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形式”解析

 大浪淘沙yy 2025-02-16 发布于江苏
「七老板的江湖世界」关注
图片
公号
2.⭐星标一下,和七老板的文章结个缘

文/七老板
图片


图片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大木构架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这些构架系统不仅承载着建筑的重量,还塑造了建筑独特的美学风格。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古建筑中的三种主要大木构架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密梁平顶式。

图片  01  图片

抬梁式

图片


抬梁式构架,是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木结构古建筑采用的主要构造形式。

它的特点是在立柱上架设横梁,再在横梁上架设短梁,层层内收,梁的两端承托檩条,形成一组稳固的屋架。

各组屋架之间通过阑额、内额、枋、檩等构件相互连接,构成屋身和三角形的屋顶空间。

《营造法式》记载的房屋构架属于抬梁式构造,分为 4 种类型:

☆  殿堂型构架

☆ 厅堂型构架

☆  余屋

☆ 亭榭斗尖

☆ 殿堂型构架


殿堂型构架抬梁式中的最高级别,大木结构从下往上,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和草栿层三个独立的结构层。

图片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横剖面图,殿堂型构架

(祁伟成《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图 208)

柱网层,位于最下,特点是檐柱和内柱等高,柱顶间连以阑额,形成柱网,即屋身的骨架。

《营造法式》记载了 4种柱网平面布局,形成了不同的地盘图,称为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和金箱斗底槽。

铺作层,架设在柱网之上,按照地盘图的位置安设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

前后槽之间架明栿月梁,构成与柱网层槽缝重合的水平构架。铺作层的作用与现代“圈梁”类似,具有较强的刚性。天花(宋代称平棊或平闇)也由月梁支承。

草栿屋架层,在铺作层上,与明栿相应的位置,架立抬梁式屋顶构架。

☆ 厅堂型构架

厅堂型构架,仅次于殿堂类型的比较高级的建筑构架。

图片

宁波保国寺大殿厅堂型梁架,八架椽屋前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

(郭黛姮《东来第一山保国寺》)

沿建筑前后檐的柱间,各间都立一缝梁架,是厅堂构架的一个基本单元。再将各缝梁架用阑额、檩、襻间连接起来成为屋架。

它的特点是檐柱和内柱不等高,且内柱随着屋架的举势加高,分别承托上架梁之首,而其外侧之下的梁尾则插入内柱。

采用厅堂型构架的建筑用“彻上露明造”,即不装天花藻井。

《营造法式》记录了 18 种厅堂类型构件的图样,称为“厅堂等间缝内用柱梁”,分为:十架椽屋、八架椽屋、六架椽屋和四架椽屋 ,4 种跨度等级。

有只用檐柱、檐柱加一根内柱、加两根内柱、三根内柱、四根内柱,这样5种柱梁搭接形式。

图片

宁波保国寺大殿厅堂型梁架

(网图)

宁波保国寺大殿大木结构属于厅堂类型,但在《营造法式》柱梁图中没有记录这种构造,可知在实践中还会有其他构造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厅堂构架中的各缝梁架的檩数、柱高、举架都是相同的,但是内柱数目可以不同,这不属于移柱、减柱的新设计。

☆  余屋

 余屋是最普通的建筑构造类型,不用斗栱,直柱直梁,柱直接承梁。

实际是厅堂的最简单形式,也称“梁柱造”,多用于廊庑、中小型住宅、仓库、营房等。

☆ 亭榭斗尖

 亭榭斗尖,主要指方、圆和多边形的亭子斗尖构架。至今未见宋代建筑实例。但是明代建筑中一些亭子的构造与宋式一脉相承。

图片  02  图片

穿斗式

图片


穿斗式,也有的写为穿逗式,构造特点是立柱之顶直接承檩,再用多重断面较小的“穿枋”横贯柱身,形状与位置类似梁,但是只起联系作用,形成一组屋架。

图片

南方穿斗屋架(文章作者绘制)

各组屋架之间,再用多道、重叠的斗枋联系在一起,作用也类似阑额、内额,形成一座建筑的骨架。大

型穿斗式构架可以把穿透檐柱的穿枋诸层外挑,端头加斗,上承出挑的挑檐檩,形状好像多层偷心栱。

穿斗式构造在官书中没有系统记载。在实例中曾发现福建泰宁南宋建筑群甘露庵是其典型代表。

南方和西南的民居中现存实例非常丰富。

穿斗式构架如果每檩一柱,每柱都落地,室内使用空间会受到影响。所以构造中使一些柱脚架在穿枋上,节省一些立柱,此时穿枋也具有了短梁的意义,但它的两端仍旧插在柱子里。其上的短柱即称为瓜柱。

四川一带的穿斗式构架的穿枋不密集于上部,而是匀布于柱身上下,将构架划分成若干个矩形格。

这种做法使柱身的卯口不致过分集中,也有利于构架整体的稳定。

在穿斗式构架流行的区域,也常常出现抬梁式与穿斗式构架混用的情况。

有时是在一座建筑中,明间用抬梁式,两山用穿斗式;有时是在民居建筑群中,主要厅堂用抬梁式,其余建筑用穿斗式。

南方和东南的一些地方,把穿枋加厚,加工成月梁的样式,灵活地把两种构造混搭,使建筑面貌更加漂亮。

图片  03  图片

密梁平顶式

图片


密梁平顶式构造,在藏族、维吾尔族、羌族和彝族等民族的建筑中尤为常见。

这种构造的特点是在柱列上架设梁,形成门式屋架,其间再架设水平的密梁,相当于檩条。

图片

西藏建筑剖面图(文章作者绘制)

密梁上铺木板及席箔、植物枝条等,再加土层、面层,构成楼层或屋面。

这种构造的外围经常使用夯土或石墙作为承重墙,密梁的外端直接放在墙上,形成了稳固而独特的建筑结构。

密梁平顶式建筑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还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智慧。

中国古建筑抬梁式、穿斗式和密梁平顶式三种构造形式,诠释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塑造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

结语:中国古建筑博大精深,细水长流积攒专业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