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就是一个火炉子,六经对应火炉的六层

 笨鳥先飛龍 2025-02-16 发布于广东
2025 02 08-4
明白了六经的底层逻辑,再看《伤寒论》的“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就容易得多了。
所谓“太阳病”就是发生在“太阳经(整个体表)”的病,由于阳经与不直接与“脏”相连,所以阳经的病都是腑病。这里说的“六经”,是身体的“六个层面”,不是书本上标注穴位的线状经脉,那些经线及穴位可以理解为进入各同名经最近的通道,从点(穴位)、线(经线)、面(层面)三个维度去理解六经就容易多了。
为了便于理解六经,可以把人想象成一个有手有足火炉子,它的外壁和中空的芯都有“外、中、内”三层结构,外壁相当于“三阳”,内芯相当于“三阴”,每一层都各自有螺钉铆接固定,六层结构就相当于《伤寒论》讲的“六经”,每一枚螺钉就是穴位,每一层铆接的螺钉的连线就是十二条经。
从六经而言,整个火炉的外层就是“太阳经(面)”,炉子的“后背”,从“头到屁股再到脚”,那些铆接点连接在一起的线,也是“太阳经(线)”,那些关键铆接点就是太阳经的穴位(点),以此类推其余各经即可。
铆接各经层面的铆点就是“络”,根据大小不同,络的下级还有支络、孙络等。肉眼可见的组织和肉眼看不见的细胞之间都有经络相连。经为无形之气所化,脉为有形的血所集。血管看得见,所以叫脉,故有切脉而无切经的说法。
脉行于寸口,动脉跳动的地方也是经络循行的地方,“寸口”是太阴经脉起始之处,“平旦”是阳气开始循行之时。太阴经白天循经50周,晚上循经50周,第二天早上,脉完成上述循环再次回到寸口,叫一个小周天。
在人体,有看得见的血在流通,也有看不见气在循行。天上无形的气,化成身上看不见的气,地上有形的阴化成身上看得见的脉。脉的颜色鲜红,跳动都可以看得到。
西医引进后,由于翻译不精准,导致误解,以为中医不讲解剖。例如,中医所讲的脾其实包含了西医的脾和胰腺。在《难经》(八十一难),扁鹊对脾、肝等器官的重量,肠道的长度以及胃的大小都有描述,几千年过去了,其数据几乎没有出入。
与西医不一样的是,中医除了具象思维外,还有抽象思维。具象思维就是看得见的解剖,抽象思维就是看不见的经络。中医认为,除了人体除了能看得见的物质(含“脉”)以外,还存在看不见且时刻流动的“经”。自然之“气”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所以身上也存在看不见的经。这种认识,并非臆造,只是认识事物的层面不同而已
就如科学家对光的认识一样,也是有变化的。早期的时候,科学认为光只是一种波,只会沿直线传播,后来深入研究发现,光也可以改变传播方向透过小孔弯弯曲曲地传播,即有粒子的特性,最终改变了以往的看法,得出了光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
所以,中医的理论,如果理解不了,就暂不去否定它,相信祖宗的智慧,先用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