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伤寒九章 寒者,天地闭藏之气也。皮毛未合,寒气内入,伤其营阴,则窍阖而营闭。营性升发,营欲泄而寒闭之,欲泄不能,则外乘阳位,而束卫气,是以病也。 1 寒者,天地闭藏之气。寒性收缩,此也物理之性。皮毛窍开,开则伤寒,寒伤营血,则窍闭而血凝。营性发散,而寒性闭之,发散不能,而束卫气,是以病也。 如果你理解营卫细分比较难,外乘阳位,也不懂。可以这样理解。太阳以寒水主令,太阳病者,一定是伤寒。皮毛为经阳,外寒为阴邪。中风发热、自汗者,经阳之外蒸也。伤寒恶寒、无汗者,阴寒之外闭也。 太阳十九: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疼,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阳郁则发热,阴气外束则恶寒。寒闭皮毛,经气不得通达,则壅迫而为痛。经络郁闭,卫气遏逼,浊阴上逆,则为呕逆。经脉束迫,不得发越,则尺寸俱紧。 1 太阳是为经阳,太阳伤寒,则阳郁发热。或阴寒外束,而未发热。必恶寒,体疼,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寒伤营血,营血凝滞,卫气不出,必见恶寒。寒性收缩,则体表之皮毛、肌肉、筋脉、腠理,皆收缩不通利,经气不得通达,则壅迫而为痛。 太阳之经,随胃气下行。肺气收敛,也随胃气下行。外感伤寒,则太阳上逆,皮毛窍闭,肺气外闭而失敛,则肺胃俱逆,而为呕吐也。寒伤筋脉而紧缩,故脉阴阳俱肾,是寸阳至尺中而脉紧也。 附:《金匮》痉病十二:甲木生于壬水,太阳不降,甲木逆行,而贼胃土,故气上冲胸,而口噤不语。(气上冲胸与本条呕逆,都是一理) 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肝藏营血,寒伤于营,行其闭藏之令,营血不宣,是以无汗。营愈闭而愈泄,泄而不通,则卫郁而寒生。麻黄汤所以开皮毛而泻卫郁也。 1 肝主营血,其气为风,其性疏泄。寒伤营血,则寒凝于血,营血不宣,是以无汗。血性发扬,故营愈闭而营风愈泄,泄而不通,则卫闭不出而寒生。麻黄汤,发表寒而打开毛孔,以泄卫阳之气也。 太阳二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 去节,桂枝二两 去皮,甘草一两 炙, 杏仁七十个 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 太阳病,经气上逆,所以头痛。太阳是为经阳,经阳伤寒,阳郁则发热。寒性收缩,筋脉收缩而束于骨,所以骨节疼痛,身疼,腰痛。营血伤寒,卫气不出,是以恶寒,皮毛窍闭,是以无汗。太阳与肺,同主皮毛,太阳伤寒,皮毛窍闭,则肺闭而为喘逆。 麻黄汤,麻黄发表寒而开孔窍,杏仁破肺气之壅闭。桂枝通经解肌,解经脉之紧寒,以止身痛、骨节疼, 麻黄汤,是真正的发汗之剂,区别于桂枝汤的调和营卫而自汗出。所以麻黄汤发汗,不需要啜粥。而桂枝汤啜粥,以助汗出。 麻黄汤之麻黄三两,而桂枝二两,就是表实多用麻黄,开其皮毛,以泄卫热。而桂枝少用,不助经热内壅,以防气逆呕吐,而助卫热后变吐脓血。麻黄之量,必多于桂枝。看太阳十六,桂枝汤误用吐血条,逆向理解则知。 寒为阴邪,营为阴气,寒邪中人,则阴分受之,故伤营血。血秉肝气,其性疏泄,寒闭营阴,失其疏泄之权,是以无汗。寒愈闭而营愈泄,则外束卫气,闭藏而为寒。是营血被伤而卫气受病者也,故伤在营血而治在卫气。麻黄汤,甘草保其中气,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泻其卫气,杏仁利其肺气,降逆而止喘也。孔窍一开,而卫郁外达,则伤寒愈矣。 2 寒为阴邪,营为阴气,寒邪中人,则阴分受之,故伤营血。(发于阴也) 血秉肝木之风气,其性疏泄,寒伤营血,则寒凝于血,故失疏泄之权,是以无汗。寒疑于血,则卫气不出,故闭藏而为寒。是营血被伤,而卫气受病也。故伤在营血,治在卫气。麻黄汤,发皮毛而开孔窍。孔窍一开,则卫气外达,则伤寒解矣。 卫气为阳,外行皮毛,营血为阴,内行经络。肺藏气而主卫,肝藏血而司营,肺金收敛,肝木疏泄,阴阳自然之性也。肝性疏泄,而营血之内守者,肺气敛之也,肺气收敛,而卫阳之外发者,肝气泄之也,收敛则无汗,疏泄则有汗。风伤卫气,卫病而非营病也,然卫被风敛,则内闭营阴,营气不通,是以发热,故以桂枝泄经热而达营郁。气病而用血药者,以气伤而累血也。寒伤营血,营病而非卫病也,然营为寒束,则外闭卫阳,卫阳不宣,是以恶寒,故以麻黄泻表寒而达卫郁。血病而用气药者,以血伤而累气也。桂枝泻其肝血,麻黄泻其肺气,营卫分属于肺肝,而统司于太阳,故太阳风寒之初治,首以桂枝、麻黄二方,为定法也。 3 风则伤卫,是卫病而非营病。是自汗出,而卫气外泄,而卫阳虚也。然卫被风敛(此风是外寒,敛即是闭),是表寒凝滞,则内闭营阴,营气不通,是以发热。故以桂枝,解表寒之凝滞,而达营郁。卫气病而用营血药,以卫气伤而累营血也。此是营病生风也。 寒伤营血,营病而非卫病也,然营为寒伤,则卫气不出,是以恶寒,故以麻黄,泻表寒而达卫郁。营血病寒,用卫气药者,以营血寒凝,卫气不出也。此是卫病恶寒也。 桂枝解表寒,泄肝血郁阻。麻黄解表闭,泄肺气内闭。营卫分司于肝肺,而总统于太阳,故太阳风寒之初始,首以桂枝汤、麻黄汤二方,为定法也。 太阳二十一: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浮为在表,表被风寒,则宜汗。浮数即浮紧之变文,紧则必不迟缓,亦可言数,是伤寒之脉,当以麻黄发汗也。 1 脉见浮者,病在表也,可以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数为经阳、阳郁之热也。可以发汗,宜麻黄汤。 浮数,即浮紧之变文。太阳十九: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伤寒未发热,则脉浮紧。伤寒已发热,则脉变浮数。太阳为经阳,经阳阳郁,必见发热,发热则浮紧变浮数。脉法:数则为热。 数者,脉来过五之义。一呼一吸,是为一息,息而定数,脉来为五,过则为数,减则为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