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蛇与医疗 | 蛇年话“蛇”药:白花蛇、金钱白花蛇、白花蛇舌草、蕲蛇、乌梢蛇、蛇胆、蛇蜕、蛇床子

 d_lotus 2025-01-30 发布于北京
农历乙巳年,生肖为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因灵动、机敏而冷静而被赋予了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不但能化身为仙、掌控生死、还具有神奇的能力。
蛇类入药不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的欧洲各国,人类也就开始有目的地收集毒蛇提炼为药,用于治病救人。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急救组织、诸多医学院校都以蛇为形象标志,象征着医学和健康。
蛇的种类很多,分布极广,遍及全球,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体型大小不一,多数蛇类都可以入药。有关蛇类药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蝮蛇‌能“主心腹邪气,阴痿不起,平胃气,通利血脉,安五脏”。
南朝的《雷公炮炙论》记载了蛇类入药的炮制,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一口气收载了蚺蛇、鳞蛇、白花蛇、乌蛇、金蛇、银蛇、水蛇、黄颔蛇、赤练蛇、蝮蛇、千岁蛇、蓝蛇、两头蛇、天蛇等等诸蛇类药材。
目前常的蛇类中药主要为以下几种:
白花蛇
白花蛇是名贵的传统中药,自古就是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其学名“蕲蛇”,又名尖吻蝮、五步蛇,是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
白花蛇主产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以黄酒浸透去皮骨,切段用。

白花蛇归肝经,味甘、咸,温;有毒,能祛风,通络,止痉,常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蕲蛇中药饮片vs蕲蛇段 素材自网络

说到白花蛇,大家最早接触和最为熟悉的应该不是中药,而是初中课文唐·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提到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原文详细描述了白花蛇的外观,为黑色质地,白色的花纹: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这种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形象描述了这种蛇的毒性大。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然而,捉到后晾干,用来作成药饵,可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不难看出,《捕蛇者说》中毒性大、疗效佳、难以获得的,并非白花蛇,而是另一种蛇类中药:

金钱白花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幼蛇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

金钱白花蛇·药材饮片 图自网络

民国·王一仁《饮片新参》:“金钱白花蛇,色发白,身长细,盘如钱大,治麻风瘫痪疥癞。”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刊于《申报》一则广告,形容金钱白花蛇“为治风之要药……形似金钱,身若地龙……殊不易得”。

金钱白花蛇蛇体直径0.2~0.4cm。中药成品外形呈圆盘状,径约3~6cm,如钱币般大小,加上难以获得而称“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功效与白花蛇相似,气微腥,味微咸。能祛风,通络,止痉。用于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麻风,疥癣等有良效。但因毒性较大,而用量较轻。

白花蛇vs金钱白花蛇

不难看出,二者名字大同小异、功效大同小异,但完全不是同一种动物,也不是同一种药材,具体区别如下表:

二者虽然均名“白花蛇”,以“大、小”区分,实际上完全不是同一种动物,虽然功效主治类似,但强弱和毒性有别,临床应用应该注意区分。
提到白花蛇、金钱白花蛇,就不由自主会想到另一味药:
白花蛇舌草
别看上两味常用中药均源自毒蛇,除了卓越的功效,无论外观还是毒性都怪可怕的。但“白花蛇舌草”虽有“白花蛇”名,听起来二者是亲戚,其实只是一株矮小的草。
其名称与“白花蛇”也毫无关系,而是“白花”+“蛇舌”的“草”。即:该草叶片窄小呈线形,与蛇的舌外形相似,开出的是白色小花朵,故名之。
白花蛇舌草叶片vs蛇信(蛇舌)

白花蛇舌草属于草本植物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白花蛇舌草入胃、大肠、小肠经。味甘、淡,性凉。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湿退黄。

临床常用于疮疖肿毒、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水肿、痢疾、肠炎、肠痈(阑尾炎)、癌肿等属于湿热内蕴者;外用可以治疗毒蛇咬伤。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功效卓绝,常用于肿瘤的治疗,因其入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尤其适用于消化道肿瘤。

白花蛇舌草药材饮片

现代药理研究,白花蛇舌草能抗菌消炎,抗肿瘤,在体外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

但因为白花蛇舌草性寒凉,体寒和脾胃虚寒或者寒湿内盛者均应忌用。
乌梢蛇
乌梢蛇简称“乌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除去内脏的全体。因其干燥品通体乌黑色而得名。
较之白花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体形较粗大,头颈区分明显,成蛇全长可达2米以上。
常在4~11月间捕捉,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烘干。
乌梢蛇味甘咸、性平、无毒,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粗蛋白含量极高,因而成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其能祛风、通络、止痉,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
乌梢蛇其功效与白花蛇相近,但药力较弱,但因为无毒而应用较白花蛇广泛。
可以这么说,祛风效果上看,乌梢蛇<白花蛇<金钱白花蛇;毒性来看,乌梢蛇<白花蛇<金钱白花蛇;可能正是因为无毒,应用反而较前两者广泛,所以才有了“祛风能手”的美称。
除了将蛇体除去内脏干燥后入药,临床上还常常用到蛇的内脏:
蛇胆

为游蛇科动物乌风蛇Zaocys dhumnades Contor或其他种蛇的胆囊。取出胆囊,通风处晾干。

或者通过养蛇取胆汁方法,反复多次抽取胆汁进行真空干燥处理,可以得到黄绿色结晶,分装安瓿瓶保存。

蛇胆味甘、微苦,性凉。能清热解毒,化痰镇痉。具有卓越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痰喘,肺炎,百日咳,痰热惊厥,经典应用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

此外,蛇胆还凉肝、祛风、镇惊,配伍胆南星、川贝母、陈皮、黄连、琥珀等可以用于痰迷心窍、舌木言謇(失语)等疾病。

如果说杀蛇取胆或养蛇取胆太过残忍,那么下面这味药便不但不会对蛇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变废为宝:

蛇蜕
蛇蜕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 、锦蛇Elaphe carinata (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除去泥沙,干燥。
干燥的蜕皮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常压扁或稍皱缩或碎断。其味咸、甘,性平。能祛风、定惊、退翳、止痒。

蛇蜕主肝经为病,能引诸药入肝散邪,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本草汇言》:“蛇以腹行而速,其性上窜,蜕则自里出表,退脱而解,专治风动为病”。

蛇蜕位于蛇体最表,作用偏表,常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蛇蜕的毒性极低,含有丰富的骨胶原和角蛋白,能够促进皮肤及黏膜表皮的修复。

因此,蛇蜕也具有卓越的明目退翳功效,临床常常与蝉蜕合用,辨证配伍加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清热疏风或清肝热的方剂,以提高临床改善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眼部疾病疗效。

蛇床子

顾名思义,是蛇床的种子。这又是一味虽以“蛇”命名,实质却是本草的中药。但与动物“蛇”又多少有点联系:

《本草纲目》云:“蛇虺喜卧其下食其子”。

蛇床的果实皮薄而脆,搓之易脱,其中含榄核形种子一枚,含油量高,营养丰富,充满香气,蛇虺喜欢食用。

因此,蛇床子植株多在蛇的身下被发现,如同蛇的床一般,故名“蛇床”,其籽即称“蛇床子”,堪称一味被毒蛇“保驾护航”的奇药。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蛇床子归肾经,味辛、苦,温;有小毒。能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因其能杀虫、止痒、解毒,常常用于治疗女性带下(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男性阴囊湿疹等属于寒湿者。

同时还长于藓、疮、湿疹等多种皮科疾病的治疗,内服外用均可。现代药理研究蛇床子具有抗滴虫作用及抗菌杀虫作用,是中医外科皮肤科常用药。

蛇床子药材

此外,蛇床子能温肾壮阳,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及女子宫寒不孕,《千金方》用蛇床子,配以菟丝子、五味子各等分治阳痿不起。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蛇床子具有卓越的性激素样作用。

但使用时应该注意,蛇床子性温热,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者,均不宜使用。

以上就是与“蛇”有关的常用中药了。

写在最后

蛇年话蛇药,别看银环蛇(金钱白花蛇)、尖吻蝮(白花蛇)有多剧毒,早在唐朝的《捕蛇者说》里就因“太医以王命聚之”而“永之人争奔走焉”就已经使得最毒的毒蛇变得“殊不易得”,因为奇效而被人猎杀几近灭绝。

再看看那么多蛇胆,虽然后世有养蛇取胆汁避免杀蛇的做法,但谁又愿意自己的身体被穿刺、胆囊连接上管子、每个月被放取胆汁呢?

也许,最毒的并非毒蛇,而是人的贪欲。治病需要用药物,却也同时莫忘医治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