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都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长寿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过去常说 “七十古来稀”,可如今,活到 70 岁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平均年龄都快接近 80 岁了,不少老人更是轻轻松松迈进 90 岁的门槛。这背后除了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了。 中医理论里,藏着许多养生的智慧,其中 “早不破气,中午不伤精,晚上不耗血” 这一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养生哲理。精、气、血,在中医看来,是养生延寿的根基所在,它们由脾胃运化而生,在人体五脏六腑的协同作用下,滋养着全身。而且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就像一个紧密相连的 “生命共同体”,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 咱们先来聊聊 “早晨不破气”。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经过一夜沉睡的人们缓缓苏醒。此时,体内的阳气就如同初升的朝阳,正慢慢生发。这个时候,顺应自然规律,保守住身体里的阳气至关重要。可别小瞧了这阳气,它就像是身体里的 “小太阳”,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清晨阳气的养护。他们认为,半夜时分,人们进入梦乡,阳气在睡眠中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一直延续到清晨,这个时候肾气也是充足的。而唾液,在古人眼中可不一般,它被称为 “玉泉”“天河水”,中医还有 “一分津液、一分生机” 的说法,可见唾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早晨起床后,如果习惯性地清嗓子、吐口水,按照古人的理解,这就是在消耗阳气和肾气,也就是所谓的 “破气”。 想象一下,你在春天播种的时候,如果土壤里没有积蓄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播下去的种子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早晨不破气也是这个道理。清晨起床后,我们应该珍惜并培养身体里的能量,不妨试着把口水吞咽下去,这样能固护肾气。很多长寿老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每天清晨醒来,轻轻闭口,将口中积攒的唾液缓缓咽下,让身体在一天的开始就充满活力。 接着说说 “中午不伤精”。这里的 “精”,可不仅仅指生殖之精,还包括脏腑之精,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忙碌了一上午,到了中午,人体消耗了不少能量,这个时候,养精蓄锐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要做到 “中午不伤精”,饮食上可得多注意。肚子饿了一上午,午餐可不能随便对付。有些人因为工作忙,就干脆不吃午饭,或者随自己的喜好,专挑那些过辣、太油腻的食物。这可不行!为了养护精气,我们可以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的肉类,像瘦肉、牛肉、鸡胸肉、无皮鸡腿肉都是不错的选择。新鲜蔬菜也不能少,吃上 300 克左右,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促进消化。吃饭的时候,也别狼吞虎咽,细嚼慢咽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脾胃,让身体全面吸收营养,为精气的生成提供充足的 “原料”。 除了饮食,中午的休息也不容忽视。大家都知道,中午时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阳光最为强烈,人体的阳气也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建议大家饭后小睡一会儿,30 分钟左右刚刚好。这段不长不短的午睡时间,既能帮助我们恢复上午消耗的精力,又不会让我们越睡越困。想象一下,经过一上午的忙碌,身体有些疲惫,中午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醒来后精神抖擞,下午工作、学习都更有劲儿了。 最后再讲讲 “晚上不耗血”。夜晚,本应是身体休息、恢复的时间,可要是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很容易耗血。就拿晚餐来说,一日三餐的合理饮食原则是 “早上吃好,中餐吃饱,晚上吃少”。可有些人却背道而驰,晚餐吃太多,甚至还吃夜宵。这样一来,肠胃在夜间还得超负荷工作,很容易引起积食,导致消化不良。晚上睡不好,气血自然就会受到损耗。 还有熬夜,这可是现代人的 “通病”。很多人晚上不是加班,就是追剧、玩游戏,一坐就是一整晚,不仅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身体还长时间处于不动的状态,导致血流不畅,瘀堵在体内。而且,熬夜对肝脏的伤害极大,肝主藏血,长期熬夜会损耗大量气血,这些损耗的气血想要补回来可不容易。 了解了这些容易耗血的行为,那我们平常该怎么补充身体阳气,护住体内的气、精、血呢? 睡眠可是重中之重。人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睡觉上,可别觉得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当我们进入梦乡,身体就像开启了一场自我修复的 “工程”,大脑、眼睛、肝脏等器官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与修复。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现在正值秋天,很多人会感到秋乏,这个时候,我们不妨顺应季节变化,随着太阳的升起和落山,坚持早睡早起。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起床,呼吸着新鲜空气,让人神清气爽;晚上,在夜幕降临后早早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自然精神饱满,阳气也能积攒起来。 晒太阳也是个不错的养生方法。秋天的太阳不像夏天那么炽热,晒在身上暖洋洋的,特别舒服。上午 9 点到 10 点,或者下午 4 点到 5 点,这两个时间段的阳光恰到好处。每次晒上 20 分钟左右,既能帮助机体补充维生素 D,促进钙质的吸收,又能提升身体阳气,让骨骼更健康,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我们抵抗病菌的入侵。研究发现,身体中维生素 D 含量高的人群,看起来比维生素 D 水平低的人群平均年轻 5 岁左右呢!所以,秋冬季节,大家不妨多去户外晒晒太阳。 晚上泡泡脚,也是养生的小妙招。脚被称为人体的 “第二心脏”,可它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用热水泡脚,就像是给脚部的血液循环按下了 “加速键”,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体内的代谢水平,增强人体体质。泡脚时,水温保持在 42 度左右最为适宜,如果觉得不好控制水温,不妨买个恒温的电动泡脚桶,有些泡脚桶还有脚底按摩功能,一边泡脚一边按摩,养生效果加倍。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