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庭,谈彩礼色变。 有儿子的家庭,都担心遇到天价彩礼的问题。 其实也不要过分担心,大部分的父母是通情达理的,总有一部分父母,不仅不要彩礼,还倒贴。 聪明的父母,凡事从长计议,在女儿找了对象之后,会对彩礼的问题,进行变通。一旦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不要彩礼。 事实证明,不要彩礼的父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在女儿结婚一开始,就创造了好的关系,谋划的幸福的晚年。 01 遇到有骨气的穷小子的情况下,不要彩礼,还扶一把,未来可期。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有一个叫陈平的穷人,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地方群众都非常佩服。 本地的一个富翁张负,多次接触了陈平,发现他长得高大,也很有正义感。就决定把孙女嫁给他。 张负的儿子张仲,非常不乐意,哪有把女儿许配给穷人的道理。 张负说:“像陈平这样的人,不会长久贫寒卑贱。”说完,他私下给了陈平一大笔钱,让其办了风光的婚礼。 后来,陈平做了西汉宰相。 不管是女儿还是父母,都希望找个“潜力股”。一旦遇到了,那就想办法激发他的能力,创造好的创业条件。 努力读书的男人、正在创业的男人、自带正能量的男人、理想远大的男人......都是潜力无限的。若是给他们一点点资金,那就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了。 02 只生了女儿的情况下,不要彩礼,要“两头亲”的态度,养老有保障。 有的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 如果女儿出嫁,要了天价彩礼,也就意味着做了一次买卖,女婿以后是不想上门,也懒得管岳父母养老了。 父母把女儿当成泼出去的水,女儿也会寒心。也许父母老的时候,活成了五保户的样子。 我们口口声声说:“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怎么就不能让女儿也撑起一个大家庭呢? 带着让女儿继承家业的想法,那么女儿出嫁、儿子娶亲的概念,就可以模糊一些。现在很多地方流行“两头亲”,就体现了男女的公平。 在女儿结婚的时候,说明白了,以后也要管养老,女婿也可以得娘家财富。如果有几个女儿,也可以如养了几个儿子一样,父母的晚年,就什么都不愁了。 相比之下,那些要彩礼的父母,过于尊重传统。反过来,女儿女婿也尊重传统,只是逢年过节到娘家做客,而不是给父母养老,父母的晚年会很糟糕。 03 父母家经济实力不错的情况下,不要彩礼,也是通情达理、各自安好的做法。 我的一个老表,长期在地方做生意,家底殷实。 女儿出嫁的时候,他给了女儿几十万。 老表说:“女儿的婆家,经济条件一般,我们不帮他一下,恐怕女儿的日子不会好过。” 一晃过了多年,女儿女婿也开店,做生意,富起来了。 老表还常常要儿子,以后多番照顾姐姐。一家亲的格局,就形成了。 真的,很多时候,没有必要把“内外”分得太清楚。 父母对儿女的帮助,主要是体现在“扶持弱者”上。而不是锄强扶弱,也不是一直重男轻女,甚至还按照古代的做法,家业给嫡子。 把儿女都扶一把,让他们自力更生,父母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儿子强,可以帮助女儿,女儿强,可以帮助儿子。这样的局面,是父母最喜欢看到的。 父母不要彩礼,说明他们一直靠自己。反过来,还让女儿适度依靠父母,这份心,女儿女婿会牢记。 04 女婿长期在女方所在城市生活的情况下,不要彩礼,体现一个女婿半个儿的思想。 现如今,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很多的孩子,因此做上门女婿是情况少了。 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要入赘,大概率是反对的。 但是我们会发现,男人在女方家庭所在的城市生活,这是很常见的。 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很多男人外出打工,遇到了打工地的女子,然后结婚,顺理成章。 作为女方家庭,如果女婿长期在家庭附近工作,那么就应该反应过来:这是多了一个儿子。
如果儿子在远方打工,女婿在家庭附近打工,到底谁靠得住,谁多一些陪伴,一目了然。 聪明的父母是不会舍近求远的,看在距离很近的份上,也会对周围的人好一些。 在附近的女婿,周末会回来吃饭,随时可以给岳父母解决困难,这是实打实的孝顺,别知道太晚了。 05
彩礼不是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不能够说,男方不给彩礼,就是不爱;就是不孝顺。 养女确实要耗费很多的钱财和精力,但是养女的初衷,就是让女儿好好生活,期盼女儿一直是父母的小棉袄。 不要因为彩礼,让女儿寒心,让女婿愤怒。 彩礼,本来是“礼节”,而不能直接等同于金钱。 当然,作为男方家庭,遇到不要彩礼的女方,应该看清楚实际情况,也学会感恩,而不是做自私自利的事情,什么都讲老规矩。 新时代,婚姻也要新事新办,好事好办。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