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10年,我读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

 韦海生 2025-02-1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我有个习惯,就是遇到好书便反复读,少读新书,像老牛吃草一样反刍。床头常年摆着几本翻到起毛边的书,比如《富兰克林自传》《金瓶梅》《忧郁的热带》和《论语》。
尤其是《论语》,每年总要拿出来读一遍,读着读着就想起大学时在图书馆抄书的日子——那时候穷,买不起精装本,硬是手抄了整本《论语》,现在把本子翻出来,还能闻到圆珠笔的油墨味。
不过今天要说的这本书,是我近几年才发现的宝藏。它既没有华丽的腰封推荐,也没有铺天盖地的营销,甚至书名听着就像教科书——《大众哲学》。
第一次在旧书店看到它时,我差点就错过。灰扑扑的封面上印着「哲学」俩字,旁边还标着「艾思奇著」,刚看起来以为是上世纪的政治课本。
直到某天刷豆瓣看到一条短评:「这本书让我读懂了《矛盾论》」,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本二手书。

结果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五年里翻了七遍,书页上密密麻麻全是批注。现在逢人就推荐:「千万别被书名劝退,这可是能打通思维任督二脉的神作!」

说到艾思奇,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这位戴着圆框眼镜的云南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干了一件惊动全国的事——他把高深莫测的哲学,变成了街头巷尾大爷大妈都能唠上两句的「家常话」。
当时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谁有闲心琢磨「唯物」「唯心」?可偏偏这本《大众哲学》火了,从北平到延安,从学生到农民,人手一本传着看。连蒋介石都在日记里写:「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入门防忽悠指南」。艾思奇把马克思的唯物论、辩证法这些大道理,掰碎了揉进生活场景里。
比如讲到「物质决定意识」,他不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是举了个卖油条的例子:早点摊的老王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和面,不是因为他天生勤劳,而是油条卖不出就没饭吃——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决定了他的行为。

再比如解释「矛盾普遍性」,他说连炒菜放盐都是一门学问:盐放少了没滋味,放多了齁嗓子,这不就是「量变引起质变」?

最绝的是书中类似于哲学茶座的设定。艾思奇虚构了一群普通人聊天的场景,工人、农民、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形而上学」「辩证法」这些术语变成了「为啥天会下雨」「为啥地主老财总欺负人」的接地气讨论。读着读着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哲学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踩在脚下的土。
另外,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也让人更容易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如这两个:
1、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这就是量变到质变。
记得前些年创业时,我总想搞个大新闻,天天研究「如何三个月赚一百万」,结果项目黄了不说,还走了很多弯路。

后来重读了这本书,我才突然悟了:哪有什么一夜暴富?我楼下卖煎饼的大姐,坚持五年每天多烙一张饼,硬是把小推车换成了连锁店。这不就是量变积累到质变?

书里还有个更生动的例子:冬天结冰的湖面,小孩扔石头砸不破,大人使劲跺脚也踩不裂。可当气温持续下降,冰层厚到一定程度,卡车开过去都稳稳当当。
艾思奇说,这就是「度的突破」——很多事情急不得,得熬到那个临界点。现在我每天雷打不动写一千字以上,节假日也不间断。三年下来攒了二百多万字,今后出书也是水到渠成。
2、坐等天上掉烧饼的,最后只能饿死。
这讲的是主观能动性的出现,简直是耳光式提醒。我有一个远方表弟,整天抱怨「时代不好」「没贵人相助」,大专毕业后还在啃老。
不过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书,有一次我送他这本书,他翻到这段直接拍桌子:「这不就是说我吗?!」
艾思奇讲了一个裁缝铺的故事:王裁缝手艺好却总是等客上门,李裁缝技术差但主动去集市拉生意。最后王裁缝饿得改行,李裁缝反而开起了服装厂。

就像有句话说的,地主不会主动给你分田地,烧饼不会自己飞进你嘴里,想要什么就得动手去争。后来我那个表弟出去摆摊创业了,虽然没发大财,但至少不再伸手向老母亲要钱了。

那么,为什么值得我读那么多次呢?如果你没时间,又想读懂《矛盾论》之类的,我建议你读个三遍。
第一遍读的时候,你会把它当故事书看,边读边笑:「原来哲学还能这么唠嗑?」第二遍读,你就开始对照现实了:公司管理混乱是不是「主要矛盾没抓住」?夫妻吵架算不算「对立统一」?
到了第三遍,你就突然发现它简直是「思维瑞士军刀」——去年读《矛盾论》卡在「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翻出《大众哲学》里「橘生淮南则为橘」的例子,瞬间打通任督二脉。
如果你好好读它,就学会在996里找破局点,或者看懂房贷车贷背后的生存逻辑,哪怕在麻将桌上也能聊两句「辩证看养生」。最近听说有高中生靠它写议论文拿了满分,我倒不惊讶——能把「内因外因」讲得比抖音网红还溜的,除了艾思奇还有谁?
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始于惊奇。」但《大众哲学》告诉我们:哲学更始于油盐酱醋。
就像我站在阳台上看楼下夜市灯火通明,突然觉得卖炒粉的大叔、跳广场舞的大妈、追着孩子喂饭的夫妻,个个都是生活哲学家。他们或许没读过黑格尔,但谁不是在用行动诠释「实践出真知」?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