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大的查体和影像学表现

 保定市大医精诚 2025-02-18 发布于河北
1、脾脏的正常表现
脾的大小、重量还因不同年龄、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而异,在成年人、通常大约10cm 长, 6cm 宽、3- 4cm厚。在老年人则趋减小。在成年人脾平均重量的为150g (正常范围为80- 300g,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 血液的含量)
2、脾脏常用的测量径线
脾厚径(t):脾门中心层面之脾内缘至脾外缘的最短径
脾长径(b)脾门中心层面脾的最长径(前后直线)
脾上、下径(l):脾的上缘至脾的下缘的垂直距离,即脾下极床位减去脾上极床位
脾肋单元计数(ru):脾最大截面之层面脾外缘占据肋单元数
3、脾脏肿大的临床诊断标准
(1)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2)中度肿大:脾肿大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
(3)高度肿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以下或超过前正中线,也称巨脾。
4、X线平片测量
(1)可依据临床诊断标准
(2)长径超过15cm,宽径超过8cm可诊断脾肿大。明显增大时可引起左膈升高,胃泡右移,左肾轮廓影向内下方移位
5、B超测量
(1)轻度肿大:脾形态饱满,长径>12.0 cm,厚度>4.0 cm,脾门静脉内径>0.8 cm,右侧卧位左肋缘下长<4.0 cm,仰卧位时可探及脾脏下缘,实质回声颗粒增粗。
(2)中度肿大:脾形态饱满且边界不规则,脾门切迹变浅,长>13.0 cm,厚>5.0 cm,脾静脉内径>1.0 cm,右侧卧位左肋缘下长>4.0 cm或平脐,实质回声明显增粗。
(3)重度肿大:大小形态失常,长>15.0 cm,厚>5.0 cm,脾静脉>1.2 cm,右侧卧位脾下缘超过脐孔,实质回声颗粒明显增粗,脾门周围有低回声结节(副脾及肿大的淋巴结)。
(4)巨大脾:脾脏大小形态明显失常,脾门切迹消失,右侧卧位脾下缘超过脐孔下甚至达盆腔,实质内有钙化斑及占位病变。钙化斑由于脾纤维化所致。
6、CT测量
(1)脾脏在任一径线上>12CM
(2)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相邻肋骨和肋间隙的宽度分别代表一个肋单元)。
(3)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
(4)前缘超过锁骨中线,下缘超出肋缘或低于左肾下极。
来源:上术消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