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协同改性策略,即通过尿素和Na2CO3共同作用,优化生物炭表面PFRs形成,以提高其在PMS活化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并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污染物苯胺。在改性过程中,系统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和改性条件对PFRs生成的影响,并利用Spearman分析明确了C=C键、ID/IG比值以及吡啶氮等关键因素对PFRs生成的贡献。尿素和Na2CO3的协同改性有效提高了生物炭表面PFRs浓度,同时抑制了吡啶氮向石墨氮的转化,改变了生物炭表面化学特性。PFRs可以通过直接氧化以及间接生成活性氧(如SO4·−,·OH,O2·−和1O2)等方式主导苯胺降解,其中SO4·−和O2·−等活性物质的生成高度依赖于PFRs的浓度。最佳改性条件下,生物炭样品(MB500)在30分钟内即可去除92%的苯胺。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协同改性对生物炭表面化学性能的调控机制,还为高效环境修复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图1. PFRs浓度与生物炭物化指标间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图2. PFRs浓度、活性物质生成与苯胺去除率之间的关系 图3. 生物炭表面PFRs激活PMS去除苯胺机理 杂原子N和Na2CO3协同改性增加生物炭表面PFRs形成。 吡啶环以及含氧官能团是PFRs生成的主要来源。 苯胺降解过程由PFRs介导的催化氧化所主导。 SO4·−和O2·−的生成显著依赖于PFRs的浓度。 苯胺的降解由O2·−自由基和1O2非自由基共同完成。 杂原子N与Na2CO3改性对PFRs生成具有协同效应,C=C键、ID/IG比值及吡啶氮是影响PFRs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吡啶氮。 O2·−是苯胺降解的主要贡献者,且参与非自由基1O2的生成。 基于PFRs作用的MB500/PMS催化反应体系对多种阴离子表现出优良的耐受性,并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赵子龙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副研究员,深圳/重庆市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省市重点专项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50篇,获授权专利9项,参编著作3部,获省市/协会奖励4项。研究方向:生物炭基功能材料;VOCs治理与资源化;水处理高级氧化。 董文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教授,深圳市“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深圳市地方科研项目近百项,在ES&T、Wat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研究方向:水体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新材料与新设备。 https://link./article/10.1007/s42773-024-0041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