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复盘,发现板块机会、发现题材机会、发现个股机会,为自己的投资理财加油打气,尽在投资经理加油站。 刚过去的2月14日情人节最动人的告白是: 等基金回本了就分手。 送花不如送基金,因为基金能让你绿的明明白白。 说明基金回本太难了。 这其中主要是基金公司投研实力不行导致的基民大亏损,比如:上海东方红资产管理,面临规模缩水、业绩下滑的困境。 1、规模缩水 截至2024年底,东方红资管权益产品的份额规模同比减少204亿份,成为公募机构中权益规模下降最多的公司。 权益产品净值规模从 1128亿元跌至919亿元,不仅丢掉了千亿规模,还直接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 权益产品规模连降三年! 曾经的主动权益产品“王者”,如今却陷入了持续下滑的泥潭。 回溯过去,2017年,东方红资管可谓风头无两。当年,主动权益基金回报率前十名中,东方红就占据了五席,一跃成为市场明星。随着业绩的亮眼表现,东方红的权益业务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高光时刻:权益产品规模冲上两千亿大关! 2019年底,东方红资管的权益产品规模稳步上升,份额规模达到591亿份,资产净值也涨至961亿元,较2017年底分别增长33.71%和35.73%。 2021年底,东方红资管迎来历史巅峰,权益份额飙升至1174亿份,资产净值突破2015亿元,跻身公募行业前16名,成为当之无愧的“千亿级”权益巨头。 然而,风光没能持续太久,从2022年起,东方红资管的权益规模开始一路下滑。 过去三年,东方红资管的权益规模连年缩水: 2022年底:份额规模1038亿份,资产净值降至1451亿元 2023年底:份额规模907亿份,资产净值缩水至1128亿元 2024年底:份额规模仅剩703亿份,资产净值降至919亿元 不仅跌破千亿大关,甚至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 2、业绩、排名下滑 更令人担忧的是,东方红资管的行业排名也在下滑。2024年底,其权益规模排名已经跌至第23位,与2021年的辉煌相比,可谓是今非昔比。 在张锋担任总经理之后,东方红资管在2021年底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好景不长,从2022年起,规模一路下滑,如今已经跌至1662.99亿元,几乎是断崖式下降。 换句话说,在张锋和杨斌的带领下,东方红资管的规模几乎没有“回头看”,只有“跌跌不休”。 ![]() 管理层迷失,短剧风波成“败笔” 作为一家资管机构,基金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是投研能力。但东方红资管却一度靠短剧营销吸引投资者,引发基民不满,质疑公司是在“玩花活儿”而不是专心做投资。 曾经的“金字招牌”,如今信任崩塌。2024年,东方红旗下的几位主力基金经理,包括董事总经理、权益投委会主任张锋,以及权益投委会成员苗宇、秦绪文、李竞、周云等,所管理的产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净赎回。投资者信心已经严重受损。 投资者的耐心已经被一次次亏损消耗殆尽。他们开始质疑东方红资管的专业能力,甚至是诚信问题。 整体来看,投资风格跟不上时代,东方红资管就像诺基亚,固步自封,再牛的牌子也会倒闭。 以上观点或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