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惟楚有才,湖北有为:以"七力"擎起中部战略支点

 新用户6525yWoI 2025-02-11 发布于湖北

三峡大坝    图片选自网络

      浩浩长江奔涌不息,巍巍荆楚气象万千。湖北自古便是九省通衢之地、文明交汇之所,承袭千年文脉,肩负时代使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湖北需以"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开放辐射力、生态承载力、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力"七大维度为经纬,擘画发展蓝图,将"建成支点"的宏伟愿景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筑牢战略支撑力,锻造支点骨架

      湖北位居中国经济地理"天元",需以立体化交通网络重塑枢纽优势。加快建设"超米字型"高铁枢纽,推进长江黄金水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打造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构建"水铁公空"多式联运体系。依托武汉国家中心城市、襄阳省域副中心、宜昌荆都市圈等战略支点,形成"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空间格局。更需在粮食安全、能源储备、应急保障等领域构筑战略屏障,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承重墙"。

最美武汉   图片选自网络

二、激活创新策源力,澎湃发展动能

      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到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创新基因,湖北当以科技自立自强铸就核心竞争力。聚焦光电信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领域,推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全链条体系,支持东风猛士、长江存储等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楚才回家"计划,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创新活力如长江之水奔涌不息。

三、提升产业竞争力,挺起经济脊梁

      立足"51020"现代产业集群,湖北需在产业链现代化上实现突破。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转型,钢铁化工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培育北斗应用、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培育更多"隐形冠军"。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打造"数字湖北"新标杆。通过"链长制"精准补链延链强链,让产业"老树发新芽、新树深扎根"。

省委领导观看机器人表演   图片选自网络

四、扩大开放辐射力,联通双循环格局

      从汉正街"天下第一街"到湖北自贸试验区,开放是刻入楚商血脉的基因。需高标准建设花湖机场国际航空港,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推动中欧班列(武汉)提质增效,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深化与RCEP成员国合作,搭建中国-东盟数字贸易平台。以"楚贸全球"行动培育外贸新业态,让潜江小龙虾、秭归脐橙等"荆楚优品"走向世界,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五、厚植生态承载力,绘就绿色画卷

      牢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殷殷嘱托,湖北需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展现担当。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行动,推进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生态综合治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以"千湖之省"的生态本底,绘就"江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图景。

茶山   图片选自网络

六、增强文化影响力,铸就精神高地

      从曾侯乙编钟的千年清音到辛亥首义的革命壮歌,湖北当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硬支撑。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打造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标识体系。推动知音号、夜上黄鹤楼等文旅IP创新发展,培育数字文创、文博非遗等新业态。实施"荆楚文艺精品工程",用楚剧、汉绣等文化符号讲好湖北故事,让"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成为世界印象。

白兆仙山    摄影:易春桃

七、深化区域协同力,奏响共振强音

      湖北需以"中部崛起"战略为引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共建中部陆海大通道。完善汉江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武汉都市圈内实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形成"九城如一城"的发展共同体,真正成为引领中部崛起的核心引擎。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当以"七力"为笔,以山河为卷,书写新时代的"荆楚答卷"。既要做服务国家战略的"顶梁柱",也要当推动中部崛起的"发动机";既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要当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哨兵"。惟其如此,方能不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让荆楚大地焕发新的时代荣光。

恩施大峡谷    图片选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