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良寄锦书来
定州市博物馆(一)天下大白:定瓷
2024-10-15
阅读3767 ![]() ![]() 定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创烧历史不晚于隋代,源起或在北朝;经晚唐五代发展至北宋达到高峰;金元时期为其余绪,历时达700余年。定窑产品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为主要特点。北宋时定窑制作精湛,瓷质莹润,风格古朴高雅,装饰绚丽,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美誉。 定窑在釉色上呈现了一种白中泛青、泛黄的灵动跳跃感,并注重吸收丝织、刺绣、绘画、书法、铜镜、金银器等艺术门类的有益元素,在装饰内容与技法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曾一度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支圈覆烧叠置法的发明和印花工艺等制作工艺的改革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影响了包括景德镇在内的诸多窑厂,形成了地跨南北的定窑体系,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崇高地位。 第一单元 源起:北朝至隋 20世纪50年代,有关专家在古定州范围内涧磁村红土埝早期青瓷窑厂采集到30余件标本,经研究为北朝末至隋代。后经专家对河北古窑址进行详细考察,结合河北整体瓷业发展状况,推定定窑的烧瓷历史应不晚于隋代。 北齐至隋代青釉凤鸟纹双系扁壶 ![]() 隋代黑釉双系罐 ![]() 定州泗家庄出土隋代酱釉双系罐 ![]() 第二单元 发展:唐至五代 唐代早中期定瓷的烧造处在摸索经验改进工艺的阶段,还未能烧制出真正的白釉瓷。瓷器胎质粗松厚重,釉质粗略,施釉不匀,呈色不稳,造型不够规整。外施半截黄釉,内施白釉,是这一阶段定窑独有的特色。常见器型有碗、钵、执壶等。 晚唐五代时期,定瓷的烧造技术有了明显突破,能够烧制出较高品质的精白瓷,其胎体洁白坚致,釉色光亮莹润。精美的定瓷曾一度被宫廷看中,承烧带有贡瓷性质的“官”、“新官”等款瓷器。大多器物光素无纹,只有少量采用模印和浅刻技法进行装饰。 化妆土是指施釉前涂在胎体上的一层薄薄的泥浆,又称“陶衣”、“护胎釉”,多用于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胎,使胎体表面光洁平整,掩盖较深的胎色,起到美化的作用。化妆土多采用精细的、含铁量较低的瓷土精制而成。 结带柄即壶柄在传统的双泥条之间增加一条较细的泥条,细泥条顶端盘成卷曲状,靠近曲状处用一细窄的扁泥条圈裹成结状,称结带柄。 唐代白釉注壶 ![]() 定窑瓷器唇口成型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坯体拉制成型后,趁胎体未干将器口向外翻折,卷成唇口,采用这种方法成型的唇口为空心;一是在旋坯时直接在口沿处将唇口旋出,这种唇口为实心。 唐代白釉骆驼 ![]() 2009年6月天成花园工地出土唐代白釉罐 ![]() 唐代白釉印花海棠杯 ![]() 卷边:是金银器中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对较大的薄片形器皿如盖、高大翻卷的器足,进行卷边处理,不仅能够美化造型,同时也克服了薄片器皿刚性差,易变形的缺点。定窑引入卷边装饰,最突出、常见的器型是花瓣形盏托。 五代白釉塔式罐底座 ![]() 定州贡院出土五代白釉葵口“新官”碗 ![]() ![]() 第三单元 高峰:北宋 北宋定瓷胎薄质细,釉色莹润。造型丰富,既有生活实用品,又不乏佛教用品。装饰技法成熟,刻花、划花、印花精美。首创支圈覆烧法。大量出土的“官”、“新官”、“尚药局”、“尚食局”款器,彰显了其曾为贡瓷的特殊身份。除白瓷外,还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珍稀颜色釉瓷。定瓷以其成熟的工艺和美仑美负的品质位列北宋五大名窑。 模印贴花:是先用捏塑、模印等方法作出各种人物、动物、花卉以及几何图案等附件,然后用泥浆粘在坯体表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定县西关窑厂出土北宋白釉瓜棱贴花提梁壶 ![]() 北宋白釉印花盒 ![]() 1983年9月定县张木屯出土北宋白釉印莲纹盖盒 ![]() 1968年1月定县西关东街出土北宋白釉印柳斗纹葫芦形壶 ![]() 北宋白釉印龙纹炉 ![]() 刻花:是在未干的坯体上用铁、木、竹等工具刻出花纹,然后施釉入窑烧成。刻出的线条立体感十足,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北宋白釉刻牡丹纹龙首注壶 ![]() 1969年12月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刻花长颈瓶 ![]() 定窑瓷器铭文分刻款、墨书款和既有刻款又有墨书款三种。刻款中按内容分三类,一类是人物姓名,一类是发愿文,一类是“官”、“新官”。 ![]() 官款:定窑从晚唐开始出现“官”、“新官”铭文。关于其含义,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与贡瓷有关;有的认为是作为贵族加工订货的对外出口的一种标记;有的认为代表官窑;有的认为就是“食官”,“食官”在古代又称“大官”,“大官署”正是宋代设“尚食局”掌管宫廷膳食以前的职官。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官”款盏托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刻莲纹“官”款碗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官”款墨书蝉纹盘 ![]() 1969年12月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北宋白釉莲纹长颈瓶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圆托五足薰炉 ![]() 金银棱扣:是在瓷器口边、足边包镶一圈金属箍,包金者曰“金扣”,包银者曰“银扣”,包铜者曰“铜扣”。始于唐代后期越窑。北宋中后期,瓷器包镶金银棱扣之风不仅盛于宫廷,也广泛波及民间,官府和民间此时都有从事包镶金银棱扣的专业作坊。而采用覆烧法的定瓷口部有芒,包镶金银棱扣后,不仅巧妙地掩饰了芒口这一缺陷,还迎合了社会的流行时尚。 1969年12月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刻花金装长颈瓶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花口高脚盘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龟 ![]() 支圈叠烧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2)支圈叠烧。就是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状支具匣钵内焙烧,始于定窑。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加烧,就是在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里无釉,无釉处称“涩圈”。 堆塑:也称'堆贴’'塑贴’'堆雕’。引出或者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胚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双耳贴像炉 ![]() 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北宋定窑白釉龙首莲纹大净瓶高60.5厘米。瓶细长颈,鼓卧足,龙首短流。颈上部为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肩部刻覆莲纹三重,上腹有缠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莲纹四重。肩塑龙首流,龙前额突耸、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络龙须,龙头高昂,颈短粗。瓷胎细白、坚硬。釉色莹润、乳白泛灰,略有垂釉痕。器型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形体特大,为定窑产品之最,有“定瓷之王”的美誉,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1969年12月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北宋白釉刻花龙首净瓶 ![]() ![]() ![]() ![]() 彩釉瓷 定窑素以精美的白瓷著称于世,自晚唐至金,白釉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品种。除此之外,定窑也兼烧少量黑釉、酱釉以及绿釉瓷器,还有个别描金彩的作品。这些罕见的品种在古籍中被称为“紫定”、“黑定”、“红定”以及“金花定器”。 1969年12月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北宋三彩刻莲纹净瓶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绿釉波浪纹净瓶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黄釉鹦鹉壶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黑白釉轿 ![]()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绿釉桃 ![]() 1969年5月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北宋白釉龙首净瓶 ![]() 瓷枕 我国陶瓷枕最早见于隋代。它作为清凉去热、驱火明目的夏令寝具步入了人们的生活。其形状多富于变化,呈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形、银锭形、荷叶形、椭圆形、海棠形、仿生形;陶瓷枕不单是一种卧具,还兼有观赏、陈设价值,其相对平整的枕面可题诗、可作画,纹饰题材多为描写自然和实际生活,包括花鸟鱼虫、吉祥图案、诗文词曲、社会风俗等;装饰技巧有绘画、模印、刻划、剔、雕塑等,所以从创烧之初起,独具匠心的制瓷工匠就十分注意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将诗、书、画、印各种艺术汇集于陶瓷的瓷枕艺术门类,从而使我们可以窥视古人的社会风俗和审美情趣及心理轨迹。 北宋黑釉刻花如意形枕 ![]() 1979年定县南关出土北宋绿釉游鸭纹枕 ![]() 北宋白釉划牡丹纹长方枕 ![]() 北宋白釉印叶纹长方枕 ![]() 北宋白釉刻牡丹纹枕 ![]() 北宋白釉狮托印花如意形枕 ![]() 北宋白釉划牡丹纹卧狮枕 ![]() 第四单元 余绪:金元 金元时期是定瓷余绪。由于连年战乱,大量瓷业技工南迁,加之高质量瓷土逐渐减少枯竭,导致定窑瓷器质量严重下降。施加化妆土的剔花作品日见增多,而细白瓷越来越少,日用粗瓷成为主要产品,定窑由高峰下落。 金代白釉褐彩驰鹿纹枕 ![]() 定州良村征集金代白釉褐彩仕女纹枕 ![]() 金代白釉剔牡丹纹枕 ![]() 金代白釉卧狮枕 ![]() 印花:定窑印花开始于晚唐,是用刻有纹饰的印模在未干的坯体上印出凹凸的花纹,然后施釉入窑烧成。至北宋后期,定窑对印花工艺进行改进,使成型、装饰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印花工艺操作简单,产品规格一致,生产效率高,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 金代白釉印双凤纹盘 ![]() 点彩 陶瓷釉彩装饰的一种。又名“褐斑加彩”,用含铁较多的褐釉,整齐地排列或随意点在施过釉的器物上,烧后釉上出现褐色。 金代白釉点彩罐 ![]() 元代白釉格纹点彩罐 ![]() 1978年定县光明街(现仓门口街)出土元代白釉点彩高足碗 ![]() 除了各种实用器皿外,定窑还烧制各种瓷塑玩具,以人物、动物为主,这些瓷塑玩具大多是用手捏造而成,手法简洁,形象生动,虽然高不盈寸,但比例准确,秀巧可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发布于 2024-10-15
来自作品集博物馆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