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花蛇归肝经,味甘、咸,温;有毒,能祛风,通络,止痉,常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 蕲蛇中药饮片vs蕲蛇段 素材自网络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原文详细描述了白花蛇的外观,为黑色质地,白色的花纹: ![]() 金钱白花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幼蛇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 ![]() 民国·王一仁《饮片新参》:“金钱白花蛇,色发白,身长细,盘如钱大,治麻风瘫痪疥癞。”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刊于《申报》一则广告,形容金钱白花蛇“为治风之要药……形似金钱,身若地龙……殊不易得”。 金钱白花蛇蛇体直径0.2~0.4cm。中药成品外形呈圆盘状,径约3~6cm,如钱币般大小,加上难以获得而称“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功效与白花蛇相似,气微腥,味微咸。能祛风,通络,止痉。用于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麻风,疥癣等有良效。但因毒性较大,而用量较轻。 白花蛇vs金钱白花蛇 不难看出,二者名字大同小异、功效大同小异,但完全不是同一种动物,也不是同一种药材,具体区别如下表: ![]() ![]() 白花蛇舌草属于草本植物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白花蛇舌草入胃、大肠、小肠经。味甘、淡,性凉。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湿退黄。 临床常用于疮疖肿毒、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水肿、痢疾、肠炎、肠痈(阑尾炎)、癌肿等属于湿热内蕴者;外用可以治疗毒蛇咬伤。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功效卓绝,常用于肿瘤的治疗,因其入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尤其适用于消化道肿瘤。 ![]() 白花蛇舌草药材饮片 现代药理研究,白花蛇舌草能抗菌消炎,抗肿瘤,在体外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 ![]() ![]() 为游蛇科动物乌风蛇Zaocys dhumnades Contor或其他种蛇的胆囊。取出胆囊,通风处晾干。 ![]() 或者通过养蛇取胆汁方法,反复多次抽取胆汁进行真空干燥处理,可以得到黄绿色结晶,分装安瓿瓶保存。 蛇胆味甘、微苦,性凉。能清热解毒,化痰镇痉。具有卓越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痰喘,肺炎,百日咳,痰热惊厥,经典应用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 此外,蛇胆还凉肝、祛风、镇惊,配伍胆南星、川贝母、陈皮、黄连、琥珀等可以用于痰迷心窍、舌木言謇(失语)等疾病。 如果说杀蛇取胆或养蛇取胆太过残忍,那么下面这味药便不但不会对蛇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变废为宝: ![]() 蛇蜕主肝经为病,能引诸药入肝散邪,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本草汇言》:“蛇以腹行而速,其性上窜,蜕则自里出表,退脱而解,专治风动为病”。 蛇蜕位于蛇体最表,作用偏表,常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蛇蜕的毒性极低,含有丰富的骨胶原和角蛋白,能够促进皮肤及黏膜表皮的修复。 ![]() 因此,蛇蜕也具有卓越的明目退翳功效,临床常常与蝉蜕合用,辨证配伍加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清热疏风或清肝热的方剂,以提高临床改善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眼部疾病疗效。 蛇床子 顾名思义,是蛇床的种子。这又是一味虽以“蛇”命名,实质却是本草的中药。但与动物“蛇”又多少有点联系: 《本草纲目》云:“蛇虺喜卧其下食其子”。 蛇床的果实皮薄而脆,搓之易脱,其中含榄核形种子一枚,含油量高,营养丰富,充满香气,蛇虺喜欢食用。 因此,蛇床子植株多在蛇的身下被发现,如同蛇的床一般,故名“蛇床”,其籽即称“蛇床子”,堪称一味被毒蛇“保驾护航”的奇药。 ![]()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蛇床子归肾经,味辛、苦,温;有小毒。能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因其能杀虫、止痒、解毒,常常用于治疗女性带下症(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男性阴囊湿疹等属于寒湿者。 同时还长于藓、疮、湿疹等多种皮科疾病的治疗,内服外用均可。现代药理研究蛇床子具有抗滴虫作用及抗菌杀虫作用,是中医外科皮肤科常用药。 蛇床子药材 此外,蛇床子能温肾壮阳,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及女子宫寒不孕,《千金方》用蛇床子,配以菟丝子、五味子各等分治阳痿不起。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蛇床子具有卓越的性激素样作用。 但使用时应该注意,蛇床子性温热,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者,均不宜使用。 以上就是与“蛇”有关的常用中药了。 写在最后 蛇年话蛇药,别看银环蛇(金钱白花蛇)、尖吻蝮(白花蛇)有多剧毒,早在唐朝的《捕蛇者说》里就因“太医以王命聚之”而“永之人争奔走焉”就已经使得最毒的毒蛇变得“殊不易得”,因为奇效而被人猎杀几近灭绝。 再看看那么多蛇胆,虽然后世有养蛇取胆汁避免杀蛇的做法,但谁又愿意自己的身体被穿刺、胆囊连接上管子、每个月被放取胆汁呢? ![]() 也许,最毒的并非毒蛇,而是人的贪欲。治病需要用药物,却也同时莫忘医治内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