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军史】抗日战争中后期的开国大典红一师

 虛怀若谷 2025-01-29

1938年6月8日,第四纵队奉命向冀东挺进。

  • 挺进冀东,推动抗日大暴动

1938年5月,邓华支队与宋时轮支队合编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邓华支队改称第十一支队。

(一)沙峪遭遇战,攻克兴隆

1938年6月9日,十一支队在沙峪村与敌遭遇,全歼日军坂垣师团教导队150余人。战斗中,第四纵队参谋长李钟奇负重伤,大队总支书记郑良武壮烈牺牲。1938年6月17日,三十三大队攻克兴隆县城,歼日、伪满军300余人。

(二)抗日英雄包森

冀东主力八路军第十三团是由八路军第四纵队三十三大队总支书记包森带十二连留在冀东坚持斗争发展起来的部队。部队西撤后,我三十三大队总支书记包森和副大队长陈群留在冀东,为冀东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包森和陈群同志在以后的冀东斗争中不幸牺牲。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冀东主力八路军第十三团是由八路军第四纵队三十三大队总支书记包森带十二连留在冀东坚持斗争发展起来的部队

  • 巩固扩大平西根据地

1938年10月中旬,四纵队留下了三个游击支队在冀东继续坚持斗争,其余部队全部西撤。部队返回平西后,根据党中央指示成立了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准备再次挺进冀东,后因形势需要,部队留在平西,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一)冀热察挺进军成立

1939年2月,中央决定,以四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取消支队番号,第六、七两个团(分别由第三十一大队、三十三大队依次改称)由挺进军直辖。

(二)粉碎敌“扫荡”

1940年3月,日军对我平西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围“扫荡”,平西军民奋起抗击。3月14日,我七团在二营营长熊尚林带领下,夜袭谢家堡,歼敌100余人。

(三)参加百团大战

图片

七团战士占领有利地形,伏击敌人。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先后集结115个团40余万兵力,对日军发起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平西部队参加了这一重大战役。

  • 反蚕食、反封锁,渡过难关

自1940年开始,日军对平西根据地轮番“扫荡”

逐片逐区进行“蚕食”和封锁,妄图以“囚笼政策”摧毁我根据地。我十一军分区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确定的抗战总方针,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胜利渡过了抗战最艰苦的阶段。

1942年2月,冀热察挺进军番号撤销,以其机关、直属队大部组建了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黄寿发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不久,肖文玖任政治委员)。1944年7月晋察冀军区组建二级军区——冀察军区。所辖第十一军分区,肖文玖任司令员,高鹏先任政治委员,张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水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七、第四十四团。

图片

曹坝岗五勇士

1942年冬,日军对我分区和七团驻地曹坝岗村进行报复性突然袭击。二连派副排长李连山带领八班阻击敌人,掩护团机关及群众转移。激战15小时,最后仅剩下李连山等5名同志,勇士们誓死不当俘虏,纵身跳崖壮烈殉国。

1943年1月5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签署通令,奖励副排长李连山、战士刘荣奎、宋聚奎、刑贵满、王文兴等五勇士。

  • 参加大反攻,打败日本侵略者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我十一分区于1945年5月发起了著名的察南战役,解放了大片国土。继之,又奉命挺进北平、进军张家口,圆满完成反攻任务,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初,我十一分区结合学习传达毛主席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指示,对部队进行战斗动员。

(一)夜袭房山,挺进北平,扫清据点

7月16日夜,李水清率七团一举攻入房山县城,击毙大汉奸孔宪江,俘敌1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受到军区表彰。8月10日,我十一军分区部队奉命向北平挺进,连克清水涧、门头沟、香山、清河等十几个敌据点。

(二)解放张家口

我十一军分区部队扫清北平郊区敌据点后,又奉命向张家口进军。第十三军分区第二十团(五九六团)首先攻入城内,随后第十一军分区部队进驻张家口,张家口获得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