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络筒工序的三个常见问题

 奶茶色月季 2025-02-11 发布于江苏

文/吕  蒂  黑  夫  WMWZ(中国纱线网网友)


01
筒纱退绕时纱圈粘连怎么办

某企业生产的C/R 50/50 26S品种,客户反馈筒纱在退绕时容易出现回丝,倒筒检测发现,每百万米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夹回丝团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进行回倒试验时重点观察筒纱退绕状态,检查是否有粘带脱圈现象。一旦发现回丝团出现,应立即停车,观察筒纱表面纱层的排列状态,查找是否存在纱层排列不清晰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和调整:


(1) 适当增大筒纱卷绕张力,提高筒纱的卷绕密度。

(2) 尽量控制成纱毛羽,减少毛羽粘连现象。

(3) 调整槽筒的启动张力,适当增大。槽筒启动时是从零加速到正常卷绕速度的,在加速过程中,纱线卷绕速度比正常生产时偏低,如果启动张力偏小,纱线卷绕就会较松,导致筒纱退绕时容易粘连脱圈。因此,适当增大筒的启动张力,可以有效增大槽筒启动时纱线的卷绕紧密度,防止筒纱退绕时出现粘连脱圈的现象。

(4) 优化槽筒的启动加速参数,确保与启动张力相匹配。可以通过在槽筒启动到正常速度后立即停车,观察筒纱纱面的卷绕状态来进行分析。如果纱线卷绕过于松散,可以调整槽筒的启动加速参数,使其与启动张力相匹配,以优化纱线卷绕状态。

(5) 优化槽筒的逆转速度,确保与大吸嘴的负压、位置相匹配。如果逆转速度过低,大吸嘴不容易找到纱头,而逆转速度过高可能导致接头后的纱面混乱,退绕时容易发生粘连脱圈现象。可以通过接完头后(特别是多次接头后)立即停车,观察纱面状态进行检查。

(6) 注意筒纱的回潮率和车间温湿度要求。如果筒纱的回潮率偏低、车间相对湿度偏低,筒纱退绕时容易出现粘连脱圈现象。

(7) 筒纱退绕时,调整导纱钩的位置,确保筒纱退绕点到导纱钩之间不出现双气圈或多气圈现象,再观察出现回丝团的情况是否会减少。如果明显减少,说明织布厂在筒纱退绕时的导纱钩位置调整不当,可以建议织布厂按照试验数据调整导纱钩位置,从而减少筒纱夹回丝团的情况。

02
如何通过电清散点图分析纱疵

在纺织行业中,纱疵一直是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电清散点图等工具来分析纱疵产生的原因和工序。

2.1电清散点图的应用

电清散点图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绘制而成的电清图表,可以用来分析纱疵的分布状态和特点。通过观察散点图上的纱疵分布,可以判断出纱疵的主要区域和集中程度,从而推测出造成纱疵的可能性的原因。例如,如果纱疵在整个分级图上分布的比较分散,没有明显的聚集性,那么可以认为整个生产流程中没有明显的系统性或要素性的缺陷点,纱疵产生比较随机。如果纱疵在某一个区间内分布,且呈现数量由少到多的渐增特性,一般是与该区域相关的生产要素出现了问题(梳理效果、原料特性等)。

2.2纱疵的色泽特征和外观形态

要分析某个级别纱疵产生的原因,可以利用电清的捉疵功能将该级别的纱疵掐出来,绕在黑板上,观察纱疵的色泽特征和外观形态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由正常纤维构成的纱疵颜色与正常纱线是一致的,而短绒、杂质等则颜色较暗。如果纱疵的颜色比正常纤维暗,或者带有明显的色差,那么很可能是由于短绒积聚、附入等原因造成的。纱疵的外观形态也会有所不同,正常纤维在牵伸过程中形成的纱疵一般外观比较光洁,纤维排列顺直,而短绒、杂质、棉结等形成的纱疵则外观比较粗糙毛乱。

2.3纱疵的构成纤维和分离特性

通过观察纱疵的构成纤维和分离特性,也是分析纱疵产生原因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正常纤维在牵伸过程中形成的纱疵比较难以分离,而短绒、杂质、棉结等形成的纱疵则比较容易分离。如果纱疵可以比较容易地与纱条分离,那么很可能是由于附入性纱疵或操作性纱疵等原因造成的。此外,构成纱疵的纤维也有所不同。正常纤维在牵伸过程中形成的纱疵是由长纤维组成的,而附入性纱疵则大多是由短纤维组成的。

2.4规律性纱疵

规律性纱疵是指在一些特定的区域或工序中出现的大量的、形态相似的纱疵。一般来说,规律性纱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某些特定的生产要素出现了问题。通过观察规律性纱疵的出现区域和形态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出生产要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产生纱疵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既有原料和生产要素方面的问题,也有操作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03
如何合理选择电子清纱器检测纱疵

电容式电清和光电式电清是两种广泛应用于纱疵检测的设备。它们的工作原理及适应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纱疵的特点和检测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设备。

3.1电容式电清在纱疵检测中的应用

电容式电清检测的是纱疵的质量变异,对紧密型纱疵、质量变异性纱疵的检测效果较好。紧密型纱疵和质量变异性纱疵在电场中的电容会发生变化,从而被电容式电清检测出来。但电容式电清对于松散型纱疵、色泽差异性纱疵的检测效果相对于光电式电清差一些。

3.2光电式电清在纱疵检测中的应用

光电式电清检测的是纱疵的直径变异,对松散型纱疵、色泽差异性纱疵的检测效果较好。光电式电清利用光电原理,通过测量纱线在光源下的遮光量来检测纱疵。松散型纱疵和色泽差异性纱疵由于直径变化较大,会在光源下的遮光量的变化较大,从而被光电式电清检测出来。但光电式电清对于紧密型纱疵、质量变异性纱疵的检测效果相对于电容式电清差一些。

3.3电容式电清与光电式电清的比较与选择

3.3.1 适用性比较

电容式电清适用于检测紧密型纱疵、质量变异性纱疵,而光电式电清适用于检测松散型纱疵、色泽差异性纱疵。对那些较为紧密的牵伸性、纤维排列结构不良的工艺性纱疵来说,电容式电清的把关效果较好,而还是较为松散的附入性、混合不良的色纺纱疵,光电式电清的清除效率更高。

3.3.2 在色纺纱上的应用比较

对于色纺纱来说,一般认为光电式电清更好,主要原因是色纺纱是由带颜色的纤维混纺而成的,如果有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光电式电清会作为纱疵进行把关,有利于减少布面色档、色差等问题。但是,采用光电式电清生产色纺纱,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一是如果电清检测槽被有色纤维污染,检测的灵敏度会产生漂移,因此要加强清洁工作。二是如果是采用AB纱、混三条混等方式生产的色纺纱,色泽混合具有不均匀的朦胧感、立体感类型的色纱,用光电式电清生产,可能存在切疵率较高、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三是用光电式电清生产色纺纱,对那些比较紧密、而直径变异不大的纱疵,清除效果会略差一些,用电容式的纱疵仪检测筒纱,可能会存在有一些级别相对较大的纱疵遗漏。

电容式电清和光电式电清在纱疵检测中各具特点。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纱疵来选择合适的电清设备。

编辑:纺织大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