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帝儿子的酉姓和酉国 作者:陈向阳 2025年2月2日星期日 历史记载,酉姓是黄帝的25个儿子所封的十二个姓中的一个姓。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 古代历史的姓氏,大多和封国和封地有关,黄帝的儿子酉姓,其实应该就是封在酉国。那么4700多年前的酉国封地在哪里?我来分析一下,除了黄帝的姬姓封给黄帝的大儿子少昊和第二个儿子昌意以外,在黄帝25儿子中,排在姬姓后面的姓氏就是酉姓,酉姓里面有大酉、小酉。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在古代中国的地理中,二酉指的是大酉和小酉两座山。大酉和小酉以藏书闻名古代中国。大酉藏书在湖南辰溪县城对面的大酉山之大酉洞,小酉藏书在湖南沅陵小酉山之小酉洞。从这些信息里面,可以确定现在的湖南辰溪县到湖南沅陵县范围是4700年前黄帝年代的酉国。湖南辰溪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华龙文化发祥地。 ![]() 大酉洞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险藏书简上千卷于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华文化火种。据《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记载,小酉山洞中藏书数千卷,曾经有秦人隐居于此学习。这一传说使得“二酉”成为了藏书丰富的代名词。 《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有这样一句话:“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二酉”一词后来用于形容书籍的丰富和知识的深厚。 湖南沅陵县共有31个民族,其中人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汉族、苗族、白族和土家族。在沅陵的文化之中,有沅陵山歌。 ![]() (沅陵山歌,好想沅陵的哥哥姐姐哦! - 梅姐ᝰ山歌于20231019发布在抖音) 沅陵还有巫傩文化,称为辰州傩,又称土家傩。傩戏在西周的时候为国戏,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保留。 在湖南沅陵五强溪镇有夸父山,成语“夸父追日”出典于此。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又西九十里,日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楞,多竹箭,其兽多柞牛藏羊,其鸟多赤氅,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圆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瑁玉。”(西边九十里的地方是夸父山) 。 历史上记录,由昌意(常羲)统领封祝融果童于新郑(共先助黄帝练兵)因击杀蚩尤、夸父有功也赐 酉姓。 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有叙说是黄帝的大将应龙杀蚩尤、夸父。 我们把这些关系理顺一下,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上下的关系是这样的,黄帝—昌意(黄帝的第二个儿子)---应龙和祝融果童等人。 祝融在4700年前左右是一个管理火种的官职名称,又称呼为火正,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就是不让火种熄灭,保证人类正常的生活,饮食和过冬。所以祝融又称呼为火神,上升到神的位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担任祝融的个人名字,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祝融。由于一些学者把祝融当成一个人的名字,故非常困惑怎么不同时期这个祝融都会出现,所以有关祝融的事情都认为是神话,其实不是神话,祝融是一个管理火种的官职名称,你可以把他当成今天的能源部的部长,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在坐这个位置。 因为果童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担任祝融一职,参加了黄帝的第二个儿子昌意领导的应龙大将的部队行动,立下了战功,所以战后昌意封大隗氏祝融果童(炎帝魁隗氏后裔)于鄀(今河南新郑市)为酉国,姓氏为酉。这个同时,在湖南沅陵和湖南辰溪县的酉国封地会被取消。为什么湖南辰溪和沅陵的酉国封地会被取消,从夸父山在湖南沅陵五强溪镇就可以发现端倪,因为在酉国的夸父站在黄帝的对立面,属于蚩尤的阵营,故在灭了夸父以后,不再保留湖南这里的酉国,另封祝融果童于鄀(今河南新郑市)为酉国。 夸父其实名字是夸,父为尊称,他是炎帝的后代。他可能是原来湖南酉国的大臣,反叛,将湖南的黄帝儿子所属的酉国灭了,自己取而代之。故昌意领导的应龙大将的部队把夸父杀了以后,再封有功的同是炎帝后裔的祝融果童(炎帝魁隗氏后裔)于鄀(今河南新郑市)为酉国,酉国只是在黄帝的有熊国领导下的一个诸侯国。 在黄帝时代之前(4700年之前),酉国早已经存在,因为历史记录了“酉姓是燧人氏允姓若水支裔”,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万年前的燧人氏的后代允姓有一个分支是在酉国的酉姓,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在万年前(燧人氏年代)至4700年前(黄帝年代)之间。 万年前的燧人氏创立的国家名称是“燧明国”,在河南的商丘市,后搬迁到河北。我们的老祖先,万年前的燧皇陵在河南商丘,是中国目前保留的最古老的帝皇陵。 另外伏羲(7000多年之前)之裔分王黔中酉阳(故城在今四川酉阳北),后因氏。(见《姓考》)。 酉姓在比较集中的河北酉屯,湖南的石门、道县、临澧,贵州的遵义,重庆的酉阳、璧山。 ![]() 古代有载明:“酉”之为“酒”,酒从“酉”从“氵”(水),酉日“渍米为酒,酒美。” 酉( yǒu),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酒器,引申指酒,后借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位。 ![]() 酉还用以记时,即夜间五点至七点为酉时。我发现假设以黄帝故里河南郑州为中心点,黄帝年代的湖南古酉国(辰溪县和沅陵县)时钟方向正好是五点至七点。据此可以判断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日晷是在黄帝年代由中国发明的,时间点是在黄帝和蚩尤战争之前。另外中国最早的计时器是一种水时计--漏壶,据《隋志》记载“漏刻之制,盖始于黄帝。”足见黄帝年代出现的计时器有漏壶和日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