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看待中西医

 通心菜 2025-02-18 发布于广东

一、交锋

中:中医不只是对疾病的医疗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包括保健、养生,更高的层次是治未病。

西:说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没用,用事实说话。对疾病的疗治西医效果更快速明显,无容置疑。

中: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如没有中医你想会怎样?

西:外国没有中医,人家并没死光呀?

中:中医历史悠久,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西医才多少年?

西:历史悠久不代表更好,也不要捆绑道德来转移事实焦点,历史人均寿命对比是最好的证明,盛唐时期也不过65.5岁,改革开放后西医全面进入国内,人均寿命逐步提高,2023年的数据是78.6岁。

中:中医还是很有存在价值的,医院里看中医的人也不少,一些民间中医或方单、方法解决了老百姓不少实际问题。

西:中医能治了病西都能治,看中医的那些人如选择西医效果会更好更快。西医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每种药物或医疗手段都有实验依据,中药里并没有成份、药理、副作用等都没有说明,没有一份中医药方能通过双盲实验测试,这样的东西可靠吗?

……

几个回合下来,中医步步退让,而西医却咄咄逼人、寸步不让。科学已经使宗教退下舞台,中医真的如此不堪,也得让位西医了吗?

一、理清概念

中医在人们的认识里是指中国传统医学,就是把脉问诊、中草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常见这几项。由于在社会历史转变背景下,中医随传统文化一起被一刀切,发展就中断了。但近些年来,中医的人与自然相生理念、健康养生理念、针灸应用、中药制药的现代化、中医院就诊的人数并不比以西药为主的医院相差多少,这些不都是事实吗?它显现了被散落一地的中医正在重新发展。因此对中医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老旧的概念上了,就揪着老概念上的中医不放,那就不是争论而是吵架了。要是这样,那揪着西医的诟病不放,它也好不到哪儿去嘛。

西医源自古埃及与古希腊,在宗教文化里生长,那时的医学理论、用药、方法现在看起来同样是糟糕的,如“风火水地”四元素理论、灌肠法、放血法等,所用的药物也是来自自然界,哪有现在这些化学成份纯正的药物呢。旧西医是从文艺复兴开始逐步发展,在那个时期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可见中医当时并不比西医差,只不过中医在清后就断了发展之路,而西医则随科学发展起来的成为现代医学。用旧西方国家的医学传统中医的话对比,谁高谁低那可不好说。但用现代医学来指责传统中医,那是欺负人了。

二、落后不等于错误

无可否认,传统中医明显落后于现代医学。就是因为它不行才会落后,落后必然与现代不匹配,不适合了就应该被淘汰,这只是从单一事件进行的逻辑推理,若以系统思维来理解就会发现这种推理结论是偏面之见。人类历史进程包含有政治、精神、思想、文化、技术、物质、资源一系列,是一个动态演变的系统,撇开系统关联性以某单一事件来进行因果推导,只是以事论事的层面。

中医的发展中断是社会历史因素,不一定是自身根本性错误的因素。传统的西医是依靠科学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医学,如果科学出现在中国,传统中医跟随发展起来,那很可能现代医学是中医的天下了;就算中医错过了一个发展阶段,也不能因此而全面否定它,在科学领域里一些新的理论或技术发现后同样会被搁置,多年后才被重新重视起来的,比如量子力学、时空扭曲理论,更何况科学本身并非一开始就正确,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如没有发展的社会历史机遇,也不会有今天的科学现状,同样道理,不给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机遇,就全面否定它是不公平的。

三、思想根原之别

传统中医是在道家对自然认识的理论体系发展出来,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社会历史不断演化、发展、兼并与繁化。(儒家思想只是一套社会管理学说,因更合乎政治需要而得到更多的应用与传播,与中医无关,这是外话。)中医里阴阳、气血、穴位、虚实、上火、湿气等概念源自道家思想,它们是基于感觉思维模式而发展出来的抽象概念;现代医学则基于科学思想,如心脏、细胞、病毒、维生素、脑电波、血压等,使用的是能看到或能检验到实物名词概念,相对中医的抽象概念,对于一开始就接受科学教育的现代人来说更容易理解,他会认为更可信更可靠,西医对中医的评击其实是始于概念不同。

中医的理念指导基于道家思想,以人与自然关系、人自身内部的关系来理解疾病,正如上述“阴阳、气血”之类的中医概念其实是描述关系的名词,所以它的治病思路就是处理系统关系问题。而西医则会分科室,对患者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较之下,这种从单一事件理解处理疾病与中医的系统化思想,是各有利弊存在并不矛盾,并无需非争个高低优劣不可。

春节期可能是吃粽多了,睡觉起来时感觉腰背麻痛、活动受限,中医的说法就是湿热,煲两剂祛湿茶吃了就能好。这种情况如用西医来应该怎样治疗呢?验血?照CT?吃西药?刀术?在现实生活中,人会有时感受不良好或不适的状态,并未达到西医来说病变或炎证程度,对于这此情况中医往往比西医处理得更好更实惠。对中医评击者一来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缺失,二来自身身体状况还好未能体会中医之用,只是一时之见。中医偏保守而西医偏自负,所谓的争论只是双方理解不足、沟通不够的误会,都应该以开放的思想来看待另一方。

四、科学之外

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认知是社会文化的思想基础,科学思想文化之前的社会文化具有地域的多样性,凡是有古代文明的地域都会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解自然与社会的思想体系,其中先秦时期形成的道家思想是其中之一(只探讨社会问题的思想不计在内)。然而,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娱乐,一举统一了所全人类,世界由原来的多样性文化变成了几乎一致性的科学文化。

从宏观来看,科学不单改善了人类的生存与繁殖条件,还促进了人类的发展甚至进化的可能性;以个体眼光来看,它的确之前的文化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更多的问题。但别忘了科学同样带了不少问题,如能只看到目前阶段的好处而忽略其目前出现的和未知的风险,搞不好可能结果是证明人类并非最具智慧的反而是最愚蠢的物种。

如果将达尔文的《Theory of  Evolution》理解为进化论,将其主旨理解为强者生存,那么科学的现状说明其自身的正确性;但如它是演化论、是适者生存的话,那科学成为人类社会思想的唯一性真的好吗?科学文化之前几千年,科学现在不过几百年,N年后会有新的思想出现吗?还是保留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才是更明智的决策呢?如果一个人的只有科学思想,凡科学之外的思想都不对,这无疑也是一种迷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