,虽然日军衣服占领长沙,但最终还是没达到战略目标。

图片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参战主要将领:薛岳、杨森、罗卓英、王耀武、李玉堂等。第九战区诱敌深入,并发明了天炉战法,取得了长沙大捷,消灭日军5万余人。

16、浙赣会战(1942年4月-1942年7月28日):

参战主要将领:顾祝同、上官云相、刘建绪等。日军企图摧毁浙江、江西两省的机场,打通浙赣铁路,虽然完成战略目标,但遭到严重损失,日军消灭1.7万余人。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参战主要将领:陈诚、胡琏、王瓒绪、冯治安等。日军企图消灭鄂西地区的中国军队,打通宜昌至岳阳的长江航线。第18军死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以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敌4000余人。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944年12月):

参战主要将领:孙连仲、王耀武、余程万等。日军为了牵制国军对云南地区的反攻,对常德地区的日军发动进攻,国军收复常德等阵地,歼敌2万余人。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5月25日):

参战主要将领: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李家钰等。日军企图消灭第一战区主力,打通平汉线。由于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完成战略目标。

20、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参战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周庆祥等。日军企图打通粤汉铁路,中国军队40万,日军39.5万,最后以日军占领衡阳而告终。在此役中的衡阳保卫战,第十军孤军死守衡阳48天,由于没有支援而失败。

图片

21、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10日):

参战主要将领:白崇禧、张发奎、孙元良等。日军摧毁空军基地发动的会战,但国军拥有制空权的同时没有得到好的配合,导致桂林、柳州沦陷。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参战主要将领:王耀武、胡琏、廖耀湘等。国军在此役对日军进行包围,创造雪峰山大捷。最终日军被迫撤退,歼敌2万余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