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航: 例证之九: “男左”——母系社会跟随母亲之儿辈 一、“左”字透露出男性处于“辅佐”地位的秘密 二、“左、坐”二字音近义通,“坐”与“犯罪”有关 三、“男左”与“随从”之“隨(随)” 例证之十: “女右”——母系社会的尊者和统治者 一、“以右为尊”原本来自于“母尊”观念 二、“右、有”二字为什么音同义通? 三、“右、友”二字为什么音同义通? 四、“神祐”的“祐”为何从“右” ![]() 按照先民的阴阳观念,阳为天、为父、为男、为左;阴为地、为母、为女、为右。按照这一观念,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远古的母系社会,因为在汉字的音义结构中,就积淀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表现阳为父、为男、为左;阴为母、为女、为右的这一观念。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左、右”二字中的这些信息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例证之九:“男左”——母系社会跟随母亲之儿辈 一、“左”字透露出男性处于“辅佐”地位的秘密 中国文化讲究“男左女右”,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中,男性与“左”有着不解之缘。而“左”字除了指左右之“左”以外,还有“偏邪、不正、违背、不合”等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左”字简直就是一个贬义词,如“旁门左道”和“左迁(贬谪、降职)”之类的说法。究其原因,说到底,这是中国远古母系社会男卑文化的孑遗。 所以说,一个“左”字就透漏出母系社会男性处于“佐助、辅佐”地位的秘密。既然右为阴、为母,那么,母系社会自然就是“右尊左卑”的观念,而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又出现过以左为尊的现象。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尊右产生在先,尊左产生在后,尊左主要表现在魏晋以来除元代以外的历代职位的命名上。 ![]() “左”字的甲骨文字形 左字原本取象于左手,与“又”——右手相对。一般人们做事,是以右手为主的,因此《说文》解释说:“左,手相左助也。”这是说,左手是辅佐、帮助右手的。 右手方便有力,做事主要用右手,先民以右为尊、为上,以左为卑、为下。在先民观念中,右显然为第一位的,左为第二位的,因此,左又指副贰、副职。从习俗角度来看,在某些场合做某些事,必须用右手,比如,喝酒时与人碰杯,用左手端杯就意味着随意,就意味着不敬。 二、“左、坐”二字音近义通,“坐”与“犯罪”有关 “左、坐”二字古音相近,音近义通。“坐”有“因犯……罪”的意思,坐字又有“入罪、定罪”的意思。为什么呢?想必在母系社会,男性是被统治者,常常受到各种约束,男性的能量不能得到释放,因此,常常就会违反各种戒律,就容易犯罪。 相反,女为阴,为右,与“右”字音同、音近的字都是褒义,比如“友、有、佑、祐”等字。 所以说,左字有“偏邪、不正、违背、不合”等意思不是没有原因的。而且,“左、挫”二字古音相同,音近义通。挫有“失败、屈辱”的意思。因此,左字还有“贬谪、降职”的意思。 无独有偶,“舅”与“左”一样,同样为男性,而“舅、咎”二字是古音相同,音同义通的关系。在母系社会,男性的“舅”也同样容易犯错误,即“动辄得咎”——这应该就是母系社会母性主体意识下对于男性一种的评价吧。 三、“男左”与“随从”之“隨(随)” 随,繁体字作“隨”。 《说文》:“隨,从也。” “隨”的意思就是“跟从、随从”。请注意,繁体字的“隨”字中恰恰就有这个代表男性的“左”字。而在母系社会,男性就是处于辅助的、被管理的、必须听从女性命令的地位。所以说,“隨”字中的“左”字又向我们透漏出男卑的信息。 例证之十:“女右”——母系社会的尊者和统治者 一、“以右为尊”原本来自于“母尊”的观念 “又”字本取象于右手,“又”就是“右”的初文。左字取象于左手。 ![]() “又”甲骨文字形 ![]() 甲骨文字形,一左一右相对 《说文》:“又,手也。象形。” 后来,左右之“右”写作“右”。 《说文》:“右,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 段玉裁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看来,右字本身也有帮助之意。 “又、右、友、有、佑、祐”这一组字古音相同,音同义通。看来,在先民观念中,“右手(象征女性)、帮助、朋友、有无之'有’、保佑、神佑”这一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是有着连带关系的。 就尊左与尊右而言,中国古代是以尊右在先的。其原因还在于母系社会是“女尊男卑”的思想观念。也正因为如此,右字又有“上、高、贵、强、崇尚、尊崇”之意。比如,先贤为“右贤”,宰相为“右席”,高职为“右职”,贵宾为“右客”,升迁为“右迁”,豪姓大族为“右姓”,皇家贵戚为“右戚”,崇尚武功为“右武”。 当然,以右为尊,也与右手方便有力,世界上各个民族做事都以右手为主。因而,古人说:“凡右为用事也,从其左不从其右,是卑顺大逆也。”意思是一般做事都要用右手,如果用左手而不用右手,是尊卑不分,与世俗大逆的。但是,由于中国古代阴阳思想的影响,或者说,由于父权社会的影响,后来又逐渐产生了尊左的观念。 二、“右、有”二字为什么音同义通? ![]() “有”字的各种古文字形 有字原本为一只右手持肉之形。所以说“有”字本从肉、又声。“又”本取象于右手之形。“有”与“无”相对。一手持肉表示“有”。从有得声兼表义的字大都含有“有”的意思。这个解释似乎不错,而其实,有字另有深意,大有玄机。 甲骨文中“右”原本取像于右手,按照中国文化,男左女右,这个右手往往代表女性,而“有”字右手下的“月(肉)”则指代有了孩子。与“有”字中的肉月一样,“育、胤”二字字形结构中用的也是“月(肉)”。这个“月(肉)”就是骨肉,即孩子。 我们中国直至现当代,女性结婚后,到一定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说“她有了”,大家一听就明白——“她怀孕了”。因此,“又、右、有、孩”等字古音相同,音同义通。而且,“孩、喜”二字也是古音相近,音近义通的关系。因此,怀孕了,也说“有喜了”——“有、孩、喜”也是古音相近,音近义通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汉字的音义结构中,“音同义通,音近义通”这种形式是多么的重要啊——它与先民的思路——思维方式有关。 三、“右、友”二字为什么音同义通? “右、友”二字也是古音相同,音同义通的关系。 ![]() “友”字的古文字形 《说文》:“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友从二又,“二又”表示有两只右手——两位女性。两位女性在一起,则意味着可以合作或相助,即为友。反之,若两只左手在一起,就是“隓(hui)”,而“隓、毁”二字古音相近,音近义通。即两个男子在一起,往往就会闹矛盾,就会打架闹事,这就坏事了,就“隓(hui)”了——这显然还是母系社会女尊男卑思想观念的表现——当然,这应该与当时男性们的表现有关系吧。 四、“神祐”的“祐”为何从“右” “神祐”的“祐”字也同样透露出母系社会的信息,祐为神佑,因此,祐所透露的是“神为女神”这一信息。 母系社会,一切权力在母性们的掌握之中,包括王权、神权、土地所有权等等的一切权力。母系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以母性为主体的意识形态,是女尊男卑的意识形态。因此,不仅一切神都是女神,而且,能够与神沟通的“巫”也是女巫。 ![]() “社”为土地神,社字从土,土地、大地本来就是母性的,因此,母系社会的所有土地神也都是女性的。众所周知,古代中国的土地神是非常之多的,各地有各地的土地神,甚至各个村寨也有自己的土地神。只是转入父系社会以后,这些母性的土地神逐渐演变为土地爷了。《西游记》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场景,孙悟空常常找土地爷了解情况,这些土地爷在孙悟空面前总是诚惶诚恐,一口一个“小神”如何如何。 也正因为母系社会的神为女性的神,才会有“右、佑、祐”三字古音相同,音同义通的现象——仔细想一想,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